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部分:一詠三嘆《紅燈記》群起效應 銀幕定格

正是由於這出現代京劇《紅燈記》被冠之為「八個革命樣板戲」,使得全國各地的京劇團紛紛排練,一時間,劇中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家的表叔數不清」、「臨行喝媽一碗酒」、「痛說革命家史」、「做人要做這樣的人」、「打不盡豺狼決不下戰場」、「仇恨入心要發芽」等劇中人李玉和、李鐵梅、李奶奶的唱腔,通過舞台演出、廣播喇叭,一時間傳遍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鄉村邊寨,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五六歲的孩子,都學會了劇中的許多唱腔而能隨口哼上幾句,《紅燈記》連同其他六部現代京劇的唱腔一起,成為了當時最為普及的流行歌曲。

自1963年《紅燈記》從電影《自有後來人》的萌芽,到京劇《革命自有後來人》的發展,再到京劇《紅燈記》的成長,其中還有《紅燈志》、《三代人》等劇名的演變,經過幾年來這出現代京劇的「千錘百鍊」,其中,駱洪年、錢浩梁、張永枚、羊鳴、戴宏威、張建民、曹韻清、郭自勤、李金泉、公亮和于會泳等人,又分別對劇中的台本、唱詞、音樂、譜曲、唱段,再次進行了一番精雕細琢。

1968年,香港左派陣營的「新聯」影業公司根據國內京劇樣板戲劇本,由黃雄導演,丁亮、王小燕、江濤、呂錫貴聯合主演,拍攝出粵語黑白藝術片《紅燈記》,在香港公開放映。

1970年5月,《紅燈記》最新演出本在「二報一刊」公開刊載,首先,由北京電視台忠於舞台,把《紅燈記》拍攝成黑白畫面的電視屏幕複製片。然後,這出現代京劇便在八一電影製片廠成立專門攝製組,打開了電影攝影機的鏡頭。1970年10月5日,江青下達了限定現代京劇《紅燈記》儘早拍齣電影的指令。1971年1月,由著名電影導演成蔭執導的現代京劇彩色舞台藝術片《紅燈記》正式在全國公開放映。1972年,中央新聞電影紀錄製片廠,又拍攝了根據現代京劇《紅燈記》中的著名唱腔進行「花樣翻新」的鋼琴伴唱《紅燈記》,選出了李玉和唱的「雄心壯志沖雲天」、李鐵梅唱的「仇恨入心要發芽」等12段唱腔,因為此片曾經拍攝過兩次,故此,最後成片後刪去了高玉倩扮演的李奶奶《血債要用血來償》的唱腔(但該片的對外宣傳介紹的名單上,卻毫無例外地依舊沿襲最初版本的三個演員組合),與革命交響音樂《沙家浜》和鋼琴協奏曲《黃河》之《黃河船夫曲》等三段一起,合成一部獨特的舞台藝術影片。其中,《紅燈記》和《黃河》的鋼琴伴奏、著名鋼琴演奏家殷承宗,被江青改為「殷成忠」;已經有原名的錢浩梁,被江青親自改名為「浩亮」,配合劉長瑜的原班搭檔,伴隨著激揚的鋼琴聲,進行著另外一種風格的京劇演唱。

1975年,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繼續由成蔭擔任導演的,以維吾爾族民間音樂為素材移植的《紅燈記》,再次被搬上銀幕,成為繼故事影片、現代京劇影片、鋼琴伴唱影片之外的第四種同一主題的藝術表現形式的一種延續。

抑揚頓挫《沙家浜》

「文革」後期聞名國內外的「八個樣板戲」,對於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們來說,都會記憶深刻。特別是京劇《沙家浜》中那字正腔圓的唱段,交響樂《沙家浜》中那旋律優美的音樂,都被譽為中國現代京劇和交響樂的「典範之作」,至今仍然散發著不朽的神奇魅力。

拂去歷史的塵埃,還其歷史的本來面目,自詡為「革命文藝旗手」的江青,對「八個樣板戲」的主抓,雖然也花費了很大的心血,但是,她最根本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卻是非常卑劣,令人唾棄的。所以,在江青等人盜名竊譽的「八個樣板戲」及後來第二批樣板戲「六京兩舞」的前前後後,每一齣戲從它誕生之日,到入選「樣板戲」起,都有一段鮮為人知、曲折複雜的幕後故事,其中,現代京劇藝術片《沙家浜》,因其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圍繞著劇情之外又有兩個後續的新故事,故此,《沙家浜》的話題也便由此延伸開來,成為曾經伴隨著《沙家浜》一路走來的人們的深切回憶和相互談論的熱門話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