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下)

女兒那漲紅的臉上掠過了莫名其妙的表情。"哦,老天爺!它們是在那兒嗎?我以為迪萬太太的捲毛狗把它們吃掉了呢;它已經有一個星期沒精打採的了,我沒敢冒險提到我丟了肥皂片。可是,我認為是那可憐的畜生把它給吃了,不管是什麼,只要沒先把它吃了的,它都吃。不,"朱絲婷若有所思地繼續說道。"我不願意看到它完蛋的。"

梅吉一仰身子,大笑起來。"哦,朱絲!你知道你多有意思嗎?"她把那隻盒子扔到了東西已經堆積如山的床上。"你對德羅海達不信任,對嗎?我們竭盡全力使你想起那裡是整齊、井井有條的,也不能博得你的信任。"

"我已經跟你說過,那是一個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的事業。你想把肥皂片帶回德羅海達去嗎?我知道我要坐船去,行李是不受限制的,可是我敢說,倫敦有成噸的肥皂片。"

梅吉把那隻盒子送進了標著"迪萬太太"的紙箱子里。"我想,我們最好把它們贈給邊萬太太吧,她得為了一個房客把這裡修得能住人才行。"桌手盡頭放著一摞搖搖晃晃的未洗刷的盤子,盤子上長出了令人嚼心的毛毛。你洗過盤子沒有?"

朱絲婷毫無改悔之意地笑著。"戴恩說,我要末不用洗,得給它們刮臉了。"

"你首先得給它們理理髮了。你用盤子,為什麼不洗呢?"

"因為那就意味著又要在廚房裡吃力地幹活了,而且,由於我一般是在半夜之後吃東西,誰也不會欣賞我那點殘渣剩湯長出的花紋了。"

"把那盤子給我一個。我會把它們帶走的,現在我把它們整理整理。"媽媽無可標何地說道。在自願來履行義務為女兒打行李之前,她就知道會這樣的,她渴望來干這些。任何人都很難得找到機會幫朱絲婷幹些什麼,梅吉不論什麼時候想幫朱絲婷做些事,都因為覺得自己完全象個白痴而罷手。但是,在家庭事務上局面正好倒了過來她可以心中有底地幫助她,而不會感到象個傻瓜。

不管怎麼樣,事情總算是幹完了,朱絲婷和梅吉便把行李搬上了梅吉從基里開來的牧場貨車,動身去澳磊利亞旅館,梅吉在那裡租了一套房間。

"我希望你們德羅海達的人在棕櫚海灘和阿威倫買一幢房子。"朱絲婷把她的箱子放在房間的裡間卧室里。"正好住在馬丁廣場的上面,真是太可怕了。你就想想在拍岸的浪花中蹦蹦跳跳的滋味吧!難道這不比你們坐飛機匆匆忙忙地從基里來更有吸引力嗎?"

"我幹嘛要到悉尼來?過去的七年中我已經來過兩次了--給戴恩送行,這次是給你送行。要是我們在這裡有一幢房子的話、也是根本用不上的。"

"真笨。"

"為什麼?"

"為什麼?因為世界上還有比德羅海達更豐富的東西。哼!那個地方快叫我發瘋了!"

梅吉嘆息著。"請相信我,朱絲婷,總會有你渴望回到德羅海達老家的時候。"

"戴恩也會這樣嗎?"

沉默。梅吉不再看女兒,從桌子上拿起了提包。"咱們晚了。羅徹太太說是2點鐘。要是你想在啟程前買些衣服的話,咱們最好快點兒。"

"我可是安分守己的呀。"朱絲婷咧嘴一笑,說道。

"朱絲婷,你為什麼不把我介紹給你的朋友呢?在波茲維爾花園除了迪萬太太之外,我連個人影也沒看到,"當她們坐在傑曼·羅徹的大廳里,望著那些設精打採的時裝模特兒衣著華麗,痴笑著的時候,梅吉說道。

"哦,它們有點兒害臊了……我喜歡那位桔黃色的。你呢?"

"和你的頭髮不搭色。灰色的好。"

"呸!我覺得桔黃色和我的頭髮很相配。穿上灰衣服,我那樣子就有點兒讓人想起貓來,色澤渾濁,陳腐不堪。要隨潮流,媽。紅頭髮不一定非配白色、黑色、艷綠或你所欣賞的那些可怕顏色--那是什麼顏色,玫瑰灰?維多利亞時代的式樣!"

"這種顏色的名稱你說對了,"梅吉說道。她轉身望著女兒。"你是個怪物。"她嘲諷地說道,但卻充滿了慈愛。

朱絲婷根本沒在意,她不是頭一次聽到這種話了。"我要買桔黃色的、鮮紅印花的、苔蘚綠、勃良第紅的衣服……"

梅吉哭笑不得地坐在那裡、拿朱絲婷這樣的女兒有什麼辦法呢?

三天之後,"喜馬拉雅"號從達令港啟航了。這是一艘可愛而又陳舊的輪船,平底,非常適於航海。它是在沒有任何人匆匆忙忙的時代,和任何人都承認經好望角到英國有四個星期的路程或經蘇伊士到英國需五個星期這一事實的那個時代建造的。而今,甚至連流線型的、船身象驅逐艦的洋定期客輪到英國也要快得多了。但是,它們使敏感的胃口所嘗到的滋味,連久經鍛煉的海員也望而卻步。

"多有意思啊!"朱絲婷笑著。"頭等艙的那伙人全都單純得可愛,所以這不是象我原來想的那樣枯燥無味。其中有些人帥極了。"

"現在你對我堅持要訂一等艙不會感到不高興了吧?"

"我想是的。"

"朱絲婷,你對我刻薄之極,一直是這樣。"梅吉氣沖沖地說著,為她的忘恩負義而大發其火。這不壞蛋這次至少對即將離去不會裝出滿不在乎的樣子了吧?"固執,愚蠢、任性!你真叫我惱火。"

有那麼一陣工夫,朱絲婷沒有回答,反而扭過頭去,好象對那些正在喊叫的、擠滿了岸邊的人比對媽媽的話更感興趣。她咬住了在顫抖的嘴唇,朝著那些人開朗地笑著。"我知道我使你惱火。"當她面對著她母親的時候,她愉快地說道。"別在意,我就是我。正象你一直說的那樣,我隨我爸爸。"

在梅吉匆忙走進擠在跳板上的人群之中,並消失在那裡之前,她們不自然地擁抱了一下。朱絲婷走上了日光甲板,站在舷欄旁,手裡拿著一卷彩色飄帶。在下面碼頭的遠處,那穿著淺粉色衣服。戴著淺粉色帽子的身影站在指定的地點上,手遮在眼睛上。真有意思,從這麼遠的地方都能看清媽媽已經近50歲了。從別的方面還看不出來,但好站立的資勢最能說明她的年齡,她們同時揮起手來,朱絲婷把第一卷彩帶扔了出去,梅吉靈巧地接住了彩帶的一端。一條紅的、一條藍的,一條黃的,一條粉紅的,一條綠的,一條橙黃色的;盤繞著,被微風拉直。

一個管弦樂隊在給足球隊送行,他們站在飛揚的三角旗和翻滾的方格呢裙之中。風笛吹出了一支古怪的、經過改編的樂曲《時候到了》。船舷邊站滿了身上掛著、手裡拚命攥著那細細的紙彩帶的人們;碼頭上,數百人引領翹首,戀戀不捨地望著那些行將遠去的人們的面龐,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輕人的面孔,他們是要去看看世界另一面的文明中心實際上是個什麼樣子的。他們會在那裡生活、工作,也許三五年中就會回來,也許根本不回來了。人人都明白這個,感到惶惑不解。

瓦藍的天空布滿了銀白色的雲絮,刮著悉尼的疾風。溫暖的太陽照在那些仰起的頭上和俯下的肩胛上;一條巨大的、五彩繽紛的彩帶搖搖晃晃地把輪船和海岸連接在一起。隨後,在陳舊的輪船的一側和碼頭的木樁之間突然出現了一道空隙,空中充滿了喊聲和鳴咽聲;成千上萬的彩帶一條接一條地斷開了,偏斜地飄動著,款款地下垂,象一片散亂交織的織物雜然漂浮在水面上,和桔子皮、水母一起漂走了。

朱絲婷固執地留在舷欄邊上,直到港口變成了遠年的幾道刺眼的線條和粉紅色的小點點;"喜馬拉雅號"的拖纜攪得她心神不安,眼巴巴地望著它牽引著她從悉尼港橋熙熙攘攘的橋面下穿過,駛進了這次優美的航程中那灑滿了陽光的主流之中。

這次出地和擺渡完全是兩碼事,雖說他們要走過同樣的道路,經過紐翠爾灣、玫瑰灣、克里蒙和范克路斯;但事情還不是不一樣。這次要穿過海岬,駛出森搏人的峭壁,拖著泡沫翻騰的扇形划水線,駛入大洋之中。跨過1萬2千英里,到達世界的另一面。而且,不管他們是否會重返故里,他們將既不屬於這裡也不屬於那邊,因為他們將生活在兩個大陸上,初次體驗那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朱絲婷發現,金錢使倫敦成為一個最誘惑人的地方。她是不會分文不名地附於"伯爵宮"的---他們稱它為"袋鼠村",因為許多澳大利亞人都在這裡設方自己的總部。她也不會遭罹澳大利亞人在英國那種典型的命運:開小本經營的青年招待會所,為了一份菲博的新俸在某個辦公處、學校或醫院工作,貧困地住在一間冰冷、嘲濕的房間中,在半溫不涼的暖氣邊上瑟瑟發抖。相反,朱絲婷在緊挨著爵士橋的肯性頓有一套公寓,暖氣是中心供暖;她在克萊德·達爾蒂漢。羅伯特公司的一個位置。這家公司屬於伊麗莎白·塞恩財團。

夏天到來的時候,她乘火車到羅馬去了。此後的幾年中,她會含著微笑回憶起這次跨越法國赴義大利的長途旅行中幾乎不有看到什麼景緻,她的腦子裡完全塞滿了那些她非要告訴戴恩不可的事,回憶著那些簡直無法忘記的事情。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