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部分:險象環生的「廣州第一大案」千里尋覓找金喜

該片在選擇男主角上,也是煞費苦心,國內各大電影廠和眾多文藝團體的各類「英俊小生」雖然不難找到,但卻並不符合劇中要求的那樣,男主角阿喜的外形既具有漁民的樸實,又要有健壯的體魄,為了即將開拍的影片,真是急煞了蔡楚生和王為一。

當時,蔡楚生從北京前來廣州,住在解放北路的省委招待所里,王為一經常去找他彙報工作進展。蔡楚生所在的省委招待所每天晚上都放映中外電影,招待入住有身份的客人。蔡楚生和王為一有時便坐下來通過觀看電影,休息一下,調節神經。有一天晚上,兩個人在觀看一部香港故事片時,突然發現電影中的男演員身材健壯、粗獷,相貌樸實,很有陽剛之氣,非常符合即將開拍的男主角金喜的形象要求。兩人喜出望外,感到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於是,蔡楚生和王為一通過組織關係,尋找到出品這部影片的傾向進步的「長城影業公司」,再讓這部影片的男演員張錚到劇組報到。

張錚原來的名字叫張喬夫,出生在上海,其父張德生是著名的京劇演員,作為一名技工,曾在解放初期隨中央航空公司起義,處女作是1951年在上海大光明影片參加的周璇主演的影片《和平鴿》,同年加入香港長城影業公司,在《南海潮》之前,已經是出演了《孽海花》、《蜜月》等30部影片的老演員了,1962年他在大陸拍攝《南海潮》之時,還穿插在《血地恩仇》和《粉紅色的夢》兩個劇組裡,忙得不可開交。在此之後,張錚又陸續在《五虎將》、《金鷹》、《艷遇》、《鴛鴦帕》、《秀才奇遇記》、《雙女情歌》、《屈原》等影片中出鏡。20世紀60年代參加長城影業公司的編導工作,與吳景平聯合導演了《迷人的漩渦》,與黃域合作導演了《映山紅》。後獨立執導了紀錄片《新疆奇趣錄》、《雲南奇趣錄》、《中國自衛反擊戰》等影片;80年代曾在香港亞洲、麗的等電視台參與拍攝《新變色龍》、《怒劍鳴》、《IQ成熟時》等電視劇集,並著有小說、報告文學集、回憶錄等。大陸觀眾從在內地放映的香港影片《巴士奇遇結良緣》、《歡天喜地對親家》中,逐漸熟悉張錚中年時期所扮演的風趣、幽默的師傅和父親的可愛形象。

影片在完成對白雙片之後,還沒有進行混錄,王為一就迫不及待的攜片親自前往北京,請蔡楚生過目。蔡楚生便先邀請好友周揚部長一個人先看,周揚看完影片之後高興得拍手說道:「此戲很好,故事曲折、複雜,只是感到光是一部戲就沒有充分的機會完全表現出來,如果更充分一點,能不能分為上下兩集,這樣就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一席話讓蔡楚生陷入了沉思,他經過仔細的思忖,決定採納周揚的意見。周揚便與珠影廠的領導商量,請蔡楚生先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前往珠影,專心進行該片的修改和補拍執導工作。蔡楚生再次光臨珠影,安營紮寨,坐鎮指揮,對已經完成好的樣片進行重新「分解」、「開刀」,豐富其中細節,穿插新的內容,增加連貫情節,開始補拍許多重新構思的鏡頭。

在二度拍攝中,蔡楚生邊拍邊走訪廣東許多地區的老革命,把他們講述當年戰鬥、生活的真實情節,文學化、藝術化地再現於影片之中。其中,由初上銀幕的從廣東話劇團調往珠影的演員林嵐扮演的地下黨老馬,在影片結尾處在刑場上被金喜等人救起,大家一同投奔游擊隊的重頭戲,被蔡楚生調到影片下集的開端部分,以把人物、事件、年代延續得更遠、更長,更複雜。

這樣,蔡楚生整個打亂原來完成片的許多情節處理,再補充許多新增加情節的鏡頭,有時在頭一天晚上進行充足的案頭準備,分好了鏡頭之後,在第二天現場實拍時,又突發靈感,即興改拍。蔡楚生決定待全片完成剪輯之後,再重新組合成上下兩集,他特意想把該片跨度不同年代,拍成一部史詩式的影片,故特別在影片上集的開頭和結尾處,加上一首對應劇情的詩,以男女聲合唱、隸書字體、用開頭時平靜的海水和結尾處滾滾的浪潮的畫面對應全片。七律詩共分為「序歌」和「尾聲」兩大段:「東海浪潮接雲天,恩仇難忘憶當年;漁鄉兒女鬥爭史,佳話流傳入詩篇。」接著,從海灘上的一頂日本人留下的鋼盔,讓老年的阿彩引發感慨,對孩子們開始娓娓講述起她年輕時代所經歷的曲折故事。而影片的結尾是阿彩一家劫後餘生在海上遇到張伯投奔游擊隊之時,歌聲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巨浪滔天中再次響起:「大海茫茫隱船蹤,漁人泣血浪潮紅;國破家亡無限恨,龍騰虎躍待春風。」

由此,總片名仍為原來的《南海潮》,上集定名為《漁鄉兒女鬥爭史》、下集定名為《天涯海角恩仇記》。上集於1962年4月25日正式停機,並在原來已經完成片的基礎上重新編剪,於當年下半年迅速在全國範圍內公開放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