正文 第十九回 解偈語秉燭山中夜 敲竹杠先說口頭禪

張居正抖開那張揭帖,只見上面寫了一首五言四句的順口溜:

田邊有個人

踩石捉鷺鷥

此鳥一展翅

飛入白雲里

反覆看了幾遍,張居正也沒看出其中有什麼玄機,只是覺得這字跡似曾相識,便問道:

「這揭帖是誰寫的?」

何心隱答道:「就是你的總角之交初幼嘉。」

「是他?」張居正又是一驚,立忙追問,「他現在哪裡?」

「他遠在武昌。」

「在武昌,他在武昌做甚?」

張居正神態急切,他雖然身居高位,但對自己當年的布衣朋友依然十分挂念。何心隱看到這一點,內心不免感動,於是答道:「初幼嘉皈依佛門已經二十多年了,釋名無可。如今是禪門臨濟宗的傳人,駐錫在武昌府城外小洪山上的寶通寺。」

「寶通寺?」張居正當年赴武昌鄉試曾去小洪山遊玩過,依稀記得那是一座小廟,「幼嘉既是臨濟傳人,也該住個有名的大廟。」

「叔大兄此話差矣,」何心隱答道,「幼嘉,也就是現在名震禪林的無可大禪師,曾立下志向,一生要建十座臨濟宗禪門巨剎。這寶通寺是第四座,自從他三年前出任住持,臨濟宗弟子紛紛前來依附,十方施主也紛紛解囊相助,如今的寶通寺,已經是恢宏壯麗的禪佛叢林了。」

「啊!」張居正一陣激動,心想這人生際遇真是一篇不可記述詳盡的大塊文章,感嘆再三,說道,「你們兩個人,如今一個是大禪師,一個是大學者,用佛家話說,都修成了正果。」

「比起叔大兄,我和無可禪師,都只能算是邊緣人物了。」

「柱乾兄何必如此自謙。」

「不是自謙,我這是掏心窩的話。」何心隱悠悠說道,「大禪師也好,大學者也好,雖然也算是七尺鬚眉的事業,但畢竟無補蒼生,算不得經天緯地的大業。倒是叔大兄,眼看就要登首輔之位,這才是鐵血男兒的偉業啊!」

何心隱聲音不大,但由於夜靜,句句話都如雷貫耳。張居正雖然知道客廳外頭是長長的迴廊,周圍並無閑雜人等。但他還是擔心隔牆有耳,連忙示意何心隱不要再說下去,並壓低聲音說道:

「柱乾兄,你是閑雲野鶴,可以由著心性說話,但我可是官身不自由啊,你萬萬不可瞎說。」

何心隱不以為然地搖搖頭,說道:「叔大兄,我何心隱是個狂人,天天都在說狂話,但絕對不會說瞎話。」

張居正不願意與剛剛重逢的故友發生爭執,便掉轉話題,指著案几上那張揭帖問道:「無可禪師寫這幾句順口溜,到底是何用意?」

「是送給你的。五月初,我遊學武昌,特意到寶通寺拜佛,與無可相會。並說要來京師,有可能還會來見你,問他有何言語捎給你,他想了想,就寫了這四句順口溜。」

「如此說來,這不叫順口溜,用禪家話說,應該是偈語。」

「是偈語,」何心隱朝案几上放著的揭帖略一注目,接著說道,「剛拿到手時,我也琢磨不出什麼意思,及至到了京城,看到這裡的局勢,才逐漸理會了其中的奧妙。」

張居正來了興趣,迫不及待地說:「請柱乾兄快快解釋。」

何心隱指著揭帖,問張居正:「你看這些偈語中的字,都由哪些偏旁部首組成?」不待張居正回答,他又接著說,「這二十個字中,一共有十個口字,一個石字,三個鳥字,還有一個屍字。」

張居正又拿起揭貼看了一回,果然含了這麼多部首,便問道:「這又是什麼意思?」

何心隱笑道:「奧妙就在這裡頭,屍下有十口,是張居正的居字,很明顯,這偈語透露了天機。」

張居正不以為然地搖搖頭,說道:「我倒看不出什麼天機來,而且,有居而無正,怎可就證明是寫給我的?」

「這就是無可禪師的過人之處,」何心隱深不可測的眼神中閃著睿智的光芒,繼續說道,「你雖久居內閣,但一直是次輔而未能榮膺正職,因此這偈語中便隱去了正字。」

「哦?」

看到張居正滿臉驚訝,何心隱又說:「雖然正字隱去,但偈語中還是含了正字。唐詩人王維的詩句『漠漠水田飛白鷺』,鷺鷥之於水田,可謂正居之地。我看田邊的這個捉鷺鷥的人,指的就是你。」

張居正斂眉沉思了一會兒,答道:「如果無可真的是這麼認為,他就曲解了故友的襟抱。」

「叔大兄,我知道你一直為人謹慎,但在故友面前,你就不必遮掩了。二十六年前,你才二十二歲,就寫下了『環佩相將侍禁廬』這樣的詩句,而且,從那以後,你年復一年,鍥而不捨,憑著堅韌的意志和過人的才智,終於躋身內閣。現在,你離首輔之位,只有一步之遙,難道你真的不想捉這隻鷺鷥么?」

何心隱一番慷慨陳辭,倒把張居正說得怦然心動,他嘆了一口氣,答道:「當年年輕氣盛,不知人世深淺,故好作妄語,經歷這麼多年,才明白到大業原非人事所及。」

「叔大兄此話又差矣,」何心隱快人快語,當即駁道,「古人言,天道酬勤,只這一個勤字,便有做不盡的文章。」

「是嗎?」張居正苦笑了笑,說道,「即便我是那個想捉鷺鷥的人,到頭來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此話怎講?」

「無可禪師的這首偈子,不是已經說明了嗎,那隻鷺鷥沒有捉住,飛到白雲里去了。」

何心隱哈哈一笑,善意地揶揄道:「我看叔大兄是讓官場的是非弄糊塗了。我且問你,武昌府城另有一個稱呼叫什麼?」

「古稱江夏。」

「那是史稱,還有一個呢?」

張居正搖搖頭。

何心隱又問:「你登過黃鶴樓嗎?」

「登過。」

「登過黃鶴樓,總該記得崔灝的那首詩吧,其中有『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兩句。」

經這麼一點撥,張居正頓時恍然大悟,連忙答道:「記起來了,武昌府另有一說,稱為白雲黃鶴之地。」

「這就對了。」何心隱一拍大腿,興奮說道:「鷺鷥飛進白雲,不是飛到了你的故鄉么?這首輔之位,該穩穩地落在你的手裡。」

聽何心隱如此解釋,張居正甚是喜歡,但嘴上卻說:「這是幼嘉,啊不,這是無可禪師的文字遊戲,不可當真,不可當真。」

何心隱看透張居正的心思,也不爭辯,想了想,宕開一句問道:「叔大兄,自從洪武皇帝創建大明天下,一晃兩百年了,期間有了九位皇帝。依你之見,這九位皇帝中,哪一位可享有太平天子的美譽?」

張居正回答:「應該是永樂皇帝。」

「對,是永樂皇帝!」何心隱以激賞的口氣回答,接著說,「洪武年間,永樂皇帝還是燕王,龍潛王邸,住在這北京的燕王府中。聽說有個叫袁珙的相士,相術精緻入微,只是隱居山中,不肯在江湖走動。燕王便派遣特使,恭請袁珙到燕王府中給他相面。袁珙沐浴齋戒後日夜兼程到了北京,擇了一個吉日來燕王府與燕王見面。燕王一見袁珙,仙風道骨,一派大家風範,未及言談就已對袁珙肅然心儀了。這袁珙也肅恭而前,圍著燕王轉了一圈,接著就面對聖容,俯仰左右,幾眼睛就把燕王的相看了個裡外透徹。看完,袁珙先跪下給燕王磕了一個頭,然後再坐起來說:『燕王是太平天子之相,龍形而鳳姿,天廣地闊,日麗中天;重瞳龍髯,雙肘若肉印之狀,龍行虎步,聲亮如鍾,實乃蒼生真主。朱明江山,皇帝事業,文治武功,要在你的身上發揚光大,這正是太平天子的作為。等到你年交四十,一部髯須長過肚臍,即是你高登寶位之時。』一番話說得燕王將信將疑。須知袁珙說這話時,朱元璋已經把皇位傳給了長孫朱允,史稱建文帝。也許正是袁珙這席話起了作用,促使朱棣揮師南下,從侄兒手中搶得皇帝寶位。等到洪武三十五年壬午六月十七,燕王四十二歲生日這一天,上膺天,嗣登大寶。這位建下百世之功的太平天子,才相信袁珙所言,絲毫不差。」

何心隱一段繪聲繪色的描述,卻不能引起張居正多大興趣。他酷愛讀書,平日留心的雖都是經邦濟世的學問,但像《太清神鑒》、《珞祿子三命消息賦》、《李虛中命書》、《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之類的命理術數書籍,閑來時也讀過幾十本。有了這個根基,再加上何心隱所講的這段野史他也耳熟能詳,所以聽來並不激動。待何心隱講完,他只是敷衍答道:

「永樂皇帝四十而不惑,知道自己威加四海而情系萬機的龍種天命,國家神器,本屬天機,只不過碰巧被袁珙言中耳。」

「不是碰巧,而是一言中的!」何心隱聽出張居正口氣輕蔑,遂不滿地反駁,「叔大兄,你我都做學問,臧否古人並無不可,但並不是以半桶水譏笑滿桶水,更不是以無知批駁有知。」

受此一番搶白,張居正的臉色紅一陣白一陣甚為難堪。好在他久歷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