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的軍事與政事 附錄 辛亥革命大事記(1894年11月-1912年9月)

11月 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創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入會誓詞規定,以「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宗旨。

是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2月12日(正月十八日) 日軍入踞威海劉公島,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2月21日(正月二十七日) 孫中山、楊衢雲等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機關,修訂《興中會程》。

4月17日(三月二十三日) 李鴻章在日本馬關簽訂喪權賣國的《馬關條約》。

5月2日(四月初八日) 康有為聯合各省在京會試舉人一千三百多人會議,聯合上書光緒皇帝,倡言「拒和、練兵、變法」,實行資產階級政治改良,史稱「公車上書」。

10月26-28日(九月初九至十一日) 廣州起義事泄,黨人陸皓東,會黨首領朱貴全、丘四等被捕,孫中山等經香港逃亡日本,起義未及發動而失敗。此為孫中山領導的第一次起義。

12月8日(十月二十二日) 清政府議組新式武裝,命溫處道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督練「新建陸軍」。

1月初(乙未十一月) 康有為、黃遵憲、張謇、章炳麟、陳三立、汪康年等在上海發起成立「上海強學會」,發行機關刊物《強學報》。

6、7月間(五至六月) 孫中山先後到達美國舊金山、芝加哥、紐約等地,在華僑中宣傳革命,建立舊金山興中會分會。

10月11日(九月初五日) 孫中山在英國倫敦被清政府駐英使館人員誘捕,擬偷運回國處以極刑。經國際友人康德黎等營救脫險,23日獲釋,史稱孫中山「倫敦蒙難」。

8月16日(七月十九日) 孫中山由加拿大抵達日本橫濱,旋結識日本志士宮崎寅藏、平山周等。9月移居東京,廣泛結交犬養毅、大隈重信、平岡浩太郎、頭山滿、山田良政、內田良平等日本朝野人士。

10月(九月) 譚嗣同、唐才常等在長沙創辦時務學堂,熊希齡任提調(校長),梁啟超、李維格分任中西文總教習。宣傳民權學說,培養維新人才。

11月14日(十月二十日) 德國強佔山東膠州灣。12月,沙俄艦隊進佔旅順、大連。帝國主義從此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1月22日(正月初一日) 康有為所著《孔子改制考》付梓,宣傳「托古改制」,為變法提供歷史根。

3月7日(二月十五日) 譚嗣同、唐才常在長沙創辦《湘報》,宣傳「君民共主」和維新變法。

6月11日(四月二十三日) 光緒下詔「明定國是」,宣布變法維新,戊戌變法開始。在一百天內,頒布有關政治、經濟、軍事、文教各方面的新政詔令一百多件,史稱「百日維新」。

9月18日(八月初三日) 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幽禁光緒,戊戌變法失敗。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 慈禧太后正式宣布再出「訓政」。旋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日本。

9月28日(八月十三日) 維新志士譚嗣同、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楊銳死難,史稱「戊戌六君子」。

12月23日(十一月十一日) 梁啟超在日本橫濱創辦《清議報》,鼓吹君主立憲、保救光緒。

是年 嚴復譯著《天演論》正式出版。譯自英國赫胥黎之《進化論與倫理學》,附按語並序。此後相繼出版譯述多部,傳播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影響巨大。

3月 義和團朱紅燈部在山東平原起義,直、魯各地群起響應,義和團運動蓬勃發展。

9月6日(八月初二日) 美國照會列強各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以承認各國在華勢力範圍為條件,要求「利益均沾」。次年3月獲各國圓滿答覆。

11月(十月) 興中會楊衢雲、陳少白、鄭士良、官崎寅藏、平山周等在香港與湘、鄂、粵、閩等地哥老會、三合會首領舉行會議,聯合組織「興漢會」,以領導發動長江流域和廣東等地的反清鬥爭,舉孫中山為總會長。

1月25日(己亥十二月二十五日) 興中會在香港創辦言論機關《中國日報》和《中國旬報》。

2月25日(正月二十六日) 唐才常、林圭在上海發起成立正氣會,策動長江流域各省起兵勤王。

春義和團勢力大舉向直隸發展,旋進入京、津。

6月中旬(五月) 英、美、法、德、俄、日、意、奧等國組織「八國聯軍」,出兵中國,聯合鎮壓義和團運動。

8月初(七月) 唐才常等在漢口設立自立軍總機關,分設七軍:秦力山統前軍駐大通,田邦睿統後軍駐安慶,陳猶龍統左軍駐常德,沈藎統右軍駐新堤,林圭統中軍駐漢口,另置總會親軍及先鋒軍。唐才常任諸軍督辦。預定陰曆七月十五日同時舉事。

8月14日(七月二十日) 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次日,慈禧太后挾光緒出逃晉、陝。義和團運動失敗。

8月21日(七月二十七日) 張之洞破獲漢口自立會總機關,逮捕唐才常、林圭等二十餘人。次日,唐等全部遇難。

8月22日(七月二十八日) 孫中山離日潛赴上海,擬運動中國國會會長容閎等人,集結內地反清力量,發動南方六省獨立,建立共和國。28日孫抵上海,時自立軍起事已告失敗,未晤而返。

9月7日(八月十四日) 清政府授令慶親王奕劻,大學士李鴻章、榮祿為議和全權大臣,准予便宜行事。10月,議和談判開始。

10月6日(閏八月十三日) 鄭士良率會黨六百餘眾在廣東惠州之三洲田起義,轉戰半月,攻克沙灣、崩崗墟、三多祝等地,聲勢大振,擁眾二萬。此為孫中山二次起義。

12月24日(十一月初三日) 美、英、俄、日、德、法、意、奧、西、比、荷等十一國聯合制定《議和大綱》十二條。

9月7日(七月二十五日) 清政府全權大臣奕劻、李鴻章與德、奧、比、西、美、法、英、意、日、荷、俄十一國在北京正式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10月6日(八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一行從西安啟程回京。

11月7日(九月二十七日) 李鴻章卒。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遺缺,由鎮壓義和團有功之臣袁世凱署理。次年6月實授。

2月8日(正月初一日) 梁啟超在日本橫濱創辦《新民叢報》,成為保皇會與革命派進行思想大論戰的主要陣地。

12月(十一月) 孫中山自日本抵安南(今越南)河內,向華僑宣傳革命,組織河內興中會分會。

5月(四月) 鄒容所著革命宣傳讀物《革命軍》在上海出版,不脛而走,輾轉翻印逾百萬冊。

6月29日(閏五月初五日) 清政府勾結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查封《蘇報》,製造「蘇報案」。次日捕章炳麟入獄。7月1日鄒容自動投案。

8月(七月) 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秘密創辦青山革命軍事學校,培養軍事人材。在誓詞中第一次提出「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宗旨。

11月4日(九月十六日) 黃興、劉揆一、章士釗、宋教仁、周震麟等在長沙發起組織革命團體華興會。

1月11日(癸卯十一月二十四日) 孫中山為與保皇會爭奪群眾,在檀香山加入洪門組織致公堂,受封「洪棍」(軍師)之職。

2月6日(癸卯十二月二十一日) 日、俄為爭奪中國相互火併,在中國東北爆發日俄戰爭。12日,清政府竟不顧國家主權,宣布嚴守「局外中立」。

2月15日(癸卯十二月三十日) 華興會在長沙正式召開成立大會,公舉黃興為會長,宋教仁、劉揆一為副會長。

7月(六月) 黃興自滬過漢,與科學補習所密商,告以長沙起義計畫,約定「湘南發難,湖北響應」。

10月24日(九月十六日) 長沙起義事泄,湖南當局出動軍警搜捕黃興等人,起義未及發動即遭失敗。

2月(正月) 陳獨秀、常恆芳、柏文蔚等在安徽蕪湖成立革命團體「岳王會」,舉陳獨秀為總會長。秋冬間在南京、安慶設立分會。

4月3日(二月二十九日) 鄒容瘐死於上海租界西牢。

7月19日(六月十七日) 孫中山於6月11日離歐東返,是日抵日本,為籌建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積極活動。

7月下旬 孫中山首次與黃興會晤於東京中國餐館鳳樂園,共商籌組「革命大同盟」事。孫建議興中會與華興會聯合,黃極表贊同。

8月20日(七月二十日) 中國同盟會在東京赤坂區靈南坂召開正式成立大會,通過《同盟會章程》,正式確認「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暫定東京為同盟會本部所在地。是日,到會一百人,全體加盟。

11月26日(十月三十日) 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在東京正式出版,以宣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