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雄末路淝水邊

——最不可思議的敗績

大英雄苻堅經過二十多年苦心經營,國富民強,基本統一了中國北方,只有偏安一隅的東晉尚未征服。攻克襄陽俘獲朱序後,他自己認為統一天下的時機已經完全成熟。於是他大會群臣,說出自己伐滅晉朝的想法,接著,他又讓眾大臣各抒己見。

出乎意料,除秘書監朱彤以外,大臣們都反對伐晉,認為晉朝君臣和睦,上下同心,又有長江之險,不可輕易攻打。

苻堅自己也有道理,言之鑿鑿:「從前夫差威陵上國,勾踐能一舉成擒;孫皓承三代之業,司馬軍隊一到,君臣受俘。晉朝即使有長江之險,有如虛設。以我之眾多兵力,投鞭於長江,足可以斷流!」群臣聽畢,意見無法統一,仍眾說紛紜。

苻堅揮出群臣,留下親弟弟苻融商議決斷。苻融流淚勸苻堅,以為伐晉有三不可:第一,天象不利,吳越之地有福象(古人非常迷信「天命」);第二,晉國國君是明君,臣下又有謝安、桓沖這樣的江表偉才;第三,國家連年數戰,兵疲將倦,有畏戰之心。最後,苻融把王猛臨終遺言又複述了一遍,頓首泣訴:「伐晉必無功而返,而且陛下您寵信鮮卑、羌、羯等各族人等,他們遍布國都附近,手中有兵有權,而我們皇族貴戚卻都在遠方偏僻地方守邊,現在傾國而去伐晉,一旦出事,後悔根本來不及!」

此後,苻堅的大臣權翼、受苻堅寵愛的少子苻詵以及國師道安等數十人面諫上書,苻堅均不聽。只有先前投降的燕國勛貴慕容垂大力支持苻堅,發兵前他們自己與子侄輩都做好了趁亂復國的各方面準備。慕容垂說的話很動聽:「陛下英明威武,而司馬昌明(東晉孝武帝)敢依一隅之地,拒承王命,如果不加以征伐,怎顯大秦威德。往昔孫氏跨踞江東,最終為晉朝吞併,是天意氣運使然。為臣我聽說,小不敵大,弱不御強,況且大秦上應符命,以陛下強兵百萬,能將如林,神謀獨斷,怎能把僭偽之朝的賊虜留為子孫後代之憂呢。陛下應天機獨斷,不須廣訪群臣,以免耽誤建立不世之功的機會。」

苻堅聞言大喜:「與吾定天下者,惟卿一人耳!」

淝水之戰之前,前秦雖盛極一時,但只是表面的榮光,其內部隱藏著無數民族矛盾——河北、遼東以及河南以北,遍是慕容鮮卑余部;山西、陝西北部,都是山胡(匈奴支系)盤踞;關隴一帶,羌人與盧水胡比比皆是;趙魏一帶,丁零四布;山西東北和內蒙一帶,拓跋鮮卑自成一系。至於廣大的中原地區,漢族更是多數民族。相比之下,氐族人數稀少,將近十五萬戶氐族的雄武之士又被派往四處以充軍事殖民之用。如此勉強粘和的政治軍事集團,其內部結構其實非常脆弱。

前秦在攻陷襄陽俘虜朱序之後,又集中六萬步騎進攻三阿(今江蘇寶應),致使建康君臣大為震動。當時,謝安主持朝政,忙派其弟、征虜將軍謝石統水兵屯聚塗中(今安徽滁縣),又派侄子謝玄從廣陵急赴三阿,擊退秦軍。後來,雙方互有勝負,呈膠著狀態。

晉將桓沖時任荊州刺史,於381年末在竟陵(今湖北潛江)派其侄桓石虔擊敗前秦軍,斬首近萬,活捉一萬多。383年6月,桓沖本人又親率十萬晉軍,進攻襄陽,並取得一定的勝利。苻堅大怒之下,派兒子苻睿和慕容垂率步騎五萬救襄陽,數路俱進。慕容垂善用疑兵,連夜命軍人每人持十個火把,遍掛樹枝之上,「光照數十里中」。桓沖以為秦兵無數,畏懼而還,退保上明(今湖北松滋)。

謝安在桓溫死後,深知中央政府應保持有一支可以直接指揮的「嫡系」部隊,便以「土斷」為手段,在北來僑民中徵募了大批強壯年輕男性,號為「北府兵」,由謝玄負責訓練。雖然「北府兵」不過十萬人左右,但皆是失土懷恨的北方流民子孫和因難忍少數民族政權高壓冒死逃至江東的漢人,這些人鬥志昂揚,戰不惜死。

苻堅下書令各州十丁遣一兵,徵用公私馬匹,發步騎二十五萬為先鋒,由慕容垂統帥,他自己率戎卒六十多萬,騎兵二十七萬,前後千里,旗鼓相望。發兵同時,苻堅已把晉國皇帝預封為尚書左僕射,謝安為吏部尚書,桓沖為侍中,並在長安修建了精美的大宅院以準備安置諸人。

大儒王夫之對帝王親征有過如下看法:「苻堅不自將以犯晉,則不大潰以啟鮮卑之速叛;竇建德不自將以救洛,則不被擒而兩敗以俱亡;完顏亮不自將以窺江,則不挫於採石,而國內立君以行弒;佛狸(拓跋燾)之威,折於盱眙;石重貴之身,擒於契丹……」此外,隋朝煬帝也是親征最終亡國,英明神武如唐太宗,征遼也是無功而返,還有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役,被蒙古生擒,差點亡國。御駕親征的成功例子只有明朝的明成祖朱棣和清朝征葛爾丹的康熙大帝。即使是澶淵之盟名義上獲取主動的宋真宗,也對寇準把自己推到兵臨城下的危殆境地耿耿於懷,後來貶之外放。所以,帝王親征,如此輕動確實最易招致危亡,而此危亡之始,最早起自苻堅。

東晉朝廷聽聞苻堅傾國而來,也忙調謝石為征討大都督,以謝玄為前鋒都督,加上謝琰(謝安之子)、桓伊等將領的轄下兵馬,共八萬餘人,傾力抗禦前秦的來侵。因此,「北府兵」就成為東晉一方的戰鬥主力。

戰爭初期,前秦一方進展極其順利。苻融等人一舉攻陷東晉堅城壽春,俘虜了東晉平虜將軍徐元喜、安豐太守王先。慕容垂攻陷鄖城,殺晉將王太兵。秦將梁成也率五萬勁卒,屯於洛澗,數敗晉軍。

晉廷聞報,忙派謝石、謝玄、謝琰、桓伊等人提軍而來,相繼赴前線抵拒秦兵。由於忌憚梁成兵盛,在離洛澗二十五里處,晉軍皆停留觀望,不敢前進。

東晉龍驤將軍胡彬先是堅守硤石,很快糧盡兵瘦,只能天天假裝運沙當糧來欺騙秦軍自己還有吃食。私下裡,胡彬派人送信於謝石等晉將,聲稱賊盛糧盡,並且表示自己恐怕沒命再向朝廷復命了。送信人突圍之後,沒走多遠,為苻融軍隊俘虜。苻融大喜,派飛騎馳告苻堅,表示「賊少易俘,但懼其逃逸,宜速進眾軍,一戰而勝」。

苻堅閱信大悅,他害怕晉軍主力不戰先遁,就馬上舍其大軍於項城,自己只率八千輕騎倍道而行,直奔壽春。所有這一切,晉軍方面一無所知。

但是,禍兮福兮,人算不如天算。東晉龍驤將軍劉牢之忽現神勇,親率五千勁兵,乘夜進襲秦將梁成大營,斬殺梁成等十名秦國大將,殺秦兵一萬五千多人。

謝石等人一見梁成已敗,也立刻膽氣倍增,水陸繼進,迎敵而來。

苻堅與苻融兩人登城,見晉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的形狀(其實是晉朝會稽王司馬道子害怕秦國,臨時抱佛腳求拜鐘山之神時用草及紙板紮成的人形木偶和儀仗鼓吹留在樹木之間),苻堅開始心虛,轉頭對苻融說:「這些也是勁敵啊,怎能說他們人少呢?」

為了打心理戰,他又派先前俘虜的晉將朱序前往晉營遊說謝石等人投降。也真是天不佑秦,這朱序一過去就把苻堅軍內的虛實全都告訴給謝石:「應該馬上和秦軍先頭到達部隊決戰,如果挫其前鋒,肯定可以成功。真的等秦國百萬大軍陸續到來,晉軍根本就不是對方的敵手。」

當時秦將張蚝正在淝南大敗謝石軍,謝玄、謝琰將兵數萬在淝水一側接應,張蚝也不敢追,在淝水另一端列陣。

晉將謝石派使臣去通告苻融:「您大軍深入,置陣臨水,並不是持久之計。希望您稍稍後退一下,空出雙方戰士格殺戰鬥的空地,我與您立馬觀賞,不亦樂乎!」

苻融並非宋襄公那樣食古不化的君王,此人也是能文能武的人中之龍,他本意是想乘晉軍半渡入河之際引兵直擊,在得到苻堅首肯後,他指揮軍隊往後移。

誰知這一卻陣,朱序大叫「秦軍敗了」!秦軍中的鮮卑、羌、羯等各族兵丁各懷鬼胎,轉頭就跑,再往後的軍隊根本就看不見前面發生了什麼事,看見黑黑壓壓一幫潰兵洪水般壓來,也扔下兵杖轉身就逃。

苻融策馬想阻止逃軍,馬倒被殺。秦軍潰敗塗地,晉軍乘勝而前,苻堅自己也被流箭射中,單騎逃遁至淮北,風聲鶴鳴,草木皆兵,秦軍倉皇逃奔不止。晉軍乘勝逐北,收復壽陽,並俘虜了前秦的淮南太守。

撥開歷史的迷霧,淝水之戰可能也算不上特別以少勝多的戰例。苻融三十萬軍隊西至鄖城、東至洛澗五百里駐守,沿途還撥出幾十萬軍隊分別駐守要衝,九十萬軍隊實際當時在淝水的估計也就十多萬(秦軍戰線之長,前軍已到陣前,中間都是隊伍,最後的部隊還剛剛從長安出發),反觀晉軍,本來就有八萬精兵嚴陣以待,加之後來新加入的兵力,總共也有十萬左右,加之以逸待勞,內部團結,特別是西晉滅亡後漢族士庶對北朝政權殘殺屠戮的畏懼心理,都化為抵抗的同仇敵愾之意,兵力差不多的情況下,天時地利人和加上走大運的偶然因素,終使大英雄苻堅的一統天下的宏願成為泡影!

讓人百思不解的是,東晉宰相謝安因此戰一舉成名,無數詩詞歌賦頌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