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蘇峻因怒起兵

成帝咸和元年(326)年底,北方的後趙軍隊猛攻坐鎮壽春的祖約。祖約多次上表請求救兵,「朝廷不為出兵」,其實是庾亮本人對此無動於衷。

壽春城堅,強攻不下,後趙軍隊就進犯淮南諸地,殺掠五千多人。這樣一來,直接威脅到建康政府的統治,庾亮等人才著慌,忙下詔命王導為大司馬,駐軍江寧,以抵禦後趙兵。

危急時刻,幸虧蘇峻派大將韓晃出擊,打跑了後趙石聰所率的羯族軍隊,危機暫時緩解。庾亮為了防止後趙軍隊再來,又準備在江南防線內開挖大塘充水作沼澤,使敵軍騎兵不得馳騁。雖然此舉有利於防禦,也就把壽春城孤懸於大塘之外。本來祖約就深恨朝廷前番不派救兵馳援,聞知此訊,愈加怨恨。

後趙侵逼之患剛去,庾亮不僅沒有厚賞擊敵有功的蘇峻,反而想先發制人,徵召身在歷陽的蘇峻入朝,削奪他的兵權。

王導老謀深算,勸庾亮說:「蘇峻為人猜險,必不奉詔,不如暫先包容他,慢慢相圖。」

庾亮不聽。眾臣朝會之時,他大言道:「蘇峻狼子野心,終必為亂。今日征之,縱不順命,為禍猶淺;若復經年,不可複製!」

王導不再說話。眾臣唯唯,只有光祿大夫卞壺表示反對:「蘇峻強兵在手,駐鎮距京都又近,一天之內就可抵達,一旦有變,易成禍難!」庾亮不聽。

在外帶兵的大臣——庾亮好友溫嶠聞訊,也寫信多次勸阻庾亮,皆不聽。

蘇峻,字子高,長廣掖縣(今山東萊州)人。「(蘇)峻少為書生,有才學,仕郡主簿。年十八,舉孝廉」。永嘉之亂,各地士民紛紛築塢自保,蘇峻也在家鄉結壘,有數千家歸投其下,形成一方非常有影響的地方民兵勢力。由於書生出身,蘇峻才兼文武,又善撫士眾,被當時晉朝的青州刺史曹嶷(此人反覆,誰勢力強就向誰稱臣)惦記上,欲率軍消滅蘇峻。蘇峻知道自己遠遠不是曹嶷的對手,就率部曲泛海南渡,歸於廣陵。「朝廷嘉其遠至,轉鷹揚將軍」。

王敦第一次起兵時,蘇峻因卜卦不吉,帶軍一直遲回不進,退保盱眙。王敦二次起兵,蘇峻因自己軍力比以往強盛,毅然受朝命入建康,討伐沈充、錢鳳。南塘一戰,蘇峻與其將韓晃奮勇衝殺,首戰告捷,奠定了最終的勝局。王敦之亂平息後,朝廷因功授蘇峻冠軍將軍、歷陽內史,封邵陵公。

有功於國,威望漸著,蘇峻也自我膨脹,加之其「有銳卒萬人,器械甚精」,是東晉數一數二的「王牌軍」,便「頗懷異志,招納亡命」,朝廷發餉運糧若有遲誤,蘇峻「輒肆忿言」,口出不遜。即便如此,亂世重軍閥,蘇峻其實在起初並沒有造反的念頭。

聽說朝廷要征自己入朝,蘇峻很心慌,魚兒離不開水,花兒離不開土,將軍離不開大矛槍。真把自己從軍隊里調回「中央」,威權盡失,說什麼也沒用。於是,蘇峻忙派屬下司馬入建康拜見庾亮,表示「:討賊外任,遠近惟命。至於內輔,實非所堪。」

庾亮不許。同時,他又派人派軍駐於蘇峻軍隊左右,嚴加防備。

為了誘使蘇峻入朝,庾亮以成帝名義下「優詔」,征蘇峻為大司農,位特進,命其弟蘇逸代領其軍。大司農一職,位高職虛,明眼人一看就是個「幌子」。

蘇峻上表,懇切地表示:「往昔明皇帝親執臣手,使臣北拒胡寇。今中原未靖,臣何敢即安!乞補青州界一荒郡,以展鷹犬之用!」話說到這份兒上,近乎哀求了。只要不把自己調離本軍,隨便讓去哪兒都行。

庾亮「復不許」。

「(蘇)峻嚴裝將赴召,而猶豫未決」。事關重大,一去京城,深不可測,蛟龍失池,不及魚蝦。

蘇峻的謀士任讓勸道:「將軍您求處荒郡而不見許,事勢如此,恐無生路,不如勒兵自守。」蘇峻大以為然,便不應朝命。

庾亮更沉不住氣,遣使「諷諭之」,其實就是話裡帶刺軟威脅,命蘇峻立刻應召進京。

蘇峻大怒,憤言道:「庾亮講我要造反,我入京還能活嗎?我寧可山頭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頭(反貪局的人要來抓我就自己來,我不會自投羅網)。往者國危如累卵,非我不濟!狡兔既死,獵犬理應自烹,但當死報造謀者(指誣害他的庾亮)!」

起事之前,蘇峻派人聯絡祖約。

祖約一直對朝廷憤恨,馬上捎信給侄子祖渙、女婿許柳,讓他們協助蘇峻。祖約其人,是大英雄祖逖同父同母親弟,但無論人品、才能都與其兄判隔雲壤。

當初,祖約在元帝手下做官,就是個超級「妻管嚴」,怕老婆怕得要死。某晚在家外小妾處過夜,他起床小便,被人亂剁一刀。祖約害怕,知道是老婆派人害自己性命,上奏元帝說要放棄在京城的官職。元帝不許,祖約竟私自跑出京城,躲避老婆的「毒手」,當時被司直劉隗狠狠參了一本。後來,由於祖逖立功江北,祖約也日漸任遇。祖逖死後,朝廷命祖約代其兄職,為平西將軍、豫州刺史。當時,祖約的異母兄祖納就密奏元帝,認為祖約「內懷陵上之心,抑而使之可也,如假其權勢,將為亂階」,元帝不聽,以為祖納妒忌其弟貴寵。祖約到任,無才無德,士卒不附。加之後趙軍連連圍攻進逼,朝廷不加援手,祖約一直怨恨滿腹。接聞蘇峻密書,祖約大喜,馬上加以迎合。

溫嶠聽聞蘇峻拒命,便想立刻率軍趨衛建康。庾亮不予批准,回信說:「吾憂西陲(指陶侃),過於歷陽(指蘇峻)。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雷池在今安徽望江縣,後來的成語「不越雷池一步」即出自庾亮言)。」

陶侃居荊州,坐擁上流之地,庾亮對他的疑懼也並非完全是空穴來風。就東晉(連同以後的南朝)而言,荊、揚二州是其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江左大鎮,莫過荊、揚」。荊州一直是「甲兵所聚」之地,不僅地理位置特殊,物資供應充足,而且荊楚風俗悍勇,又多當地「蠻僚」入充將士,戰鬥力十分強悍,種種優勢,幾乎佔全。建康位居下游,雖九重帝居,群臣圍拱,但只要荊州兵鋒指下,京城馬上岌岌可危。

王導的司馬(軍事參謀)陶回有遠見,他勸王導:「蘇峻軍隊未至,我們應切斷阜陵,堅守江西諸渡口,彼少我眾,一戰可以制勝。如不先發制人,蘇峻必佔據阜陵,到那時人心駭懼,就難與其爭鋒了!」王導轉告庾亮。不從。

果然,蘇峻軍隊先發,其將韓晃、張健一戰而陷姑孰,東晉軍隊的糧米軍資、舟船器械,盡落入蘇峻之手。

建康大懼,京師戒嚴。朝廷授庾亮都督征討軍事的大權,派左衛將軍趙胤為歷陽太守,命宗室左將軍司馬流帶兵屯駐慈湖以抵禦。328年正月,溫嶠也入援建康,屯軍於尋陽(治今湖北黃梅西南)。

司馬流是軟骨頭,素無計謀,本性又怯懦,「將戰,炙不知口處」(仗還未打,吃東西連自己的嘴都找不到,可見其膽有多小)。蘇峻軍一攻而捷,殺掉了司馬流。

蘇峻本人,連同祖約派遣的祖渙、許柳兩人,共合軍兩萬多人,渡過橫江(今安徽和縣),在陵口屯軍。其間,晉兵數次來戰,皆大敗而去。蘇峻、祖渙等人的兵士作戰經驗豐富,與後趙兵相攻都不會吃虧,所以,同台軍(政府主力軍)相遇,自然佔據優勢。

成帝咸和三年(328)三月,蘇峻軍已經打到建康近旁的覆舟山(今南京太平門附近)。陶回再次直接向庾亮獻計:「蘇峻知道石頭城有重兵守衛,不敢直下,一定會取道小丹楊以南步行而來,應該在半路設伏,忽然邀擊,可一舉成功。」庾亮當然又是不從。

果然,蘇峻從小丹楊迂迴而進,而且軍隊半夜迷路,擾亂不堪,假使晉兵在此設伏,可把蘇峻等人一網打盡。

「(庾)亮聞,乃悔之。」

眼見節節敗退,三軍總指揮庾亮自己不上前,又下詔派大臣卞壺任方面軍統帥,與侍中鍾雅等人率軍在西陵與蘇峻軍隊交戰。雙方一交手,晉軍根本不是蘇峻之敵,一戰潰敗,死傷數千。

蘇峻軍猛攻建康青溪柵,卞壺等人抵禦不力,連連後退。蘇峻又派人因風縱火,「燒台省及諸營寺署,一時盪盡」。

大忠臣卞壺背創未愈,與左右力戰而死,其二子也緊隨其後,赴敵而死。卞壺老母撫屍而哭,嘆道:「父為忠臣,子為孝子,夫何恨乎!」

雲龍門附近,丹陽尹羊曼等人也都相繼戰死。

庾亮沒辦法,只得硬著頭皮親自出戰,與諸將率兵士在宣陽門列陣。「未及成列,士眾皆棄甲而走」。可見,這位天子大舅是何等不得人心。

無奈,庾亮只得帶著三個弟弟與趙胤等人乘船逃奔尋陽,依附溫嶠。

蘇峻兵士沖入建康台城。王導與四個大臣急忙奔入內宮,抱著孩皇帝登上太極前殿,共登御床,以身體護衛著龍種小童。

「時百官奔散,殿省蕭然」。叛軍入宮後,大聲喝斥殿上的幾個人出殿。

侍中褚翜朗聲答道:「蘇冠軍(蘇峻軍號是冠威將軍)來覲見至尊,軍人豈得侵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