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芒友

在日軍緬北防禦體系中,密支那和八莫的先後陷落,意味著繼續在這裡進行抵抗已經不再有重要意義。第33軍參謀前田博在回憶錄《緬甸方面軍的作戰和戰後處理》中稱,至此「中國打通國際通道的任務已經完成了99%。」

1944年12月20日,日軍在南坎為原好三大佐所部八莫守備隊和山崎支隊,即日軍救援八莫戰鬥中陣亡人員舉行了「慰靈祭」。中國人稱之為「招魂會」。為了提高士氣,第33軍軍長本多正材中將親自出席儀式,並對遠路趕來參戰的第49師團及炮兵部隊深表感謝。雖然此時聚集在這裡的日軍番號空前之多,但各部隊無一不是傷痕纍纍。緬北滇西日軍殘部已被壓縮到一線谷地,所控制地方雖然包括南坎、遮放、畹町、芒市、芒友、臘戍,但態勢十分被動,已經無力阻止中印公路的開通。兩翼中國軍隊似一對鐵鉗壓迫而來,形勢危在旦夕。所以儀式雖然隆重,但氣氛凄凄慘慘,儀式一結束各路日軍將領紛紛返回各自部隊,應付隨後戰局。

儘管日軍上層,包括南方軍和緬甸方面軍都在要求第33軍繼續進行遲滯作戰,但該軍司令部已經撤退到南方的新維,並準備繼續向靠近曼德勒的西堡後撤,預示著一場大潰退已經不可避免。

日軍面對的這場大潰退,其範圍不僅在緬北,這裡只是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塊。

日軍在緬甸的部隊,共分三個軍。其中,第15軍是機動作戰兵團,被牟田口廉也中將用於向印度的進攻。第33軍駐防緬北和滇西,任務是切斷中國的國際通道滇緬—中印公路。這兩個軍如同緬甸方面軍一攻一守的雙臂。而第28軍及緬甸方面軍本部的直轄部隊部署於中南緬,是日軍防衛緬甸的二線守備部隊。

1943年底,中國遠征軍以新一軍為主力的駐印X部隊向緬北發動反攻,孫立人和廖耀湘率部勇奪胡康河谷,重創了日軍第33軍的左翼,令其主力第18師團傷亡慘重;而第33軍另一主力,右翼的第56師團,在滇西則被中國遠征軍的Y部隊鉗住,無法調頭增援,該軍首尾難顧,不但很難完成阻斷中印公路的任務,而且面臨被殲滅的危險。這是緬甸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塊。

擔心緬北失守,日軍不得不將運送到緬甸的補充兵和物資優先供給第33軍,導致15軍對印度的攻擊力量與補給,從一開始就差強人意。更要命的是由於密支那危殆,為了增援第33軍,日軍不得不抽出原定為第15軍提供二線掩護的第53師團北上救援。結果,在英帕爾城下,糧彈耗盡的日軍第15軍匆忙後撤時,因為沒有掩護部隊,在不斷遭到追擊的後撤中潰不成軍。這是緬甸多米諾骨牌的第二塊。

日軍第15軍戰敗後,目睹其後撤途中屍體竟然填塞了河水的慘狀,1944年底,一直膽怯觀望的英軍終於壯起膽子,向緬甸中部和南部發起了攻擊。此時,守衛在這裡的日軍第28軍忽然發現自己的兵力單薄得可憐,無法應付英軍的進攻。其部下此時只有第54、第55兩個師團,外加一個第72混成旅團,原定劃歸它使用的第2、第49師團,都被調到滇西前線,協助第56師團阻擊衛立煌對龍陵的猛攻去了。第28師團因此節節敗退,無法扭轉戰局。這是緬甸多米諾骨牌的第三塊。

當然,還有第四塊。1945年2月,日軍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病急亂投醫,匆忙將本來就軍心不穩的緬甸國防軍(由昂山領導的緬甸獨立軍改編)調往前線,掩護日軍撤離。昂山將軍本來對和日軍合作就抱著利用的態度,此時看到日軍必敗,並不願意為之殉葬。因此,他立即以此為契機,率領該部發動起義,投入盟軍行列,並以此為籌碼,試圖謀求盟軍對緬甸獨立的支持。緬甸國防軍是日軍用以控制緬甸民間的力量,政治意義大于軍事意義,而昂山也是日軍在緬甸極為重視的盟友,他的率部起義使日軍在緬甸的統治從根本上發生動搖。

在一塊塊多米諾骨牌相繼倒塌之際,無論政治還是軍事,日軍在緬甸的大潰敗,已經不可避免了。

日軍在南坎召開「招魂會」幾天後,中國遠征軍的攻擊再次展開。此時,緬甸正在旱季,讓日軍此前依託雨季掩護的防禦方式無法故伎重演。

第33軍參謀黍野弘在回憶錄《昆司令部·龍陵—芒市的撤退》一節中寫道:「正月剛剛開始,就接到『龍兵團和南坎的山崎支隊正面之敵,已經開始進攻』,而臘戍也遭到從未有過的大規模轟炸,軍官宿舍等設施都被炸毀。這顯然是印度和雲南兩路遠征軍共同開始了進擊行動。」

此時,日軍第33軍部隊的布防,酷似中國字「丫」的造型,其右側一枝為龍兵團,即第56師團,師團部在畹町,其防衛地域已經被壓縮到畹町,這裡的日軍與遠征軍在雲南的Y部隊對峙,畹町以南為第56師團後方基地芒友;左側一枝是山崎支隊,主要為第18師團殘存主力,位置在原軍司令部南坎,並在附近瑞麗江南岸放有少量部隊。「丫」字下面一豎,為從南向北經臘戍、新維、南帕卡的日軍補給線。南坎、芒友、南帕卡組成一個由公路連接的三角形,是日軍防守的核心地帶。第2師團、第49師團等調來增援的部隊,則分散配屬給第18、第56兩個師團使用。

中國軍隊的反攻,就是從「Y」字兩個枝丫分別進行的。

1945年1月初,駐印軍新一軍部隊向南坎發起攻擊,南北夾擊,勢如破竹;同時,新50師掃蕩瑞麗江南岸日軍,隨即投入對南坎的攻擊。各路部隊進展順利,1月5日,南坎日軍遭到圍攻。

1944年12月,雲南方面遠征軍在滇西反攻的部隊略作休整後,發起了被稱為「芒遮戰役」的新攻勢,進佔日軍在滇西的重要據點芒市和遮放。此後,部隊向畹町發起攻擊。

前線日軍一面儘力阻擊,一面向軍部告急。

黍野弘記載,此時日軍第33軍軍部的動態是,高級參謀研究後,認為前線有大批傷員和物資,亟待疏散。辻政信為了發動「斷作戰」,花九牛二虎之力從南方運來15000噸彈藥等物資,現在反而成了累贅。更糟糕的是,日軍倉促中才發現,居然1942年攻佔臘戍時奪取的英美援蔣物資,還有一部分留在原地一直沒有被運走,其中包括大批日軍此時急需的特種鋼。這些或許因為笨重當時沒有運走的物資,如果再不南運,只怕會被中國軍隊收回。因此,日軍認為必須確保從臘戍向南的運輸通路,同時,為保證撤離的安全,畹町、南坎兩方面的日軍必須進行堅決的後衛戰,阻止中國軍隊的進攻。

但這個要求未免強人所難,命令剛剛發出,第56師團已經招架不住,發電報給軍部求援,內容是「龍兵團和山崎支隊的各個據點,都在敵軍的包圍攻擊中苦苦支撐。雖然我軍奮勇作戰,但敵從我軍防線薄弱處滲透,已經佔領南帕卡附近的陣地,切斷我軍補給線。(畹町)現在有超過六百名傷員要後送,而由於沒有燃料,所有車輛都無法運動,或許其命運只能聽之任之。本兵團預備摧毀所有大炮、車輛和其他重火器,向預定撤退線後撤。請求戰術指導。」

南帕卡在日軍「丫」字形陣型的正中心,這個迂迴,等於卡住了北面兩路日軍的退路。至少,也是壓縮了其後退之路。

日軍中「請求戰術指導」的意思,就是求救。可見,即便丟棄重武器,能否突圍成功,第56師團也心中無數。軍司令部迅速派出參謀安倍少佐到前線查看情況,由於戰鬥迂延,安倍到達前線已經是幾天以後。雖然他負有督戰之責,而且確實努力督促第56師團積極作戰數日,但最終安倍參謀也在發回軍部的報告中表示,同意松山師團長的意見,並稱「龍兵團已經在拋棄車輛和火炮,對將來的作戰將有重大影響。」他認為即便補充了燃料,靠現有車輛突圍到南帕卡也基本不可能。

第56師團和第18師團是第33軍的主力。第18師團已經基本被打垮,第56師團若是喪失戰鬥力,第33軍就成了空殼子。所以,日軍第33軍軍部上下,從軍司令官到參謀長都深感心痛。經過緊急磋商,他們決定還是派出部隊增援。這支部隊的任務並非幫助第56師團守住陣地,而是掩護一支車隊運送補給物資給第56師團,以增強其突圍能力——軍部的兵力也捉襟見肘,無法提供第56師團所需要的兵力補充了。

距離後方基地臘戍最遠的是南坎,有210公里,對第18師團殘部,增援已經沒有多大指望;到畹町距離155公里,或許還有可為。

這一突破重圍的任務,交給了剛剛從南帕卡趕到新維軍部,勘察備用補給線的黍野弘少佐身上。這次突擊,步兵的任務只是掩護,真正有價值的是日軍派出的車隊。由軍部直屬寺田運輸大隊,數十輛卡車組成滿載物資的車隊,開路的是獨立第257汽車中隊,指揮官石原謙之助中尉,也是黍野弘在軍校教出的學生。

車隊從臘戍出發,到南帕卡有100公里,平時預計是三個小時的路程,但由於中國軍隊穿插部隊的阻擊,也由於白天沒有制空權不能行動,車隊竟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