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托特瑙山》 第一部分在綠野

《托特瑙山》第一部分在綠野(1)

托特瑙山攝影可由導演獨立完成(頂多尚需一名男性或女性攝影師的協助)。為此他應尋找他所選擇的一座山:馬特峰①、勃朗峰②、拉克斯山③、雪山,隨便哪座山都行。影片允許也應該以完全業餘的方式攝製。

1對人物海德格爾,只需用他的一句名言稍作暗示即可,或者用小鬍子也可以。對漢娜·阿倫特,也可以採用同樣的方式。

① Matterhorn,歐洲阿爾卑斯山第三峰,海拔4478米,位於瑞士——譯註。

② Montblanc,歐洲阿爾卑斯山最高峰,海拔4808米,位於法國和義大利邊界——譯註。

③ Rax,位於奧地利——譯註。人物老年男人

中年女人(「那個女人」)

風度翩翩的年輕女人

年輕的鄉村女招待

一名競技運動員

兩名穿著民族服裝的男子(「戴羚羊毛帽子的男子」)

還有更多的運動員,在滑雪

一名老農

數名死去的登山愛好者(部分已經腐爛)

數名拉拉隊女隊員

獵人

客人

男招待

等等在綠野老年男人穿著一件感覺很鄉氣的滑雪服,坐在一家豪華酒店的大堂里。他被綁在一隻框架①上(實際上類似於人體模型),框架臨摹了他人體的大致輪廓,只是比他的人體要大得多。幾乎可以這麼說,從框架上看到的他要比原來的他大一倍。背景是電影銀幕。銀幕上面的山峰白雪皚皚,有一個高山牧場,或者諸如此類的場所。山上一間小屋前的長凳上,坐著一位女子,她穿著都市樣式的旅行服,身旁有一隻行李箱,正準備啟程。

① 這裡的Gestell,在海德格爾的著作中有其特定含義,指強迫性的聚集,對人提出挑戰,要他用勒令的方式,將現實揭示為「定位-儲備」。受此方式的挑戰,人就處於「框架」的本質之域,而技術的本質在「框架」。框架阻礙真理的閃光和支配作用。本註解參考引用了《人,詩意地安居》,海德格爾著,郜元寶譯,張汝倫校,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第二版——譯註。

那個女人:

[她在銀幕上對著下面的老年男人說話。然後,可以這麼說,在下面獨白的過程中,不知在什麼時候,她從銀幕上走了出來,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從銀幕後面走到了前台,有時候是一起朗誦台詞,有時候則是在傾聽她在銀幕上朗誦時的替身演員。]

此刻您坐在那兒,幾乎被安頓在框格里。可是,您曾經在您母親眼裡是什麼人,現在您已經不是了。而且直至您的父親……他用濕潤的手指穿越裸露的森林。太陽透過枝頭的孔隙落下,但它的灼熱……它已變得沒有傷害了。在您曾經做過戀人之後,女人們聚集在其他多刺的小果實周圍,將她們的棍棒扔到了樹冠上。她們得到任何東西都要煞費苦心。長凳子是給女人們編結用的,鉤針就在她們的手裡。然而您,您被趕出了居所,您休養生息的居所。年輕人的身體閃爍著時髦的光芒,這些人就站在大樓周圍。音樂進駐他們的心間。特別有趣。使有趣凝固。而您卻在訴苦,因為有人在嘲笑您!大學生們正在挨一個失業的製革工人幫工的鞭子,他用浮石剪壞了他們的白色運動內衣,然後將他們暴打一頓。到處都是美麗的血啊!從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刮掉故鄉,那是何等浪費呀!讓我們從毫不引人注目的小處著手吧:它不是要求比您實際擁有的更少的字眼嗎?您也就是這樣的一幅畫,一張插圖!您與這種不恰當風景中的時髦然而卻是不恰當的衣服不相稱。音樂在我們面前顯得有失分寸。不過它的音量只是它其中的一個壞特性而已。當您看來不那麼引人注目地坐在您的小木屋前,被尋找的人完全抓住的時候,您就聽首歌吧!他們想要聽到惟一的一句話,可他們得到什麼呢?整個世界,以及為了能夠抬到哪兒去,人們自己如何出現在一種現代化的移動工具中。

而去敲敲打打和安頓住處的地方總是同一個地方:故鄉!您慢慢駛過回去的路,在將雪橇拉上去之前您就已經踏上了這條路途。您強迫自己接受現代此在①的林中路已經太久了!您現在倒輕鬆省事了!不過,皮膚現在仍然在此,我看到,差不多好得過頭了。邊角起了皺紋。在您的面孔周圍賭博呢。賭注很高。請到輸者那兒去吧!年輕人穿著戰戰兢兢的制服,這孩子的體操褲緊貼在他們的大腿上。他們突然變得聽話起來。未來的順從。他們過去是,他們也願意這樣做。大自然終於將他們包容在內。儘管他們將自己的雙手從沼澤地伸到了陌生的風景中,但這些沼澤地始終已經有歸屬了!於是他們設身處地為自己的本性著想,這就是教育。而且他們要歸功於教育。他們可以每天呼喊可能引起對自己的此在產生恐懼的東西。

① 這裡的「Dasein」現在通常譯為「此在」,海德格爾用其專指現象學本體論意義上的人的存在,即先於主客心物之分的、沒有規定性的原始狀態下的人的存在。海德格爾論著中的「存在」一詞即為「Sein」,它指的是存在者的湧現、顯示,而非具體的、確定的存在者。「存在者」的德語為「das Seiende」,意指存在著的某種確定的事物和現象,它可以是一切已經顯示其存在的顯示之物,也可以是觀念中之物。一切存在者必須存在才能成為現實的、確定的存在者。沒有存在就沒有存在者。但存在總是存在者的存在。本註解參考採用了《新編現代西方哲學》,劉放桐等編著,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譯註。您瞧,今天的人們是如何解決他們的休養戰役的!所以他們才敢說,大自然在休息,在毫無廉恥地伸展四肢躺在我們面前。我們最好穿上衣服,或者最好:脫光衣服。到它那兒去!技術卻不讓它安靜一會兒!它將河床里的小溪和歷史的河流重新恢複秩序,總是一再讓河床里噴出小溪來。我們是目標,是防護玻璃的中心。然而我們預感遠方。它真的早就屬於我們了。我們不是已經被登錄到了不充足的地籍簿里了嗎!任何東西都要忍受其自身的尺度。可是您瞧:就連我的臉也無法適合於享受了!請回憶一下,您曾經是一個多麼富有誘惑的圖畫呀:一個歸於寧靜中的人。而他是他存在的理由,他也是上帝,在十節課內。我已經看到,您會馬上喜歡聽眾,他們已經買好了門票,指甲抓著了走廊的大理石。他們已經支付了入場券,希望學會恐懼,一旦它們,存在的高潮,在這個國家的街道上飛奔,在單行道上逆向行駛。我認為,他們在單行道上向後轉時很膽怯。到高位沼澤去!在小木屋的紀念冊上簽名,高位沼澤的士兵沒有鐵鍬,他們用的是徒步旅行拐杖,猙獰的骷髏頭落在那條齊膝的燈籠褲上。肥肉從嘴裡掉出,太陽照到眼睛裡。森林!「思」①是舊車交易!請學會:一個時代有許多品牌。您在豐田、本田以及其他汽車品牌面前的樣子,就像《創世記》之前的造物主一樣!

《托特瑙山》第一部分在綠野(2)

① 海德格爾運用的「Denken」,是作為此在的人對存在者的存在的顯露、澄明、呈現出來,或者說存在者的存在呈現在人的思想中。所以,為了區別於「思想」的通常意義,人們有時將其譯成「思」。本書中出現的「Denken」均譯為「思」。本註解參考採用了《新編現代西方哲學》,劉放桐等編著,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譯註。

為了聽到您的聲音,您看看那些蜂擁而入的過路人吧!您看看!您倒是看看呀!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對您的樣子視而不見!而且他也不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這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在某人心中已經不夠!飲食,是啊,這始終是一件愉快的事兒,大小便夠煩人的,然後您就在那兒等著他們將零錢遞到您的手上。如果您現在已經無法創造這個世界,那麼您至少可以去摧毀它,不是嗎?但惟一令您於心不忍的是:父母雙親。神聖的祖父在荷爾德林馬廄的馬槽里。黑森林!明亮的光線!您漫遊的山脈就像凸出的血管系統,籠罩在您的老年氛圍中……多美啊!陷阱就像草地。絞手就像樹枝。不錯,前面的那些人:他們至少肯定自己是什麼。他們終於走在您的前面了,到大橋那邊去了,您瞧,在那前面,在山頂的交叉口!包裝油紙在他們的手中簌簌作響。此刻他們就站在那兒,您瞧!……他們在閑聊,不過他們等的不是您!多痛苦呀!父親這時從自己的座位上跳了起來。

① 「死亡」概念是海德格爾基礎本體論中的一個關鍵概念。海德格爾在其著作《存在與時間》中解釋道:「本真的存在的本體論結構,須待把先行到死中去之具體結構找出來才弄得明白。」海德格爾從揭示死的本體論意義著手,分析死對領會生即此在的存在的作用。也就是說,「先行到死中去」就是把人投入死的境界,並由此超越一切存在者,從而顯示此在的本真的存在。本註解參考採用了《新編現代西方哲學》,劉放桐等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