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部分:一詠三嘆《紅燈記》三變金身《白毛女》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毛澤東主席發表的「5?23」《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已經過去整整六十個春秋了。想當年,正是有許多富有才華的文藝知識分子,受到毛主席在延安「5?23」講話精神的巨大鼓舞,遵照「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深入群眾,深入實際,創作出了許多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種文藝作品,其中,影響最大、藝術生命最久遠的當屬由賀敬之、丁毅執筆編劇,馬可、張魯、瞿維等作曲的歌劇《白毛女》。

歌劇《白毛女》脫穎而出

1942年初夏,在兩年前來到延安報考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的只有16歲的賀敬之,聽取了何其芳主任和周立波老師在課堂上向學員傳達了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

時隔不久,毛澤東主席又親自來到魯迅藝術學院,在富有陝北特色的窯洞前給大家親切講話,毛主席絲毫沒有任何「官架子」,穿戴都是帶補丁的土布衣服,舉手投足間顯得非常的平易近人,他還主動和擁上前來的學員們親切握手,然後在開始講課時,也很家常地隨口說來,時不時還情不自禁地打著慣用的手勢,幽默而風趣地說道:「你們現在是小魯藝,人民群眾才是大魯藝。你們要走出小魯藝,到大魯藝中去,才能寫出好作品!」一席樸實而又意境深邃的話語,不但點明了文藝創作為誰服務、怎樣服務的核心問題,而且也為文藝創作指明了一條光輝而正確的道路。

出生於山東棗莊一個貧苦農民之家的賀敬之暗下決心,一定要創作一部有別於自己詩歌創作之外的文藝作品。在晉察冀革命根據地的遼遠之鄉,到處都留下了他們深深的足跡。賀敬之和丁毅以四川宜賓縣鳳儀鄉發生的一起真實的悲慘故事為素材,開始了劇本的創作。「白毛女」的原型名叫羅昌秀,1923年16歲那年,羅昌秀被當地的惡霸地主逼死父親,打死哥哥,被迫逃進深山老林,整整度過了17年的非人生活,當她33歲被八路軍拯救下山的時候,重返人間的羅昌秀已是滿頭白髮。賀敬之和丁毅被這個悲慘的真實故事深深打動著,震撼著,他們又根據流傳很廣的「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在當時「秧歌劇」的基礎上,再提升一步,共同編劇創作出用唱歌表演最為通俗易懂、也在當地最為流行的新歌劇《白毛女》。其中,賀敬之自然再把采寫途中耳聞目睹的許許多多催人淚下的故事融入其中,豐富內容,形成曲折的故事情節。同時,再結合自己的某些身世和遭遇,全情投入,作家的主觀願望,情系在自己創作出來的文藝作品裡人物藝術形象的塑造之中,於是,那個在《白毛女》里代表受剝削、受迫害的勞苦大眾縮影的喜兒、大春、楊白勞,代表被廣大人民最後堅決打倒的統治階級黃世仁、穆仁智等藝術形象,長期以來已經成為兩個階級勢不兩立的最鮮明、最突出的注釋符號。於是,同樣是伴隨著歌劇中那首最著名的質樸、優美而又抒情的「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花那個飄飄年來到……」這富有濃郁民間特色的悠揚歌聲,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主題突出、情節生動、人物形象真實感人的故事——

歌劇講述的這個故事發生在河北的一個鄉村楊各莊裡,大地主黃世仁蓄意逼死了佃戶楊白勞,並霸佔了他的女兒喜兒,深受污辱和迫害的喜兒被迫逃進了深山,風吹日晒雨淋,使昔日的青春少女喜兒變成了未老先衰的「白毛女」。直到多年以後八路軍解放了她的家鄉,懲治了惡霸地主黃世仁,昔日受盡磨難的喜兒,才重新獲得了新生。

這部讓普通百姓所能接受的喜聞樂見的歌劇樣式的通俗文藝作品,於1945年4月在延安魯藝禮堂進行綵排之後公開演出,那貼近民眾的故事題材,那曲折並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情節,再加上「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的鮮明主題,立刻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引起強烈的反響。在每一場演出中都有當地的農民,扶老攜幼集體出動,一遍又一遍地觀看,一次又一次地放聲痛哭,有時甚至台下的哭聲一片,壓住了台上的演戲對白,使演出不得不中止片刻的事時有發生。

所以,在這部歌劇創作演出的當年即1945年,也正值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閉幕之際,《白毛女》劇組給黨代會的領導和與會代表再一次充滿階級感情地獻演了這出已經造成轟動效應的劇目。當時賀敬之在台上忙前忙後,不亦樂乎。當他在演出過程中義務充當拉幕時,透過幕布的間隙,親眼見到坐在前排的毛主席在聽到演員唱到「太陽底下把冤伸」的時候,正在下意識地用胳膊袖子擦去眼眶中流出來的熱淚。領袖動情,萬眾動情,演出再一次取得成功,並且在一片震天動地的掌聲中,受到了毛澤東等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觀看這場戲之後,在隨後一次開會研究其他事宜時,又專門涉及到《白毛女》,集體提出三條意見並派人及時傳達給劇組:「第一,這個戲是非常適合時宜的;第二,黃世仁應該槍斃;第三,藝術上是成功的。」

對《白毛女》由衷喜愛的還有在看戲時情不自禁地大聲叫好的陳賡和陳錫聯兩位大將軍,他們堅決要求劇組到前線演出,他們拿走了劇本還讓部隊里愛好文藝的士兵自己演出。其中著名演員陳強扮演的惡霸地主黃世仁,由於表演逼真,差點成為憤怒的戰士的「槍下之鬼」的軼事,早已成為多年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美談。

《白毛女》迅速風靡了整個解放區,同時也激勵了成千上萬的受苦人毅然拿起了槍杆子。許多解放了的地區也正是按照和依據劇情的結尾作了槍斃黃世仁的處理,來做出政策規定,對當地被打倒的地主毫不手軟,絕不留情。

歌劇《白毛女》的創作成功,正是毛澤東「講話精神」的最佳藝術體現,也是毛澤東本人所需要的藝術效果。它既是毛澤東文藝思想的一個完美的體現與實踐,又充分證明了革命的文藝為無產階級和工農兵服務的道路是完全正確的。隨後,解放區在貫徹「5?23講話精神」和歌劇《白毛女》轟動效應中,又陸續湧出了《血淚仇》、《赤葉河》、《劉胡蘭》、《小二黑結婚》等一批優秀的新歌劇,中國歌劇由此以《白毛女》為開端,出現了第一次空前的高潮。其中那一首首「數九寒天下大雪」、「清粼粼的水來藍格盈盈的天」與《白毛女》中的許多歌劇唱段,一直傳唱不衰。正是《白毛女》的歌劇開山之作,其巨大而持久的生命力,一直影響到1949年10月全國奪取政權之後,又一批著名的紅色新歌劇,如《紅霞》、《紅鷹》、《柯山紅日》、《五朵紅雲》、《紅珊瑚》、《春雷》、《洪湖赤衛隊》、《江姐》等的誕生,直到由《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的雛形、大型音樂歌舞史詩《東方紅》的輝煌以及《旭日東升》、《東風萬里》的餘音,中國極富民族特色的紅色新歌劇一直在延續,在發展,從而在藝術領域中形成一道雲蒸霞蔚、蔚為大觀的風景線。

多少年瞬息萬變的風塵歲月過去,唯有不變的是當初只有21歲的賀敬之聯手創作出來的《白毛女》,已經成為中國歌劇首演不衰的典範之作。因為賀敬之的一生,都堅定不移地信奉和不斷努力地實踐著自己的人生座右銘——「心與時代合拍跳,詩為人民吐心聲」。同樣,歌劇《白毛女》的創作成功,從而也使得許多人記住了在革命搖籃里長大的著名歌劇演員王昆,是扮演喜兒的第一人。與王昆同時期出演喜兒的還有另一女演員林白,只是因她身體狀況的原因,這個喜兒卻鮮為人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