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二章 輪船、鐵路時代的新海外帝國

到了公元18世紀末,歐洲帝國進入了分裂時代,而擴張主義者的擴張夢想也逐漸破滅。這一時期,英國、西班牙等國家與其美洲殖民地由於相隔太遠,從而導致本土與殖民地的自由往來阻礙重重。各殖民地於是紛紛脫離本土控制,逐漸形成有著不同思想、習俗、語言的新的獨立的社會實體。隨著時間的推移,各殖民地也在各自發展,此時本土用以控制它們的航運線便顯得越來越不可靠了。那些設立在荒原之上的貿易站,如法國設在加拿大的商站;或是貿易辦事處,如英國設在印度的貿易公司,為了勉強維持自己在殖民地的存在,只好依賴給它們提供幫助並給予其存在根據的國家。所以在公元19世紀初期,許多思想家都覺得,海外殖民統治已經達到了極限。公元1820年之後,歐洲國家中只有俄國還在不斷向東擴張,幾乎要跨越整個亞洲,而其他那些歐洲國家在18世紀中期於歐洲以外地區所創建的「帝國」,其勢力範圍正一步步緊縮。

公元1815年,不列顛帝國的疆域由以下部分組成:人煙稀少的加拿大沿海、河流和湖泊區域、遼闊荒蕪的內陸(哈得孫灣公司的皮貨交易站是當時唯一的移民點);由東印度公司掌控的印度半島三分之一的土地;黑色人種與具有反抗精神的荷蘭人聚居的好望角沿海地區;西非海岸上的幾個貿易站;直布羅陀;馬爾他島;牙買加;西印度群島上幾塊奴隸制小領土;南美洲的英屬殖民地蓋亞那等;在世界另一端的澳大利亞,還有博塔尼灣與塔斯馬尼亞島這兩塊囚犯流放地。此時,西班牙則掌握著古巴和菲律賓島上的一些領地,葡萄牙則只保有其早年征服的一些非洲土地,荷蘭則擁有印度群島與荷屬蓋亞那的幾個島嶼和部分領土,丹麥只控制著西印度群島中的一個小島,法國則統治著西印度群島的幾個小島和法屬蓋亞那領地。 這些似乎就是歐洲列強所要的,也可以說是它們能夠從世界其他地方所獲得的全部殖民地。此時,它們都停住了擴張的步伐,只剩下東印度公司仍表現出某種擴張意圖。

當歐洲人正忙於應付拿破崙戰爭時,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卻在其歷任總督的帶領下正在印度扮演著從前突厥人和其他北方侵略者相同的角色——以印度為起點,侵略其他國家。《維也納條約》後,東印度公司依舊不斷發動戰爭、強行徵稅,還往亞洲各國派駐使者,就好像是一個半獨立的國家。不過,它仍然需要將掠奪來的財富送回英國。

在這裡,我們無法向大家詳細說明,東印度公司是如何與各方勢力達成聯盟,最後又打敗了所有的對手而取得霸權的。總之,它的觸角一直伸到紋德、奧德、阿薩姆等地。今天英國中小學生所熟悉的印度版圖的輪廓——一個由被英國直接掌控的各大行省包圍和聯結的諸土邦的拼集,就是在這一時期逐漸形成的。

公元1859年,在印度士兵發起的一次大規模的暴動被鎮壓之後,英國王室便將東印度公司這個「帝國」併入了其王國的統治。依照《改善印度政府管理法案》,印度總督成為代表英王的「副王」,並以印度事務大臣取代東印度公司,前者直接對英國國會負責。到了公元1877年,貝肯斯菲爾德勛爵為了完成以上這些改善法令,請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在擁有「英國女王」稱號的同時再接受「印度女王」的稱號。

就這樣,英國和印度就是以這樣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結合在了一塊。雖然此時的印度仍處於莫卧兒帝國時期,但莫卧兒大帝的位置卻已經被大不列顛的「君主共和國」所取代了。由此,印度成了一個沒有專制君主的專制國家,它的統治結合了君主專制的弊端和民主制度的不負責任,使得印度人民的生活水深火熱。印度人無法申訴自己的苦楚和不平,他們沒有真正的國王,他們的皇帝只是一個金色的象徵,不能給他們做主。迫不得已,他們只好在英國散發宣傳單或是對英國的下院提出抗議。然而,英國的議會總是忙於處理英國內部的問題,使得印度問題備受冷落,最後只能聽任高官的擺布。

在輪船和鐵路還沒有投入使用的時候,歐洲各帝國都沒有出現過什麼大的擴張,而英國在印度的擴張屬於例外。英國有一派政治思想家持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英國日趨衰敗的一個主要原因便是進行海外領土擴張。英國的澳大利亞殖民地的發展十分緩慢,直到澳大利亞分別在公元1842年和1851年發現了銅礦與金礦,這個殖民地的重要性才逐漸顯現出來。隨著交通運輸方面的發展,澳大利亞的羊毛被源源不斷地送到歐洲並在歐洲越來越受歡迎。與澳大利亞相似,公元1849年之前的加拿大的發展也十分不樂觀,因為它一直深受英國移民與法國移民之間的矛盾的困擾,並發生了多起大暴動。直到公元1867年,建立加拿大聯邦自治政府的新憲法頒布,加拿大內部的混亂局勢逐漸得到控制。此外,鐵路的出現也極大地促進了加拿大的發展。和美國的情況十分相似,因為有了鐵路,加拿大才能夠向西擴展,還能在歐洲市場上出售他們的穀物和其他商品。而且,鐵路的開通還極大地促進了加拿大的統一,使得加拿大各地的人在語言、情感和利益等方面越來越一致。所以說,在殖民地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輪船、鐵路和電報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公元1840年以前,英國就已經在紐西蘭建立了殖民地,還組建了一家紐西蘭土地公司。這家公司可對島上一切可利用資源進行開發。公元1840年,紐西蘭最終被納入英國王權的殖民統治範圍。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樣,加拿大是英國的殖民地中第一個採用新的運輸方式並展現出其新經濟能力的地方。緊接著,南美洲的各個共和國也不斷因為交通的改善而獲利,尤其是阿根廷共和國,其牲畜貿易和咖啡貿易等開始頻繁與歐洲市場接觸。以往,歐洲列強紛紛湧入這片未開發的原始地區,是為了爭奪黃金和其他貴重金屬、象牙、奴隸、香料等。但是在公元19世紀的最後25年中,歐洲各國人口激增,從而導致國內糧食供應緊張,迫使各國政府不得不向海外尋求糧食供應;科學工業的發展,又加大了各國對各類油脂、橡膠以及其他之前不受人們重視等原材料的需求。顯然,英國、葡萄牙和荷蘭正是因為控制著許多熱帶和亞熱帶產品,所以才獲得了巨大的收益。公元1871年之後,德國、法國、義大利先後開始尋找尚未被吞併的原料產地和有利可圖的現代東方國家。

於是,全世界又展開了新一輪的對沒有政治庇護的地區的爭奪。此時,只有美洲因為有美國「門羅主義」的庇佑,才免遭塗炭。

與歐洲大陸緊挨著的是非洲大陸,在歐洲人眼中,這裡充滿了朦朧的開發希望。在公元1850年之前,非洲還是一個神秘莫測的大陸,歐洲人對這塊大陸的理解僅限於古埃及和沿海地區,而且了解的程度也並不深。由於篇幅限制,我們在這裡便不再多加介紹有關最早到非洲大陸的探險家與冒險家的驚險故事,也不多講述緊跟探險家與冒險家其後的政客、行政官員、商人、移民和科學家的驚人故事。我只能告訴讀者,在非洲大陸上有:諸如俾格米矮人那樣奇異的人種,諸如俄卡皮鹿之類的奇特野獸,各種奇特鮮花、水果和昆蟲,可怕的疾病,震撼人心的森林山嶽美景,浩渺的內海,寬闊的河流和壯觀的瀑布。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辛巴威,歐洲的探險家們甚至還發現了一處已經滅絕的某一古代民族的文明遺迹。當歐洲人闖入這個新世界的時候,發現在這裡經營奴隸販賣活動的阿拉伯商人已經擁有來福槍了,但是黑人還過著毫無秩序的生活。

公元19世紀後半葉,歐洲列強對非洲全境進行了測繪、勘探和評估,然後將其完全瓜分。在這場瓜分大戰中,根本沒人考慮過當地居民的利益。在這裡的阿拉伯奴隸販子雖然沒有被驅逐出境,但他們販賣奴隸的活動卻遭到了禁止。在被比利時人佔領的剛果,由於殖民者對橡膠貪婪的需求,使得他們不斷強迫當地土人去採集野生橡膠。隨著這種貪婪程度的不斷加深,這些毫無管理經驗的歐洲官員和當地土著人的矛盾也進一步加深了,最終演變為可怕的暴行。可以說,所有歐洲列強都在非洲幹了可恥的事兒。

公元1883年,古埃及雖然在名義上是土耳其的屬地,但英國人卻公然入侵了這裡,還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統治勢力範圍。公元1898年,馬爾尚上校率軍從西海岸穿越中非,意圖在法紹達搶佔尼羅河上游,差點釀成一場英法戰爭。關於這些故事,這裡我們便不為大家一一介紹了。

另外,英國政府原本同意奧倫治河地區與德蘭士瓦兩地的荷蘭移民布爾人,在南非境內建立他們自己獨立的共和國,但後來英國政府卻出爾反爾,在公元1877年時吞併了德蘭士瓦共和國。德蘭士瓦人民為了重獲自由,奮起反抗,於公元1881年在巴山與英國軍隊展開激戰,並取得了勝利。關於這一戰,英國的報紙進行了連續的報道,讓英國人深深記住了這一慘敗事實。公元1899年,戰爭又在英國和這兩個國家之間爆發,戰爭持續了3年,英國人在付出巨大的代價後贏得了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