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河谷與平原

假如園丁想最有效地灌溉他的花園,那麼他就會在花草樹木所屬的河床處挖出一系列灌溉水渠,這些水渠會把河水引到需要的地方,不讓它白白流掉。我們的地球就是一座大花園,而上帝是這座花園的園丁,山脈是儲藏流水的水庫,河谷則是灌溉水渠的藏身之處。地球表面的每一處溝壑都是大大小小的河流的通道。

那麼這些灌溉水道最初是怎樣形成的呢?是河流流過地面自動形成的嗎?不是的。河流可能依靠自己的衝力在岩石上開出水道來嗎?急流可以吞噬堅硬的花崗岩,在山上形成深不見底的水溝嗎?經過了幾千年,細細的河流會穿透礦物質形成的緊實地層嗎?當然不可以,這需要比微不足道的水流力量還要大得多的力量。確實,河流會降低河岸,加深河道,特別是在河床急速下降的時候,但是很少能在最初經過的地方形成河谷。這歸結於地下的強烈震動,因為有它才形成了被我們稱作山脈的山脊,才有了被稱作河谷的溝壑。地球內部的岩漿活動使地球外殼產生褶皺、斷裂,在地面開出了水道,切斷了山脈,從而形成了今天的微波粼粼的小溪流經的無數通道。每一條河的流經路線都已經事先設計好了,河流一定是沿著這些準備好的路線流動,而且它的沖蝕作用最多也只能是在某個已經成形的河谷的大水道里形成河床。

但是,流水就很容易在土壤上形成溝壑,毫無疑問,這種流水的沖蝕作用已經足夠在土壤上挖出水道,就像現在大雨過後,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土壤表面被雨水沖蝕形成水溝。因為沖蝕作用形成的河谷都很淺,而且不是那麼重要。其他河谷可能是因為地球外殼的褶皺或斷裂而形成的。由於地球外殼的斷裂形成的河谷有著陡峭的山坡,有時候兩邊的山坡向外突出的部分會非常靠近,如果作用力從兩側往中間壓,會發現這兩邊基本上是完全契合在一起的,根本看不出它們分離過的痕迹。由地球的褶皺形成的河谷僅僅在連續褶皺的地方有水槽,而兩邊通常是舒緩的陡坡。

拿一團黏土,如果把它壓平,然後輕輕撕開,那麼每個撕裂口表示的就是因地球外殼斷裂而形成的河谷;如果從兩邊往中間推,那麼中間就會隆起形成褶皺,而在連續褶皺之間形成的每條水道,就是之前描述的那種河谷,假如讓河流在它表面流淌,就會形成非常淺的小水溝,這就是因水的沖蝕而形成的河谷。我們的地球就像這黏土一樣,雖然它的表層並不全是由軟的黏土組成,但是也既存在著由河流沖蝕形成的河谷,又存在著由地球內部的岩漿活動形成的河谷。

把兩條平行的山脈分開的河谷叫做縱谷,因為它的延伸方向與兩邊斜坡的地質構造線方向一致。我們可以用兩片屋頂之間由屋檐連接的V型房頂來表示,這兩片屋頂就相當於兩條山脈。在兩邊的山坡上形成的豎直貫穿整條山脈的河谷就叫做橫谷,因為它的延伸方向與兩邊斜坡的地質構造線方向交叉,就相當於從屋樑延伸至屋檐的排水溝。大部分的橫谷是由大小跟它差不多的流水灌溉的,主要來自山上融化的雪,就像屋頂的排水溝一樣,雨是它的特別水源。溪流經過這些小河道,最後都注入縱谷底部的主流,同時縱谷底部也不斷接受來自左右兩邊山坡上的分流,就像兩面相鄰的三角牆共有的排水溝一樣,同時接受從兩邊流下來的水。

從一條山脈兩邊的山坡下來的水流之間的分界線叫做山脈的山脊線或分水線。河谷也有一條類似的線,該線位於兩邊山坡的匯合處,這條線被稱做谷底線。它是縱向經過河底的,所以也被看作一種倒置的分水線。灌溉這個河谷的河流總是沿著這條谷底線流淌。

某些河谷,特別是地理位置很高的河谷,並不會擴大且慢慢併入周圍的平原,而是被周圍的山包圍。這種河谷總是試圖尋找寬闊的出口,但是一直受阻,只留下狹窄的水道,這種水道就叫做隘路。古時候,人們把這樣的水道叫做「民族的大門」,因為與世隔絕,所以生存在這河谷里的居民就形成了獨立的部落或民族。歷史上比較出名的這種水道有:高加索之門、裏海之門、伊蘇斯之門、德爾摩比勒之門,等等。安第斯山也有這種在1500米高的山牆之間彎曲前行的隘路。

有些河谷就像巨大的不規則的圓柱形圍牆,很像地面的中間部分沉到很深的地方,而四周像垂直的高牆一樣包圍著下沉地帶。這種圍牆式的河谷的水道出口通常很寬。在比利牛斯山脈可以找到這種形狀的知名河谷。由於形狀的原因,它們被叫作「oules」,意思是鍋或水壺。在法國被叫作「cirques」(馬戲場或圓形競技場)。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以下的:位於加瓦尼爾的河谷,一說起瀑布就必須提到的;還有位於希斯的河谷。著名學者雷曼德一生都在研究比利牛斯山脈,他曾經這樣描述圓形競技場式的河谷:

到達這種圓形競技場式的河谷時,我們都震驚了。包圍著我們的兩大山峰突然分離了,向左右延伸,從我們所在的位置看,它們似乎彎曲成了巨大的月牙,其中一個角在我們這邊,而且有兩塊巨大的岩石突出出來,就像兩座堡壘一樣。另外一個角就是另一條狹長的延綿不斷的山脈,光禿禿的,頂部是被雲遮擋住頂端的圓形岩石峰。吹茅斯山峰在兩個角的連接處,像針一樣尖銳的冰川矗立在它上面,人一旦從山坡上掉下就會摔得粉身碎骨。被包圍的地方可能就是深淵或無底洞,如果它不是那麼大的話,被圍起來的空間就可以稱做深淵,因為它的海拔不會低於800至900米,而且周長有1萬米。裡面有新鮮的空氣,廣闊的天空,還有碧綠的草地。無數的羊生活在這片草地上,對它們來說,食物幾乎就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了。就算有300萬人在這裡,也不會覺得擁擠,因為它可以容納1000萬人。在這片寬敞的圍牆裡,在比利牛斯山脈的頂部有著這樣一片廣闊的平原,在險峻的山腳下的旅行家都渴望一飽眼福,但是必須冒險先越過險峻的峭壁。

從一條山脈的兩邊山坡上下來的橫谷,可能在最高點匯合。在那種情況下,兩個峽谷匯合的最高點就會發生凹陷或被切斷,我們把它叫做閘門或槽口。槽口就是一個斜坡和另一個斜坡相接的地方。在兩個連續槽口之間,會有山脊的一部分獨立隆起,隆起的這部分山脊叫做山峰。槽口是兩個延伸到相反方向的橫谷的共同起點;山峰是兩座向相反方向延伸的橫向山脊或幾條山脈的起點。

平原被分成兩種,高地平原即高原,還有低地平原即普通平原。地球表面陸地較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地區就是高原,通常作為高山的根基。高原也可被看做陸地的核心,它是由原始海洋底部上升形成的,低地是最後才出現的。以下是最重要的一些著名高原及其海拔:

讓我們來重點看一下最有意思的奧弗涅高原。那是在遠古時期,人類還未出現以前(但是離科學揭露它的神秘面紗的那天並不遙遠)。當時,現在形成的歐洲大陸還只是一些散布在浩瀚的海洋中由深層岩形成的群島以及一些花崗岩形成的島嶼。後來形成的兩個地區的首都——倫敦和巴黎,還埋在海底深處。組成歐洲的地層已沉積在海底,一些島嶼和未來法國的雛形已經浮出海面。最初形成的乾地見證了現在歐洲大陸,以及法國母親的誕生。比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侏羅山脈的形成還早的領土有:布列塔尼地區、阿登高地以及奧弗涅高原。這3座海島已經不存在了,它們與原始海洋消退後所暴露出的廣闊土地合為一體了。

奧弗涅高原是陸地上最早形成的高原之一,由於受到巨大向上的作用力,地表上升至海平面上。它有兩個海灣,朝北的那個後來形成了富饒的利瑪涅平原,而朝南的那個寬一點的,形成了貧瘠的拉扎克地區。兩個海角加長了這個古島,北邊形成了現在勃艮第的一部分,南邊與黑山相對,它的中間部分是由花崗岩形成的高原,環繞了現在的奧弗涅、維拉、弗雷還有利穆贊。法國的大部分火山(現在已全部變成死火山)都是位於現在這片領土上的。

由於地勢高,高原很可能因為雨水的沖刷以及河流的沖蝕變得很貧瘠。肥土流失到周圍的低地,富饒了平原地區的土壤。因此,有些高原的底部的土極其肥沃。比如塞文山脈西部的拉扎克高原,它由石灰岩組成,面積達120平方千米,唯一的莊稼是馬鈴薯,到處都是燕麥田。有些地方,方圓幾千米內,看不到一棵樹或一條小河。不過,這高原哺育了許多的羊群,當地居民就以它們的副產品為生。地勢高的同時也造就了高原的寒冷氣候。拉扎克高原雖然地處南部,但是卻經常下雪,所以人們不得不在高速公路上每隔一段距離就設立一個指示路標。

在熱帶地區,高原會像沙海中凸出的島嶼一樣。雖然位於熱帶,但是高原上的溫度卻很適宜。這裡的高原形成了一個與低地平原不一樣的世界,生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