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部分:性命攸關的《逆風千里》兩個特殊時期的謝晉電影年譜

提起謝晉,這位20世紀80年代中國電影界的「首席導演」,是對社會具有神聖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一代名導」。謝晉導演的每一部電影作品,都深深地烙上了中國現代史上每一個重要歷史時期的鮮明印記。驀然回首在逝去年代中謝導的電影往事,我們會更深刻地理解謝導。當一個民族真正站立起來的時候,才敢於正視她曾經屈辱的歷史。

才華趕在風浪尖

1945年抗戰勝利後從藝的謝晉,從家鄉浙江紹興上虞來到大都市上海,1948年—1949年兩年間,先後在吳仞之導演的《啞妻》、何兆璋導演的《幾番風雨》、鄭小秋導演的《歡天喜地》、《梨園英烈》(《二百五小傳》)中擔任副導演;全國解放後,在《望穿秋水》、《影迷傳》和石揮導演的《雞毛信》、陳西禾導演的《婦女代表》中繼續當副導演,1954年,他與林農聯合執導《一場風波》,並以淮劇戲曲片《藍橋會》小試牛刀為開端,開始獨立執導影片。隨後,拍完影片《控訴》和《水鄉的春天》之後,1956年通過執導《女籃5號》,名氣大增,其凸顯人性、細膩傳神的導演風格,引起圈內外的矚目和重視。

1957年的反「右派」運動開始了,在當時濃厚的政治高氣壓下,人們的思想是單純的,同時也是激進的,許多人盲目跟風,唯恐跟不上步伐而掉隊。單純的謝晉當然也是同樣,他緊跟形勢,滿懷熱情,接受組織交給的新任務,加緊趕拍1958年上影天馬廠的兩部非常應時的電影——兒童題材的《大躍進中的小主人》(與楊小仲、張天賜合導),另一部則是《大風浪里的小故事》。這部影片由3個短片《此路不通》、《舊恨新仇》、《疾風勁草》組成,是當時唯一一部以反「右派」為主題的故事片。謝晉就在其中之一的《疾風勁草》中,擔任編劇加導演,上海人民藝術劇院的殷唯慧、焦晃、李家耀和上影廠的楊在葆、齊衡、高博、程之等主演。影片主要講敘的是華東大學秦兆龍等人,利用整風運動向党進攻,共青團員楊文英與其堅決鬥爭。飾演秦兆龍的楊在葆,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進廠後,首次被謝晉挑中,扮演一個相貌與角色反差很大的角色,與他外貌長相的「工農兵」形象相去甚遠。這便是謝晉別出心裁想來有意測試一個剛入道的年輕演員的基本功,而且謝晉明確要求楊在葆不要以反派而演反派,而是要從內心去理解角色,反角正演,演出這一人物的褊狹,這一點足以使楊在葆受益匪淺,同時也可看見謝晉在導戲中,以善於挖掘人物性格而見長的特點。儘管這部影片明顯地貼上了政治圖解的標籤,但是,謝晉在努力塑造和刻畫人物真實形象和典型性格上的獨到鑽研,卻是可圈可點的。

然而,藝術創作的道路總是充滿荊棘和艱險的,隨著1958年「大躍進」運動的深入,使剛剛起步的新中國電影藝術事業受到了嚴重的干擾,電影界受「浮誇風」的影響,一些趕時間、搶速度、嚴重違背藝術創作規律和原則而拍攝的粗製濫造的應景之作,日漸抬頭。長影廠在1958年拍成並上映的《水庫上的歌聲》,被正式定名為「藝術性紀錄片」之後,謝晉在天馬廠導演的另一部同樣是反映真人真事的故事片——《黃寶妹》緊跟而上,成為在「大躍進」運動中的第二部「藝術性紀錄片」,被評論界稱為「藝術性紀錄片的代表作」。影片以真人真事介紹了著名的勞動模範黃寶妹,在黨的領導下,與紡織女工在一起,消滅接頭白點及創造「逐錠整修」,進一步發展了「郝建秀操作法」的生動事迹。影片編劇陳夫、葉明,此時的謝晉,又率先採用了新聞紀實手法,大膽建議由生活中的勞動模範黃寶妹親自擔任主演,以更好的突出「藝術性紀錄片」的特點。這一用真人演真人的首創,後來到了80年代末期以後,被著名導演張良、張藝謀等人所採用。謝晉早在50年代中後期的捷足先登,其個性化的導演風格,獨樹一幟。此外,謝晉還執導了由3個兒童故事短片組合而成的《大躍進中的小主人》之《服務》和《小氣象台》短片,與殷子編劇、楊小仲導演的《文化先鋒》合為一部影片。

當時,通過「藝術性紀錄片」《水庫上的歌聲》和《黃寶妹》為頭,由此帶動了一大批此種類型影片,趁「大躍進」之風的一哄而上,且大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自1958—1959年的短短兩年間,竟有60餘部「藝術性紀錄片」相繼公映,這些以歌頌「大躍進」為中心內容的影片紛紛出現,一時在電影界泛濫成災,形成了1958—1959年全國影壇凱歌高奏的「主旋律」,佔全國故事片生產總額一半以上。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59年9月前後,被慶祝建國十周年的18部優秀獻禮片所取代,後只以四五部這種類型影片的弱勢做尾聲。

1961年,「大躍進」的慘痛教訓,迫使中央迅速作出扭轉形勢的方針,電影界在一段時間遭受挫折以後,又出現了少有的、喜人的創作勢頭。謝晉導演的《紅色娘子軍》便是其中突出的一部。當時1961—1963年間,中國影壇呈現出國產影片數量總體生產下降,但藝術價值頗高、質量上乘的影片已形成規模的顯著特點。謝晉於1960年執導的這部《紅色娘子軍》,膾炙人口,1961年在全國公映,並於1962年獲得了第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也或許是《女籃5號》的成功拍攝,謝晉「重作馮婦」於1962年執導了另一部體育喜劇片《大李、老李和小李》,而1965年拍攝完成的故事片《舞台姐妹》,則使謝晉在即將來臨的「文革」風暴中九死一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