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企業史人物 凡客陳年

在2010年如神話般崛起的凡客,到今年年底就陷入了成長的煩惱。它的員工人數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裡從3000人膨脹到1.3萬人,用陳年自己的話說,「公司大到已經有點看不清楚了」。更糟糕的是,凡客的庫存居然高達14.4億元,總虧損近6億元,而年初制定的100億元銷售目標也只完成了三分之一。

陳年第一次發現自己的問題,是有一次去跑倉庫,他看到了五花八門的各類商品,據說品類數竟多達19萬種,其中包括菜刀和拖把。「有誰會來我們網站上買拖把呢?」他問年輕的下屬們。

凡客是一家靠廣告和營銷話題砸出來的企業,2011年,陳年投放了10億元的廣告費,佔到實際營業收入的三分之一。在凡客的考核指標中,最重要的三項是銷售額、新用戶增長、老用戶復購。這是最為典型的互聯網流量邏輯,似乎把水塘弄大,魚自然就會增多和長大。

隨著員工數的暴增,公司早早地患上了大公司病,僅襯衫部門就有200多人,「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小孩,進入公司半年就能以老員工的姿態對後招進來的員工指手畫腳,一年下3000萬元的訂單」。

在凡客的背後站著十多家著名的風險投資機構,對它們來說,把規模做大,然後敲鑼打鼓地上市,是至為緊要的事情。陳年曾經為了達到百億目標,倒推需要擴張多少品類、多少SKU(庫存量單位),需要有多少人去承擔這樣的業務量,「按照一個人管七個人的原則,公司就要有幾十位副總、兩三百位總監」。根據董事會既定的目標,公司應在2011年12月8日赴美上市,遺憾的是,下半年納斯達克股市暴跌,加上馬雲的支付寶股權糾紛,凡客錯過了「最好的上市窗口期」。

日後來看,凡客引爆了流行,卻迷失於常識。

在創業的前三年,凡客符合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引爆點:如何引發流行》 一書中提出的所有原理:由專家、網路極客和粉絲共同推動概念的誕生(個別人物法則),以精準的消費者定位撬動市場的熱情(附著力因素法則),通過明星效應引發非理性和圍觀式購物(環境威力法則)。

接下來的三年,陳年面臨的問題是,在流行被引爆之後,一家引領了潮流的企業如何讓自己成為「正常的營利性組織」。

互聯網營銷就本質而言,是一種工具,而非目的本身。流行,如同字面呈現所示,它「既流且行」,是不確定的,是運動中的,而且未必按預想的方向衍生及變異。因此,引爆者如何將流行控制住,導向為一種可以被量化和可持續運營的商業能力,便成為一個更實際,也是最終具有價值的過程。

從這一角度考察凡客,可以發現陳年的四個「迷失」:

第一,在流行被引爆之後,凡客突然在品類上迷失,其產品從主打的襯衫、T恤和帆布鞋迅速擴展開去,似乎想要涵蓋所有的年輕人商品;第二,在品牌銷售和平台銷售之間出現模式抉擇的迷失,由一家專業垂直的電商模式向平台猛烈轉型,公司定位漂移模糊;第三,在規模和產業鏈上迷失,為了一步邁入「百億俱樂部」而不惜製造泡沫,營收、業務鏈條及人員規模無度擴大;第四,在實業經營和公司上市之間迷失,急於套現和製造神話的風險投資以它的貪婪吞噬了成長的理性和耐心。

事實上,凡客並沒有犯下什麼獨特的錯誤。回望40年的公司史,在不同的階段和行業,出現過很多在極短的時間內引爆了流行的企業和品牌,譬如飲料業里的腦黃金、昂立一號和三株,電子業里的愛多、波導和廈新(後改名夏新),白酒業里的秦池、酒鬼,服裝業里的杉杉、美特斯邦威等,它們中的大多數均沒有闖過「引爆流行之後」那道坎。而在互聯網領域,也可以列出一大排正在經受考驗的年輕企業。

在後來的幾年裡,陳年展開了艱難的自救。

他把公司總部從北京西二環的高檔商務中心搬到了偏遠的亦庄,員工裁掉了98%,只剩下300人,銷售品類從10多萬個減少到300個。

陳年的老朋友,也是凡客投資人的雷軍熱心地為他下「指導棋」,在雷軍看來,不夠專註、不夠極致是凡客遇到問題的原因。「雷軍和我有過七八次、每次七八個小時的長談,他開出了『去毛利率、去組織架構、去KPI(關鍵績效指標)』的三個改造方向。雷軍問我,你能不能先專註地只做好一件最基本的產品?我想,襯衫最基礎,也能體現出技術含量,而襯衫中最基礎的是白襯衫。」

2014年,凡客完成第七次融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絕大多數的早期投資人都「成功」退出。8月,陳年舉辦了名為「一件襯衫」的產品發布會,陳年像雷軍那樣,站在偌大的舞台中央,用一個多小時解答了一件好襯衫是怎麼設計和製造出來的,他宣布這是全世界最好的襯衫,只售129元。

但是,白襯衫和小米模式似乎並沒能拯救凡客,成功很難被複制,何況小米也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陷入困境。

2016年春節,陳年對外界表示,歷時兩年多,曾經19億的庫存包袱終於清掉了。在一次創業者論壇上,陳年對台下的數百名年輕人說:「庫存!庫存!記住,庫存、周轉對於一個品牌來說,真的是唯一的生死線。在考慮這個大的風險前提之下再考慮其他的問題。記住,庫存是個大問題。」

從2008年起,凡客先後融資4億美元,估值一度高達30億美元。

商業是一場持久戰,一開始比的是靈感、勇猛和運氣,接下來拼的是堅忍、格局和理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