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千古俠客行

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群雄爭霸,連年征戰,在軍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鬥爭十分激烈。公元前394年,齊國向魯國發起進攻,奪取了魯國最地(今山東曲阜南)。危難之際,韓國出兵營救魯國,兩國聯兵打退了齊軍,韓國與齊國遂成死敵。

當時韓國國君為韓烈侯韓取,執政相國則是他的親叔叔韓傀(字俠累)。韓國大夫嚴遂(字仲子)與韓傀爭權失敗,不得不出走,逃亡到韓國死敵齊國。然而嚴遂念念不忘向韓傀報仇,有人向他推薦了一個齊國市井屠夫聶政,說此人能助他一臂之力。嚴遂慕名尋去,結果發現聶政雖是屠夫,卻是個面貌俊美的青年,一時很是懷疑,這樣一個罕見的美男子如何幫他報仇?

仔細打探下,才知道這聶政確實不是普通人,是個武藝高強的劍客,因在家鄉魏國軹地(今河南濟原東南)殺人暴露行跡,不得不攜帶母親、姐姐避難隱居到齊國,以屠宰謀生。嚴遂備下黃金百鎰(yì,古代重量單位,合二十兩。一說二十四兩),上門拜訪,卻被聶政婉言謝絕。嚴遂並不氣餒,數次登門,準備精緻的酒饌獻給聶政母親致禮。聶政仁孝,見母親讚賞嚴遂禮數周全,便默許嚴遂來往於己家。嚴遂從來不提要求,聶政也沒有主動發問,但他心中感動嚴遂以公卿身份禮賢下士,視對方為知己,他也知道對方必有所求,只是老母在堂,他不能以身許友。

過了一陣子,嚴遂見聶政始終不卑不亢地與自己保持距離,知道事情難成,只得離開了齊國,回去自己的家鄉衛國。嚴遂走後不久,聶母去世,聶政為母親守孝三年,又將姐姐聶荌出嫁,這才來到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找到嚴遂,問他仇家姓名,表示願以死效命。嚴遂早已忘了三年前的事,面對尋上門來的聶政,目瞪口呆,直到此刻,他才相信他遇到一生中最值得信賴的人。

嚴遂將與韓傀的仇怨原原本本告訴了聶政,說:「韓俠累位居相國,身邊甲士如雲,你一人難近其身,我會多派車騎壯士從旁協助。」聶政卻一口推辭,只說:「相國至貴,出入兵衛,眾盛無比,當以奇取,不可力敵。仲子只需給我一柄鋒利匕首。」嚴遂就取了一柄匕首給他,聶政說:「我這就告辭了,以後再也不會與仲子相見,仲子也不要派人打聽我的事。」

聶政來到韓國都城陽翟(今河南禹州,傳說為禹之都),悄然進城,正好遇到韓傀下朝,高車駟馬,前呼後擁,威風無比。聶政尾隨到相府,只見從大門到台階遍布執戈甲士,防範森嚴。韓傀重席憑案,坐府決事。聶政上前說:「有急事告相國。」不等甲士反應過來,直衝入府,闖到堂上。直到聶政抽出匕首,韓傀才一驚而起,然而匕首已以白虹貫日之勢追了上來,一刀穿胸而過,頃刻喪命。

堂上大亂,直呼「有賊」,甲士關上大門,一齊來圍捕聶政。聶政殺死數人,見敵人越來越多,難以逃脫,回手舉起匕首削毀自己那英俊的面容,挖出雙眼,劃開腹部,最後再自刺喉嚨而死。

刺客雖然自殺,可他自毀相貌,難以查出身份,也無從追查幕後主使。韓烈侯遂命暴屍於鬧市中,懸千金之賞,買人告發刺客姓名來歷,但始終無人認出聶政來。

聶政姐姐聶荌聽說後,痛哭道:「這個人一定是我弟弟。」素帛裹頭來到韓國,果見聶政橫屍在鬧市上,當即上前撫屍痛哭。市吏忙上前問她是否認識刺客,聶荌說:「他是我弟弟聶政,怕連累我才自毀面容,但我又怎麼能怕被牽連而任憑他的英名埋沒呢?」說完就在旁邊的井亭石柱上撞死。

在禮崩樂壞的戰國時期,聶政的行為決不是簡單的義氣用事,而是用來報答知遇之恩、成就自己的一種方式,是一種典型的「士」的行為。中唐詩人鮑溶有《壯士行》一詩:

西方太白高,壯士羞病死。

心知報恩處,對酒歌易水。

砂鴻嗥天末,橫劍別妻子。

蘇武執節歸,班超束書起。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千百年來,聶政姐弟的果斷、剛毅、勇敢、無畏感動了無數人。魏晉名士嵇康被殺前所彈奏的民間琴曲《廣陵散》,正是描寫聶政捨命相報知己之恩、刺死韓相、為免親人受連累不惜毀容一死的俠義故事。至今河南禹州西北仍有紀念聶政的「聶政台」。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遊俠和刺客最為活躍的時期。聶政之前四十年,晉國有俠士豫讓為主人復仇,不惜用漆塗身,吞炭變啞,連自己的妻子當面也認不出來,備嘗艱辛後,最終還是失敗被殺,但不屈不撓的復仇過程卻成就了他大義人格。《史記》稱豫讓死日,趙國志士「皆為涕泣」,《呂氏春秋》也稱「豫讓,國士也」。唐人胡曾有《豫讓橋》詩云:

豫讓酬恩歲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橋上行人過,誰有當時國士心?

既仰慕豫讓重義輕生,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又感嘆後人只重武不重俠,俠義精神已經淡化。

聶政之後,又有荊軻。荊軻,戰國時期衛國涿縣(今河北涿州)人,祖先是齊國人,衛人稱其為慶卿。其人喜好讀書擊劍,曾遊說衛元君,未被信用,又遊歷榆次、邯鄲,最後來到燕國,與狗屠及高漸離等人關係親密。高漸離是天下聞名的樂師,擅長擊築(似琴的弦樂器),幾人常常結伴在市井飲酒,酒酣時則由高漸離擊築,荊軻和樂而歌,又哭又笑,旁若無人。

當時已是戰國晚期,秦國一枝獨秀取代了七國爭雄的局面,秦王嬴政有意「盡天下之地,臣海內之王」,逐漸蠶食諸侯國土,先後派兵滅掉韓國以及六國中最為強大的趙國。滅趙過程中,秦國大軍兵臨燕國邊境,六國中燕國最弱,燕王喜惶惶不可終日,無計可施。燕太子丹幼年曾與嬴政同在趙國為人質,結下深厚的友誼。然而嬴政當上秦王后,不但不願意提起趙國往事,還逼迫燕王喜將太子丹送到咸陽(秦國國都,今陝西咸陽)為人質,對燕丹多有傲慢無禮之處。燕丹怨恨下,設法逃離咸陽,回到燕國後四處尋求勇士,預謀行刺秦王。教傅鞠武介紹了燕國隱士田光給燕丹認識,田光又介紹了荊軻,為了敦促荊軻去見燕丹,甚至當場自刎而死。燕丹終於見到了荊軻,與他縱論天下形勢。

當時秦國大將王翦已經攻破趙國都城邯鄲,生俘趙王遷,秦大軍屯兵中心(今河北定縣、井陘、保定一帶),兵臨易水,正準備攻打燕國,燕國形勢危急,其餘諸侯既無能力也無勇氣合縱抗秦。燕丹認為只能選派天下勇士出使秦國,最好是生擒秦王,逼迫他交還諸侯所失國土,猶如當年曹沫逼迫齊桓公歸還魯國領土二樣;如果不行,就刺殺秦王,使秦王內外相亂,君臣相疑,諸侯藉機合縱,則有望擊敗秦國。燕丹再三請求荊軻擔當此重任,荊軻慎重考慮後滿口答應。於是燕丹尊荊軻為上卿,供給華屋、美食、珍奇之物,「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

為了確保行刺成功,荊軻提出需要樊於期首級和燕國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因安一帶)地圖奉獻秦王。樊於期原為秦國大將,因得罪秦王嬴政逃奔燕國,成為燕丹賓客。秦王怨恨之極,不僅滅殺樊於期的父母宗族子弟,還懸賞「金千斤,邑萬有」,求其人頭。燕丹因為樊於期「窮困來歸」,不忍啟齒。荊軻便私下會見樊於期,說明借他之首既可解燕國之患,又可替他報私仇,樊於期當即自殺。

燕丹又廣求天下銳利匕首,得到趙人徐夫人匕首,花百金在刀刃上淬上劇毒,用以刺人,見血即死。當時荊軻還需要一名副手,燕丹選中燕國勇士秦舞陽。秦舞陽是燕國名將秦開之孫,秦開曾擊破東胡,闢地千里。秦舞陽十三歲就殺死過人,燕人都畏之如虎,不敢仰視。荊軻卻不大滿意秦舞陽,想等一同道好友到來後一同赴秦,但因秦軍行將攻燕,情勢危急,燕丹多次摧請上路,不得不倉促上路。

臨別之際,燕丹和知情的賓客都白衣白冠送別荊軻,直至易水,祭祀路神,禱祝成功。荊軻即將上路,高漸離擊築,荊軻慷慨悲歌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歌聲悲壯激越,聞者無不動容。離去時,荊軻始終不曾回頭看一眼。這一幕亦被永遠定格在了中國歷史上,成為後世文學審美的意象,激勵了無數仁人志士。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227年,荊軻、秦舞陽一行來到秦國都城,先用重金買通秦王寵臣中庶子豪嘉,請他先行稟告秦王嬴政說:「燕王震怖秦王之威,不敢舉兵抵抗秦軍,願意獻國為臣,因此斬獲樊於期之首,同時獻上燕國督亢地圖,已遣使至秦。」

秦王大喜,立即在咸陽宮召見燕國使者。荊軻手捧盛有樊於期人頭的函匣,秦舞陽捧地圖盒,將淬毒匕首藏於圖卷之中,沿階而上。行到大殿上,秦舞陽忽然恐懼色變,秦國群臣無不詫異。荊軻以「北蕃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為由致歉,隨即接過地圖請秦王觀覽。地圖徐徐展開,圖窮而匕首見,荊軻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持匕首刺之。秦王驚覺,斷袖而退,惶急中因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