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我回來了」 第七節

從一九四四年十月底開始,日本自殺飛機成了折磨每一個陸海軍軍人的夢魔。它也折磨著麥克阿瑟,威脅著他偉大的凱旋。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期,人和技術在戰爭中,技術佔盡優勢;人和機器在軍事舞台上,機器成了霸工。神風特攻隊使人的作用畸形膨漲,機器相形見絀。一艘兩萬七千噸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由三千五百人操縱著近百門高射炮,近百架戰鬥機、轟炸機和魚雷機,它的十五萬馬力渦輪機使它在汪洋大海中象驅逐艦一樣靈巧和迅速。然而,它卻經不起一架破舊的戰鬥機和一個幾乎沒有飛行經驗的日本駕駛員的一「吻」。

究竟是怎麼回事?平衡是怎樣被破壞的?

戰爭必然帶來死亡,戰爭的目的卻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軍事機器的很大一部分效能是用來保存自己。日本人無視人的生命,違反了這條基本原則,就破壞了人與機器的天平。

日本軍隊把人當成了活的自動駕駛儀和轟炸儀,把飛機變成了活導彈,把馮·布勞思用八年時間和無數金錢研製出來的整個導航控制系統用一個天真無辜的青年人取代了。戰爭本身就違反了人道,日本人又違反了戰道,雙方就在一個不對等的舞台上較量。美國佬暫時要飲下這杯苦酒,然而他們一旦找到了和日本人一樣的語言,其報復將極為可怕。

但是,在菲律賓群島,他們還處在可憐巴巴的困境中。

機智靈活的喬治·肯尼中將,費盡心機來擺脫這種困境,恢複應有的平衡。他選擇了一條最古老的戰術原則:「最好的防禦是進攻。」他判斷:消極地依靠戰鬥機的空中巡邏和艦炮的攔阻射擊,無法徹底消滅自殺飛機,也不能完善地保存住戰艦。只有把自殺飛機炸毀在機場上,或者趁它們剛剛升空就把它們擊落,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肯尼的第五航空軍只有三個戰鬥機聯隊,無力封鎖菲律賓全境的日本機場。他靈機一動,慫恿麥克阿瑟去求哈爾西。麥克阿瑟金口一開,脾氣暴躁的哈爾西竟欣然從命。也許,哈爾西覺得萊特灣之戰自己遠離戰區輕騎冒進害得金凱德挨打,欠了金凱德和麥克阿瑟的人情;也許哈爾西作為一個六十二歲的老艦長很體諒他的在自殺機攻擊下手足無措的部下;也許他憎惡日本鬼子欺人太甚;也許他被麥克阿瑟的人格所吸引——或者他倆互相吸引。哈爾西利用第三艦隊的全部海軍航空兵,拼出血本在惡劣的天氣和險惡的敵情下掩護陸軍,這一行動在美國戰史上是空前的。陸軍和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冤家對頭,視若水火,從未這麼痛快認真地合作過。參加呂宋戰役的陸軍高級將領,對哈爾西說了極多諸如此類的溢美之詞:「海軍和哈爾西上將表現了真正的騎士風皮。」

肯尼的陸基航空兵和哈爾西的母艦航空兵划了一條分界線:從北緯14°30′起,經菲律賓海到東經121°50′,然後陡直往南到北緯13°35′,最後沿著這條緯度一直向西。具體講,哈爾西負責馬尼拉灣以北的呂宋島,包括未來的仁牙因灣登陸場和蘇比克灣登陸場;肯尼專管民都洛以南諸島和維塞亞群島。這條空中分界線被叫做「肯尼線」。

「肯尼線」南邊的陸軍機主要是壓制日軍機場,北邊的海軍機在攻擊機場的同時兼作護航。實際執行中,誰也未被這條無形界限所制約,雙方的飛機都被請求做越界巡邏。

這種一味用強大的數量和技術優勢取勝的方法是地道的美式風格。它要動用大量的飛機不顧颱風季節在菲律賓頻頻掃過的熱帶氣旋,冒險在幾個極惡劣的峰面邊緣飛行。這種氣旋曾把哈爾西的四條驅逐艦都刮翻在滔天的惡浪中。美機二十四小時輪流值勤,象一張死亡之毯一樣覆蓋在七十個菲律賓機場上空,疏而不漏,真是一個大手筆。

它照例還有一個美國式的外號:Big Blue Bla——大藍毯。

密碼代號簡稱。B·B·B·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