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被揮霍掉的帝國

俗語說:虎父無犬子。

但是,當人們讀歷史書多些,遍觀歷代王朝,就會發現一種很奇怪的現象:爹是蓋世英雄,兒是無賴鼠輩,似乎已經成了屢見不鮮的現象。自漢朝起,漢高祖劉邦撒手歸天后,其子惠帝劉盈只知仰呂后鼻息,荒淫終日,不理政務;三國蜀漢劉備身後更有「扶不起的阿斗」劉禪,在位四十二年,即使有諸葛亮這樣的賢臣輔佐,最終也不免失國,被俘後「樂不思蜀」;晉朝武帝司馬炎有呆傻痴憨的惠帝司馬衷;隋文帝楊堅有汰侈昏淫的兒子煬帝楊廣,游幸無度,致使以天子之尊為匹夫勒斃;唐太宗李世民有怯懦婦仁的高宗李治,怕老婆怕得要命,武后最終竟變唐為周;明太祖朱元璋仁弱的太子早死,把國家遺給猶豫畏懼的太孫建文帝朱允炆,大好帝座,竟為叔王所奪;……此輩後生不僅僅是一般的昏庸無能,還把老頭子殫精竭慮、經營一生的大好河山糟蹋得不成樣子,甚至最後更是把家國拱手讓人,如果死人有知,定會把他們那些英名蓋世的親爹老子氣得在墳墓里不能安息!

北朝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時代,此人神武過人,沉毅有智,莫測高深。同時,這位勇武皇帝還崇尚節儉,平時身穿布袍,寢布被,全身上下沒有金銀寶玉裝飾,同時對於那些雕文刻鏤的宮室,錦銹衣物,全都一概禁止。前朝宮殿有恢宏華綺的裝飾,他嚴命撤毀,改為土階數尺,務為儉樸。當皇帝十九年間,他先是韜光養晦,族滅權臣宇文護。而後親掌萬機,平滅北齊高氏。史載,這位周武帝勞謙接下,自強不息,打仗時步行山谷危澗,履涉勤苦,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周武帝自己甘之如飴。行軍時見有兵士光腳走路,周武帝甚至脫下自己的靴子給小兵穿上。與敵對陣,皆親冒矢石,一馬當先,多次差點以帝王之尊身陷死陣。破齊以後,又降服突厥,進攻南朝,從當時周朝的氣勢來看,一兩年時間內,天下統一很快就要成為事實。

然而,天妒英才,不假予年,宇文邕北伐路上忽遇暴疾,死在兵車之上,終年才三十六歲。遺詔,太子宇文贇襲統大寶。

恰恰是這位不到二十歲的兒子,史書上所稱的「周天元」周宣帝,襲位兩年多時間,把武帝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大好河山折騰得煙霧四罩,民不聊生,言所難言!

講起北周,還要簡述一下西魏的歷史。

北魏孝武帝被高歡所逼,逃至宇文泰處,也稱魏,至此,北魏分裂為東、西兩魏,宇文泰所掌握的魏,史稱西魏。

孝武帝至長安後不久,即與權臣宇文泰發生齟齬,被毒酒毒死,時年二十五。

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後,又立孝文帝孫子元寶炬為皇帝,是為西魏文帝。文帝在位十七年,安死於宮,時年四十五。雖身為皇帝,元寶炬完全是個幌子,大權盡在宇文泰之手。正因為他聽話,所以一直讓他在帝座上呆著。

文帝死,宇文泰立太子元欽為帝,是為西魏廢帝。元欽只當了三年皇帝,便被宇文泰廢掉,轉立文帝第四子元郭為帝,是為西魏恭帝。恭帝也只當了三年擺設,公元556年,宇文泰病死後,其堂侄宇文護擁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覺建立周朝,史稱北周。西魏恭帝不久就被毒死。三十餘年中,西魏的皇帝雖姓元,其實真正的皇帝是宇文泰。

宇文泰不僅大大擴增了西魏的國土,最重要的貢獻還在於他於公元535年建立了府兵制,並仿鮮卑舊制,將所統兵馬分為八部,各設「柱國大將軍」,稱為「八柱國」,府兵是職業軍人,專門編入軍籍,只作軍事用途,不從事屯墾生產(周武帝時,府兵制又走向「兵農合一」)。

宇文泰是鮮卑化的匈奴人,出身也是六鎮軍人之家。由於一直要和東魏(北齊)作戰,他雖在長安,信奉儒學,但也為了保持軍隊戰鬥力,不得不對漢人士兵進行「胡化」。當初,北魏孝文帝是改胡姓為漢姓,宇文泰反其道而行之,授有功的漢族兵將以胡姓,模擬鮮卑軍事部落組織,不僅令幌子魏帝複姓為原來的「拓跋」,「九十九姓改為單者,皆復其舊……(宇文)泰乃以諸將功高者為三十六姓,次者為九十九姓,所有將士亦改從其姓」。同時,宇文泰又用周朝官制儀典裝飾朝廷。與北齊不同的是,宇文泰西魏內部胡漢之間的關係並不像北齊那樣水火不容(鮮卑人欺凌漢人),而是相互間相處得比較融洽。

周武帝活著的時候,對幾個兒子約束很嚴,尤其是對太子宇文贇,偶有小過,動不動就大棍子狂揍一頓,並警告說:「自古至今被廢的太子數目不少,難道我的兒子就不堪繼任大統嗎?」同時,他嚴令太子東宮官屬每月寫一份詳細報告,細細稟明太子一個月的所作所為。這樣一來,嚇得這位好酒好色的太子爺竭力壓抑自己的癖好,和眾多臣下一樣在北方冬天的五、六點鐘即冒嚴寒佇立於殿門外等待早朝,可謂是用心良苦,戲演得很投入,畢竟懼從心來,真怕老爹一怒之下廢了他,另立別的兄弟為皇儲。

史稱:「宣帝初立,即逞奢欲。」周武帝的巨大棺材還擺放於宮中,未及入斂,宇文贇臉上不僅絲毫沒有死了親爹的愁容,還自撫著腳上的杖痕,大聲對著武帝的棺材叫罵:「死得太晚了!」

一轉身,這位新皇帝馬上把武帝的嬪妃宮女叫到面前,排隊閱視,模樣俊俏的都一一納為自己的後宮。封建時代,倫常嚴謹,即使周武帝的嬪妃比宇文贇的還要年輕,輩分上講仍是母輩,太妃級的人物,這位新皇帝全然不顧這些帝王禮儀,擁著那些年輕的後媽們共入花闈,春風遍度。

此外,他當皇帝後下的第一道行政命今就是破格提升他當太子時一直為他出謀劃策的吏部下大夫鄭譯為開府儀同大將軍、內史中大夫,委以朝政。(正是這位鄭譯,兩年後宇文贇一死就投靠楊堅,矯詔宣楊堅入朝輔政,幫助楊堅篡周立下首功。)

宇文贇帝座剛剛坐穩,馬上就誅殺了他的叔父、功高德茂的齊王宇文憲。

宇文邕當皇帝之初,受制於權臣宇文護,終日沉默不語。當時的宇文憲卻和宇文護關係很好,常常率領大軍與齊國軍隊大戰,並打敗過北齊的名將斛律明月、高長恭等人,威勢漸隆。宇文護上奏書,多讓宇文憲代奏,宇文憲對與自己同父異母的皇帝心存敬畏,經常調解權臣與皇帝之間微妙的緊張關係,周武帝對此心裡十分明白,故而在誅滅宇文護以後,不僅沒有殺宇文憲,還常常讓這位能征善戰的兄弟率領前軍,攻戰四伐。伐北齊時,宇文憲率軍打得北齊後主高緯一路狂奔,還俘虜北齊最能打仗的宗室安德王高延宗、任城王高湝以及廣寧王高孝珩等,可以說是北周王朝平滅北齊的頭等功臣。同時,這位仁厚老成的王爺又是一個深知急流勇退的有智之人,他深知當皇帝的兄長不僅英果剛毅,而且是雄才之主。平滅北齊之後,宇文憲覺得自己威名太重,就有意時常稱病不出,不再追隨周武帝攻打北方的外族,很想頤養天年,使自己能善終於家。

周武帝一死,剛一繼位的宇文贇馬上就想到了自己這位功高蓋世的叔父。某晚,他下詔宗室諸王入見,大家齊聚殿門時,獨召齊王宇文憲入見。剛剛進門,殿門忽閉,一群壯士擁上前死死按住這位皇叔。宇文憲辭色不曲,陳說自己沒有任何罪過。

旁邊錄記證詞的文吏就勸他:「以大王您今天的情勢,還用得著說這麼多嗎?」宇文憲一聲慨嘆:「我位重屬尊,貴為皇弟帝叔,一旦遭逢此難,也是死生有命,並不想還能活下去,……我只是留戀老母在堂,無人奉養呵……」話音剛落,壯士一擁而上,把這位齊王縊死於堂。時年35歲,所生六子,除長子宇文貴先前病死,其餘五子一併伏誅。封建時代講究斬草除根,這種下場並不奇怪。依理深究,如果宇文贇是幼主繼位,主少國疑,尊親大臣們為國家大計出發,誅殺像宇文憲這樣位望尊隆的皇叔並非是什麼壞事,這種作法能維持封建皇統的正當延續。但宇文贇時年已二十,青春正盛,乾綱獨攬,馬上以無名之罪冤殺這位仁德善戰的叔父,天下頓時大失所望。

宇文贇當太子時周圍有碩儒指導,讀書很多,對漢族的典籍很有研究。按理說這位青年皇帝天資不低,但偏偏只知斷文取義,只尚浮皮表面的東西。他上台後不久就大會群臣,規定大家都按古制穿上漢魏衣冠,峨冠雲帶,博領大袖,飄然欲仙,好看是好看,但實用性肯定不如他父親周武帝在世時的窄緊胡服實用。戰國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在亂世之中佔了不少先機,宇文贇一反其道,採用漢魏朝儀,華而不實。當然,他身死以後,那位老丈人楊堅建立隋朝,由「胡」變「漢」的過程倒為他本人先完成了大半。

剛繼位時,宇文贇又認為周武帝的《刑書要制》里刑罰太殘酷,便下旨廢除。為了收買人心,又大赦囚犯,一時間盜賊們紛紛從牢里跑出來,為患鄉里。見到國家量刑減輕,周圍人也紛紛「以身試法」,社會一片混亂。南北朝時期四分五裂,群雄環立,所謂「亂世用重典」,周武帝的刑法應該是必要的。宇文贇年輕小夥子不懂事,按書本治國,不知變通,不諳時事,一時間搞得自己下不來台。加之他本人又「奢淫多過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