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部分:險象環生的「廣州第一大案」沒有公開的「百花獎」影后

影片的上集公映以來,備受圈內外和廣大觀眾的矚目和喜愛,上集打響了,下集的毛片和需拍的鏡頭,理應快馬加鞭地趕製完成。此時,北京方面卻是一個電報接著一個電報,向當年皇帝下詔書一樣的催促著蔡楚生趕緊回去,因為當時全國文化藝術界的「文藝整風」運動正在全面開展。1962年5月以後,攝製組的人員整整等待了蔡楚生大半年時間,望眼欲穿,始終未能看到蔡楚生重返廣州。

轉眼間,1963年的新春又來臨了,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活動開始張羅開來,廣大觀眾和熱心影迷群情激奮的踴躍參加這一聲勢浩大的、全國唯一的一次全部由觀眾和讀者評選、在民間最有權威的電影盛事。《南海潮》上集生正逢時,一舉奪得了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導演獎以及最佳女主角的第二名,此外,還獲得了最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美工等主要大獎。在這裡值得註明的是,此屆評獎與前兩次一樣,所有獎項的設定,均由廣大觀眾以選票多少,按票數最多的進行綜合評定,直到《大眾電影》「百花獎」因受當時文藝界再次「整風」中的重點批判「名利思想」和「功利主義」的嚴重干擾,在中斷了長達17年之後的1980年又恢複評獎,其排列是按照前兩屆已經公開的順序,卻人為地有意抹殺真正第三屆的評獎結果,這完全不符合歷史真實情況,也是極不負責的。其恢複的評獎依然是延續了前三屆獎項的步驟和方法,1981年和1982年的再次評獎,則是只在民間中評出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女演員獎三項大獎,後來又在原前三屆已設立的最佳配角的基礎上,分別分解增加了最佳男、女配角獎兩項獎,而其他獎項如最佳編劇、導演、攝影、美工等專業性獎項,則在1981年後改為和擴大由電影專家分類評選的「金雞獎」。

當年,《南海潮》一片,在15項45個大獎中獲獎最多,很受好評。在20世紀80年代初由粵語再翻譯成國語,在國內外公開放映,成為新中國17年最有成就的喜劇片之一,從而也更加牢固的奠定了王為一「南國片」導演的突出地位。

當時,「百花獎」評選結果在內部統計完成後,並沒有及時對外公布。其首要原因是由於受到國內國際出現的一種嚴峻的政治形勢的影響,中共中央為此提出了「反修、防修」、貫徹「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方針。在當年年底,毛澤東主席對文藝界進行了公開的、嚴厲的批評:「各種藝術形式——戲劇、曲藝、音樂、美術、舞蹈、電影、詩和文學等等,問題不少,人數很多,社會主義改造在許多部門中,至今收效甚微……」同時,在全國的廣大農村和城市,開始進行了聲勢浩大的「四清」、「五反」運動。文化藝術界的領域,也同時開展了「文藝整風」運動,對文藝思想和文藝作品進行逐一的檢查、批判。儘管毛主席所提出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十分有利於新中國文藝的健康發展,但是,文藝界的形勢仍是被政治因素所嚴格桎梏著,所以,一直而且是越來越充滿著非常緊張的空氣。第一、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被視為「突出名利思想」,而遭到極左路線思潮的嚴重干擾。所以,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在1961年全國故事片創作會議的「新僑會議」的影響下,雖然是在繼續進行著,但也不得不在當時政治空氣日益緊張的時候,改變「作戰策略」,改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中央文化部、解放軍總政電影處、全國總工會宣傳部、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和《光明日報》社等多家單位聯合舉辦。參評對象不再僅僅局限於《大眾電影》的讀者,新設獎項目仍是按片種、各職能共有15個獎,但增加了各項獲獎的名額,從過去的一個獎項增設至三個並列,從而更加完善了獎項類別,可以說是前兩屆評選的一種總結、提高、繼續、深化和完善,同時,更主要的是一次重大改革。1963年6月初,歷時3個月的評選活動,近90萬張的選票猶如雪片一樣,從祖國的城市、農村、工廠、學校、部隊連隊飛向評委會。但是,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本該正常公布和舉行的頒獎活動,在文藝界一片聲勢凌厲的整風運動、思想大批判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中,許多獲獎的電影人有的正在做檢查,有的正在接受批判,有的甚至在一夜之間被打成了「反革命分子」,若按照評選結果如期發獎,定會招致對「百花獎」全面的圍攻和批判,也將連累其他獲獎的創作人員。無奈之際,影協對外只得採取謊稱選票正在統計、發獎時間延期舉行的延緩之計,焦急地等待上級的明確指令下發。

作為電影局的權威領導,蔡楚生當然知道內情,他看到握在手裡的各項獲獎名單,一時百感交集,頓生感慨:《南海潮》、《甲午風雲》、《停戰之後》等三部影片並列獲得最佳故事片獎;蔡楚生、陳殘雲、王為一(《南海潮》)、白辛(《冰山上的來客》)、辛毅(《停戰之後》)等5人並列獲得最佳編劇獎;蔡楚生、王為一(聯合導《南海潮》)、崔嵬、歐陽紅櫻(聯合導《小兵張嘎》)、林農(《甲午風雲》)等5人並列獲得最佳導演獎;李默然(《甲午風雲》)、張平(《停戰之後》)、安吉斯(《小兵張嘎》)等3人獲得最佳男主角獎;王曉棠(《野火春風斗古城》)、吳文華(《南海潮》)、王丹鳳(《女理髮師》)等3人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石小滿(《南海潮》)、王心剛(《野火春風斗古城》)、田華(《奪印》)等3人獲得最佳配角獎;王啟民(《甲午風雲》)、張(《冰山上的來客》)、李生偉(《南海潮》)等3人獲得最佳攝影獎;雷振邦(《冰山上的來客》)、鞏志偉(《怒潮》)、呂其明、肖珩(聯合、《紅日》)等4人獲得最佳音樂獎;盧淦(《甲午風雲》)、史維鈞(《冰山上的來客》)、黃沖(《南海潮》、《72家房客》)等3人獲得最佳美工獎。另有最佳紀錄片獎、最佳科教片獎、最佳戲曲片獎、最佳美術片獎……一長串的獲獎名單,是廣大觀眾和熱心影迷對辛勤耕耘的電影工作者的褒獎和厚愛。《南海潮》一片成為此次獲得各類獎項最多的大贏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