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部分:影壇憾事:名角未完成的影片一瞥名角未完成的影片一瞥

影壇憾事: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電影界風雲莫測,殘酷的政治鬥爭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一切為其服務的電影藝術中。因此,許多已經開拍和即將問世的新片,被宣判死刑,胎死腹中,空留遺憾。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犧牲了演員們的青春年華,有的為此葬送了自己一輩子本該燦爛輝煌的演藝事業……

早在1963年,於伶擔任歷史顧問,陳白塵、葉以群、柯靈、杜宣、唐集體編劇,陳鯉庭擔任導演,趙丹飾演魯迅,上影廠著名導演陳鯉庭等編導的《魯迅傳》,經過多年的籌備,即將開拍。影片將沿著魯迅先生當年在北京、上海、廈門、廣州等地的奮鬥足跡,再現這位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光輝而戰鬥的一生。著名演員趙丹為了塑造魯迅先生的形象,除了對角色深刻理解,努力挖掘和精雕細琢之外,還為了這一人物的外形酷肖,而專門做了面部「拉皮術」,其定妝照與魯迅本人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真可謂神形兼備。特邀北影著名演員於藍扮演魯迅先生的夫人許廣平,孫道臨扮演瞿秋白,藍馬扮演李大釗,于是之扮演范愛農,石羽扮演胡適,謝添扮演阿Q,此外,還有衛禹平、白穆、韓非、梁波羅、任申等著名演員在其中扮演各種角色,可謂集中了電影界的精英。眾多著名和知名演員參加拍攝,這一強大的演員陣容,足可與1956年上影廠拍攝的《家》片相媲美。然而,當時任上海市委第一書記、市長的柯慶施和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張春橋把握大權,對文藝、電影界提倡要「大寫13年」,況且張春橋在解放前以「狄克」為名所寫的文章,曾遭到魯迅先生的無情駁斥,因此出於歷史淵源的糾葛,精心籌劃的《魯迅傳》自然是空耗人力而胎死腹中。在此階段陸續被迫下馬的還有由白樺編劇、鄭君里導演、趙丹與謝添聯合主演的《李白與杜甫》,由趙丹導演並與上官雲珠、王丹鳳主演的《雷雨》、白楊主演的《秋瑾傳》、張瑞芳主演的《七月流火》等。

「文革」前夕的1964年,八一廠開拍由著名劇作家梁信、董曉華根據趙寰同名話劇改編的故事片《南海長城》,導演嚴寄洲曾特邀上影廠著名演員王蓓主演女主角,然而,當時形勢迫使劇本為適應政治需要,一改再改,在外景地已經全部拍攝結束的情況下,遲遲不能如期完工,在嚴格的審查之時,江青出於對上海三四十年代從藝的演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抵觸情緒,她便以種種理由對劇本和樣片橫加指責,大批情節和人物中的所謂「人情」和「人性」,最終導致該片流產。其實,王蓓只是解放前夕才步入上海影界,以加盟崑崙影業公司拍攝的《武訓傳》和《烏鴉與麻雀》才登上銀幕,與江青的「藍蘋」根本就不是一個時代。這部《南海長城》直到1976年又由八一廠另組人馬,方才開拍,影片完成之時,又逢粉碎「四人幫」之際,因該片為「四人幫」在位時期的產物,故只在電視台匆匆播過之後,便草草收兵,最終這部命運多舛的無辜影片無果而終。

八一廠著名演員楊雅琴曾以她風華正茂的青春時光,在「文革」後期恢複故事片生產之際,相繼主演《偵察兵》、《青春似火》、《第二個春天》,由此而在廣大觀眾心裡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可是,她在重拍片《海鷹》中所扮演以前王曉棠的民兵隊長的角色,到頭來卻是「敗走麥城」,該片反覆折騰,最終下馬,楊雅琴白忙乎了一場,與為之付出過艱苦努力的角色無奈而痛苦地告別。而她後來不幸的婚姻悲劇,使得過早地度過54個春秋,就匆匆地永遠地告別了曾經閃現過短暫輝煌的銀海世界。

《烈火中永生》是根據著名長篇小說《紅岩》改編,可是,當時的1965年影片在開拍之時,該片的編劇夏衍已被打倒,劇本的署名只好更換為「周皓」。根據當時審查要求,該片必須在有限的篇幅,要著力、重點突出女英雄江姐的光輝形象,另兩位主角許雲峰和成崗因同屬男性,只能合二為一,取「許」舍「成」,所以,成崗這一角色的最佳人選王心剛,只得被忍痛割愛。王心剛在影片中扮演的僅是次要配角劉思揚,待到影片完成之後,再幾經修改,王心剛的這一配角,不但沒有「成活」,沒有獨立的戲份,最終而成為沒有任何特點的無名難友之一,在影片中以群眾演員的身份「跑」了一回「龍套」。

1975年公映的《第二個春天》,想必許多觀眾對劇中的男女主角的扮演者于洋和楊雅琴還記憶猶新,殊不知這部影片早在「文革」來臨之時,就已經著手投拍。但由於該片所反映的海軍工地製造「海鷹」號的故事,遭到非議,劇本只得幾易其稿,邊改邊拍。男主角馮濤的扮演者為著名演員趙丹,女主角劉之茵的扮演者為著名演員謝芳。然而,「文革」風暴無情襲來,影片因不合時宜,被勒令迅速下馬。待11年後再重拉旗杆,重新開拍的同名影片,已與原劇本相差明顯,其一稿反覆修改,令編導和主創人員苦不堪言。

1964年,中國影壇真可謂多災多難,珠影廠已成立的根據峻青小說改編的革命鬥爭教育題材的故事片《黨員登記表》攝製組,已確定由上影廠調往珠影的著名女演員黃宛蘇,出演影片中女主角之一黃媽媽。然而,隨著「四清」運動的深入和開展,影片不得不因劇組演員解散下放農村,而宣布被迫停拍。

1969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把早在1959年就已經完成的《萬水千山》,準備進行重新拍攝。著名「英俊小生」王心剛和張勇手同時被安排到《萬水千山》劇組,分別飾演劇中的教導員和營長的主要角色。攝製組深入當年紅軍長征行程的實地,艱難地進行著拍攝工作,陸續完成了四川雀兒山雪山外景和陝北直羅鎮紅一、二、四方面勝利會師的重場戲。可是,這部影片卻時運不濟,攝製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的鏡頭,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到頭來卻是被江青在審看樣片的時候,一句話給「槍斃」了!

八一廠的知名女演員黃梅瑩,曾主演過多部影片,但是卻沒有能給廣大觀眾留下深刻記憶。這位時運不佳的女演員年輕時曾在銀幕上留下過的青春倩影,如反映紅顏女子無辜捲入政治鬥爭是非漩渦的《星星欲曉》、揭露林彪「五七一」工程和「九?一三」事件內幕的《瞬間》,都因其題材的敏感性,而無緣同廣大觀眾見面。前者半路封鏡,後者打入冷宮。還有一部描寫一個海外歸來的畫家坎坷命運的《苦戀》,卻又因以沒有正確反映和突出主人公的愛國熱情為結論,在隨後而來的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中,遭到批判禁映。黃梅瑩在這部影片中的女主角綠娘,自然是「養在深閨人不識」,而成為她從影之初的「悲劇三部曲」。隨後,又由於《苦戀》的陰影,本來確定的《人到中年》女主角陸文婷的角色也與之失之交臂。

曾以「悲劇明星」而著稱的著名女演員潘虹,早在80年代中期,被選定出演根據蘇叔陽的長篇小說改編的故事片《故土》中的女主角之一吳珍,但因同名電視劇捷足先登而佔上風,故當時不允許「題材撞車」而只好停機。

另一部未完成的影片,是1976年開拍的根據著名作家浩然的同名小說改編的《西沙兒女》。影片由著名演員朱時茂、李秀明和張連文主演。當該片在海南島拍攝一大半時,正逢粉碎「四人幫」,攝製組接到上級主管部門的通知,告知該片必須經過重新審查,方能繼續拍片,因為是「四人幫」在位時期批准的。攝製組只得奉命解散,隨著揭批「四人幫」罪行的深入和對歷史的深刻反思,《西沙兒女》再也沒有能重組人馬,故這部進展中途的影片,從此便銷聲匿跡了。

此外,由於題材的敏感性、國際往來間的外交變化、對社會或民族政策方面會造成某種負面影響的電影,在開拍過程或已經完成送審時,下馬或被「斃」掉的不勝枚舉,其中不乏名角主演,在這裡就不再一一單列。

《霓虹燈下的哨兵》主要演員命運殊同

上個世紀的60年代初,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排演了沈西蒙、漠雁、呂興臣編劇,漠雁導演的根據上海「南京路上好八連」的先進事迹編寫的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此劇是該團繼《東海最前線》、《我是一個兵》、《東進序曲》等在全國引起極大反響和轟動效應之後,推出的另一部反映當代部隊生活題材的作品。該劇一經公演,立刻在全國颳起一陣空前的旋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