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第四節

高橋松趕到那座醫院後,看到院子里的傷兵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端著飯碗吃午飯。

畢竟他掛著中尉的軍銜,這些人對他的態度也還是很恭敬的。有人給他指了指說那個就是秦麥收。高橋松望過去,只見不遠處的石桌邊圍坐著幾個人,其中一個沒戴軍帽,留著一把絡腮鬍子,石桌的另一側架著一根木拐。

看到軍官走過來,出於本能,那幾個人都要站起來。

「不用起立,坐下,都坐下。」高橋松雙手虛按,同時很和氣地說道。

「你叫秦麥收?」

「是,長官,俺就是秦麥收。」

「是老68軍103團的?」

「是。」

「這座醫院裡還有103團的嗎?」

「都在這兒了。」秦麥收指了指周圍那幾個人。

「我是物資調查處的調查員。」這一次,高橋松掏出李建勛為他準備的那本軍官證在他們眼前晃了一下。這些人並不知道「物資調查處」是幹什麼的,想必來頭不小,因此眼神里的敬畏又增添了幾分。

「來找你們,是要調查武漢會戰時的一些事情,幾位可要好好配合哦。」

「長官有啥事只管問好了。」

「你們都參加過武漢會戰?」

「咋說呢?也不叫參加。沒在前頭打仗,就是押著卡車往重慶運東西。」

「都運過什麼東西呀?」

幾個人七嘴八舌地說了一陣子,並沒有高橋松想知道的內容。

「知道尹懷遠這個人嗎?」

「不知道」「沒聽說過」……幾個人面面相覷,紛紛答道。

「就是憲兵一團二營負責和你們團聯絡的軍官呀,中尉軍銜。」

「那就是上司的事了,我們都是兵,不知道誰是誰。上司叫我們裝哪輛車,我們就裝哪輛車。」

「你們的任務只是裝車嗎?」

「還有押車呢,連裝帶押。」另一個傷兵搶先答道。

「到了重慶卸車的也是俺們。」有人補充說,其餘的人紛紛贊同。

「一輛車上有幾個押車的戰士?」

「兩個。」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

「每次都是兩個?」

「每次都是,這是上面的規定。」

「你們都是老鄉嗎?」

「是呀,103團大部分兵都是在河南汝南縣招的。」

「那每個連恐怕都有你們認識的人吧?」

「差不多吧,就俺們那幾個村子窮,當兵的最多了,哪個連都有。」秦麥收感慨地說道。

「那你們當年聽沒聽別人說過這樣一個任務,需要用六十多個人來完成的。」這個人數是高橋松計算出來的。他調查過檔案中記載的運輸車輛的容積和載重量。可以肯定的是,當年的車輛異常緊張,所以每輛車必定是滿負荷運輸。以此推斷,直徑為88毫米的炮彈一輛車能裝二百發左右。六千發炮彈,就需要三十餘輛車。按照這些人提供的信息,每車必派兩人押車,那麼一共需要六十多個人。

幾個人又低著腦袋想了一陣子。

「俺想起來了!」一個小個子傷兵突然說道,「是有這麼一次任務。」

「哦?說說看。」

「俺記得那個任務本來是九連的。可不瞞您說,俺們那個團在徐州都給日本人打爛了。九連一個連也就剩下了四十多口子人。俺們連那是剛跟著車從重慶趕回來,連晚飯還沒吃,上邊就下了命令,說緊急任務,九連人不夠,硬是從俺們連抽了十幾個人。您算算,加在一起,不就是六十多個人嗎?」

「你們連被抽調的那十幾個人過了多久才歸隊的?」

「歸隊?再也沒有回來!」

「沒有回來?」高橋松的聲音有些顫抖,「他們去哪兒了?」

「不知道,聽連長說叫別的部隊編了去,俺們連長為這事還罵過娘呢!」

「那九連呢?」

「也沒有再回來,一塊兒都被編走了。」

高橋松讓那個小個子儘可能多地把能回憶起來的名字都說出來。他掏出一個小本子一一記下來。

「從那以後,你們再也沒有見過他們中的哪怕是一個人?」記完後,他又問道。

那個小個子撓了撓腦袋:「俺聽別的老鄉說,在重慶陸軍總醫院裡見過一個。不過人都傻了,誰也不認識。說是一塊彈片鑽到腦子裡了,取不出來。」

除了高橋松,其餘的人都笑了,都罵小個子傻,那彈片鑽進腦子裡人還能活么?

「那個人叫什麼名字?」他耐心地等笑聲平靜下來才問道。

「他叫石二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