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譯者序 沒有偵探的推理小說,死囚在牢中推理

莉比·赫爾曼總是不按常理出牌:這一部懸疑推理小說的寫法不僅與全世界其他推理小說不同,而且也突破了她自己獨創的套路:

深夜,懷孕少婦夢中驚醒被抓,罪名是捅死了自己丈夫,屍體卻在幾個街區之外,原告是丈夫的母親和妹妹;當夜入獄即被判處死刑,既無法官也無律師,也不允許給外界打電話,更不能外出調查取證,認不認罪結果都一樣,抗議上訴絲毫無效;刑場就在牢房外的院子里,處決囚犯的槍聲也聲聲入耳!刑訊逼供、大病一場之後,全憑推理,找出了真兇,準確推斷出證據藏匿之所……

不說讀過,您聽說過這樣的推理小說嗎?

本書譯校完畢,譯者腦海中一下子跳出三句詞:「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人生若只如初見」!但這個「滋味」,絕不是「離愁」!我相信,凡是有一定人生經歷的讀者,多多少少都會有類似的感受,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革命浪潮中的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獨特的波斯風情及古老的輝煌建築、旖旎的湖光山色,可觸可感的市井風俗畫,都會讓讀者心馳神往;而那細膩傳神的心理活動,催人淚下的人性光輝,更會給讀者以深刻的體驗、持久的回味與多方面的思考!

此外,恭請讀者諸君注意下列幾點:

1、書末《作者注》講明了本書的緣起,後附「參考資料」,以供有興趣的讀者研究;珍妮特·塔瓦科利的《伊朗革命的前世今生》真實記錄和探討伊朗革命的根源,本書之素材及靈感來源於該書,兩書對照而讀,相得益彰。

2、本故事純屬虛構,但是綜合了不少人真實的生活經歷;

3、書中人物口中的言論,並不代表作者觀點,更不代表譯者的觀點;

4、譯者力求真實、客觀地傳達本書的環境與人物形象,書中的思想傾向並不代表譯者的觀點。

5、書中引文部分,無論是波斯詩人之詩句,還是《獨立宣言》中之句子,皆為本書譯者所譯。

感謝作者耐心細緻地為譯者釋疑解惑;感謝旅歐作家尹強儒先生對譯者的鼓勵與支持。

本書與《謀殺鑒賞》《謎案鑒賞》《加倍償還》一樣,依然是懸疑不斷,而愛情的描寫更加真切,包裹著波斯歷史與文化的氛圍,更加驚險曲折跌宕多姿;依然都是幾個譯者通力合作的結晶,其中既有國家級新聞單位的編輯、北外雙料學士、留英碩士,也有在國內國外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大多此前出版過翻譯小說;一樣地追求準確生動傳神,一樣地講究聲音節奏之美。若有讀者發現不妥之處,責任在我,因為初稿既是我開篇定下調子,最終也由我拉通修改潤色、統稿定稿;如果譯文能給讀者諸君帶來美感享受、功勞在於集體;不妥之處,責任在我個人,還望不吝賜教,以便我及時修正,不勝感激之至!

我深信,只要您開始讀第一章,就一定會迫不及待地讀下去:因為懸念重重,波瀾不斷,描寫生動,直擊心扉!

美國女作家、金融家珍妮特·塔瓦科利(曾親歷那場革命)評論道:《面紗與革命》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講述了一名美國女子遠嫁到伊朗後的悲慘命運。這也是當時眾多外國女性甚至千千萬萬伊朗女性的生活寫照。本書構思巧妙、震撼人心,寓教於樂。

旅歐作家尹強儒先生評論道:

《面紗與革命》故事曲折,懸念叢生,女主角的命運牽動閱讀興趣,不失為一部宏大敘事背景的好小說。詩譯得相當有意味。

最後,恭請讀者、方家不吝賜教,以期不斷修改潤色,臻於至善。

寫到此,突然想起《紅樓夢》第一回中的一首小詩,改動一詞正好是本書故事的寫照: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安娜 痴,誰解其中味?

您呢?是為序。

汪德均

2016/6/16初稿

9/22修改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