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重新調查Ⅰ 12

綸太郎回到家後,發現老爸已經先一步抵達,正在用電視配啤酒,當前頻道播的是益智問答節目。不,只要不是職業棒球的轉播,什麼都行。

「看來你消耗得很兇呢。」綸太郎一進客廳,警視便以遙控器調低電視機的音量,「答錄機有給你的留言。」

綸太郎走向電話,按下答錄機的播放鍵。

第一通留言是個自稱民營電視台導播的男人,想要綸太郎對西村賴子命案發表些意見。第二通則來自另一家民營電視台,希望他能在周一下午的節目擔任解說來賓,預定主題是名門高中女校教師命案。除此之外,還有報紙與周刊雜誌的取材要求各兩家。各家內容大同小異,看不出半點獨創性。

唯一跟西村悠史和齊明女學院無關的留言,只有責任編輯詢問原稿進度的電話。綸太郎重新開啟答錄功能,讓機器負責應付。他暫時沒打算接電話。

「一躍成為媒體寵兒的感想如何?」

「爸爸,如果這句話不是出自你口中,我會叫那人去吃屎。」

「說是這麼說,但你也不能全都無視吧?沒辦法,畢竟這也在一開始的計畫之內,乾脆上電視推銷自己的書怎麼樣?」警視不懷好意地笑著。事不關己,所以他這話有一半在調侃。「話說回來,你吃過晚飯沒?」

「還沒。」

「這樣啊,其實我也是。叫外送吧,來個特級鰻魚飯如何?」

「我贊成這個提案。」綸太郎說道,「帳單就扔給齊明女學院吧。」

吃過簡單的晚餐,綸太郎隨即回到自己房間,並未跟警視多聊有關案件的話題。進房獨處後,他將《貼近》的錄音帶放進音響中,按下自動重複播放,讓音樂持續流洩。

歡樂分隊。在龐克風暴席捲英國的一九七七年,四名年輕人在曼徹斯特組成了一個樂團。團名源自納粹猶太人集中營里為軍官設立的慰安設施。他們背負著龐克幻想留下的絕望感,走在混沌時代的前頭摸索那一絲希望之光。

他們無庸置疑是龐克搖滾以來最富可能性的團體。成員有吉他手巴納德·亞布雷西特、貝斯手彼德·霍克、鼓手史蒂芬·莫里斯,以及主唱伊恩·柯提斯。

已故的伊恩·柯提斯。

歡樂分隊是伊恩·柯提斯的樂團。他的歌聲與歌詞可說就是樂團的特色。那獨特的編曲與脫俗的節奏,也是因為有伊恩的歌聲與他那自我逼迫的詞風才得以閃耀。

他體現了混沌、絕望、疑心,以及恐懼,有如遲來的薛西佛斯。伊恩總是站在極限處歌唱,而他的歌聲與歌詞,總讓人感受到伊恩正為了退離險處或跨越障礙而與強敵作戰。然而,他的戰鬥並未持續多久。

一九八〇年五月十八日,伊恩柯提斯自縊於曼徹斯特的自宅,樂團三天後就要開始第一次的全美巡迴演唱。自殺理由不明,他只留下了短短的這麼幾句話:「即使是此刻,我依舊覺得自己早已該死。我受不了了。」當時他才二十三歲,跟同年十二月的約翰·藍儂命案一樣,都讓人彷彿能預見逐漸走入死胡同的八〇年代有多麼荒涼。

伊恩的猝死不只打擊其他三人,更為全英國帶來巨大的震撼與深沉的悲傷。他們三月才錄完第二張專輯《貼近》,活動正步上軌道。在他死後停止活動的樂團,最後一張單曲《Love Will Tear Us Apart》極為暢銷,不僅在獨立音樂排行榜名列前茅,就連全國排行榜上也佔有一席之地。逝者的歌,宛如替自己人生結尾下注解般響徹英國,「愛將使我們再度分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