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 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 ,姓秦氏 ,名越人。少時為人舍長 。舍客長桑君過 ,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 。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 。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閑與語曰 :「我有禁方 ,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泄 。」扁鵲曰:「敬諾 。」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 ,三十日當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 。忽然不見,殆非人也 。扁鵲以其言飲葯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 。以此視病,盡見五臟癥結 ,特以診脈為名耳。為醫或在齊,或在趙。在趙者名扁鵲。

當晉昭公時,諸大夫強而公族弱 ,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 。簡子疾,五日不知人 ,大夫皆懼,於是召扁鵲。扁鵲入視病,出,董安於問扁鵲,扁鵲曰:「血脈治也 ,而何怪 !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 。寤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我之帝所甚樂 。吾所以久者,適有所學也 。帝告我:「晉國且大亂 ,五世不安 。其後將霸 ,未老而死 。霸者之子且令而國男女無別 」。』公孫支書而藏之 ,秦策於是出 。夫獻公之亂 ,文公之霸,而襄公敗秦師於殽而歸縱淫 ,此子之所聞。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閑 ,閑必有言也。」

居二日半,簡子寤,語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 ,廣樂九奏萬舞 ,不類三代之樂 ,其聲動心。有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 ,熊死。有羆來,我又射之,中羆,羆死。帝甚喜,賜我二笥 ,皆有副 。吾見兒在帝側,帝屬我一翟犬 ,曰:『及而子之壯也以賜之。』帝告我:『晉國且世衰 ,七世而亡。贏姓將大敗周人於范魁之西 ,而亦不能有也。』」董安於受言,書而藏之。以扁鵲言告簡子,簡子賜扁鵲田四萬畝。

其後扁鵲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 :「太子何病,國中治穰過於眾事 ?」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氣不時 ,交錯而不得泄 ,暴發於外,則為中害 。精神不能止邪氣 ,邪氣畜積而不得泄 ,是以陽緩而陰急,故暴蹶而死 。」扁鵲曰:「其死何如時?」曰:「雞鳴至今 。」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齊渤海秦越人也,家在於鄭,未嘗得望精光侍謁於前也 。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 ?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灑 ,鑱石撟引 ,案扤毒熨「 ,一拔見病之應 ,因五臟之輸 ,乃割皮解肌 ,訣脈結筋 ,搦髓腦 ,揲荒爪幕 ,湔浣腸胃 ,漱滌五臟,練精易形 。先生之方能若是 ,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 。」終日 ,扁鵲仰天嘆曰:「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郄視文 。越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 ,言病之所在。聞病之陽 ,論得其陰 ;聞病之陰,論得其陽。病應見於大表 ,不出千里,決者至眾,不可曲止也 。子以吾言為不誠,試入診太子,當聞其耳鳴而鼻張 ,循其兩股以至於陰 ,當尚溫也。」

中庶子聞扁鵲言,目眩然而不瞚 ,舌撟然而不下 ,乃以扁鵲言入報虢君。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 ,曰:「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 ,偏國寡臣幸甚 。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 ,長終而不得反 。」言未卒,因噓唏服臆 ,魂精泄橫 ,流涕長潸 ,忽忽承 ,悲不能自止,容貌變更。扁鵲曰:「若太子病 ,所謂『屍蹶』者也 。夫以陽入陰中,動胃繵緣 ,中經維絡 ,別下於三焦、膀胱 ,是以陽脈下遂 ,陰脈上爭,會氣閉而不通 ,陰上而陽內行,下內鼓而不起 ,上外絕而不為使 ,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 ,破陰絕陽,(之)色(已)廢脈亂 ,故形靜如死狀。太子未死也。夫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 ,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凡此數事,皆五臟蹶中之時暴作也。良工取之 ,拙者疑殆 。」

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 ,以取外三陽五會 。有閑 ,太子蘇。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 ,以八減之齊和煮之 ,以更熨兩脅下 。太子起坐。更適陰陽 ,但服湯二旬而復故 。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 。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 。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 ,不治將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 。」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閑 ,不治將深。」桓侯不應 。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走 。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 ;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 。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後五日,桓侯體病 ,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侯遂死。

使聖人預知微 ,能使良醫得蚤從事 ,則疾可已 ,身可活也。人之所病 ,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 ,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 ,三不治也;陰陽並 ,臟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 ,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

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貴婦人 ,即為帶下醫 ;過洛陽,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痹醫 ;來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隨俗為變。秦太醫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鵲也,使人刺殺之。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太倉公者,齊太倉長,臨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醫方術。高後八年 ,更受師同郡元里公乘陽慶 。慶年七十餘,無子 ,使意盡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 ,傳黃帝、扁鵲之脈書 ,五色診病 ,知人生死,決嫌疑 ,定可治,及葯論 ,甚精。受之三年,為人治病,決死生多驗。然左右行游諸侯,不以家為家,或不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

文帝四年中 ,人上書言意,以刑罪當傳西之長安 。意有五女,隨而泣。意怒,罵曰:「生子不生男,緩急無可使者 !」於是少女緹縈傷父之言 ,乃隨父西。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稱其廉平 ,今坐法當刑 ,妾切痛死者不可復生而刑者不可復續 ,雖欲改過自新,其道莫由,終不可得。妾願入身為官婢 ,以贖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書聞,上悲其意 ,此歲中亦除肉刑法 。

意家居,詔召問所為治病死生驗者幾何人也 ,主名為誰。

詔問故太倉長臣意 :「方伎所長 ,及所能治病者?有其書無有?皆安受學?受學幾何歲?嘗有所驗,何縣裡人也?何病?醫藥已,其病之狀皆何如?具悉而對 。」臣意對曰:

自意少時,喜醫藥,醫藥方試之多不驗者。至高後八年,得見師臨菑元里公乘陽慶。慶年七十餘,意得見事之。謂意曰:「盡去而方書 ,非是也。慶有古先道遺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生死,決嫌疑,定可治,及葯論書,甚精。我家給富 ,心愛公,欲盡以我禁方書悉教公。」臣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臣意即避席再拜謁 ,受其脈書上下經 、五色診、奇咳術 ,揆度陰陽外變 、葯論、石神 、接陰陽禁書 ,受讀解驗之,可一年所 。明歲即驗之,有驗,然尚未精也。要事之三年所 ,即嘗已為人治 ,診病決死生,有驗,精良。今慶已死十年所,臣意年盡三年,年三十九歲也。

齊侍御史成自言病頭痛,臣意診其脈,告曰:「君之病惡 ,不可言也。」即出,獨告成弟昌曰:「此病疽也 ,內發於腸胃之間,後五日當臃腫,後八日嘔膿死。」成之病得之飲酒且內 。成即如期死。所以知成之病者,臣意切其脈,得肝氣 。肝氣濁而靜,此內關之病也 。脈法曰「脈長而弦 ,不得代四時者 ,其病主在於肝。和即經主病也 ,代則絡脈有過 」。經主病和者,其病得之筋髓里。其代絕而脈賁者 ,病得之酒且內。所以知其後五日而臃腫,八日嘔膿死者,切其脈時,少陽初代 。代者經病,病去過人 ,人則去。絡脈主病,當其時,少陽初關一分 ,故中熱而膿未發也,及五分,則至少陽之界,及八日,則嘔膿死,故上二分而膿發,至界而臃腫,盡泄而死。熱上則熏陽明 ,爛流絡 ,流絡動則脈結髮 ,脈結髮則爛解,故絡交。熱氣已上行,至頭動,故頭痛。

齊王中子諸嬰兒小子病 ,召臣意診,切其脈,告曰:「氣鬲病 。病使人煩懣 ,食不下,時嘔沫。病得之(少)〔心〕憂,數阣食飲 。」臣意即為之作下氣湯以飲之 ,一日氣下 ,二日能食,三日即病癒。所以知小子之病者,診其脈,心氣也 ,濁躁而經也,此絡陽病也。脈法曰「脈來數疾去難而不一者 ,病主在心」。周身熱,脈盛者,為重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