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小松山

如今屬於大阪府的河內國,東隔生駒-葛城山脈與大和接壤,大部分是平坦的平原。夏之陣時,河內境內多為沼澤,乍看之下頗有水鄉風情。

大坂方最好能搶佔生駒-葛城山脈之險。如若不然,則很可能在河內平原與德川方交戰。

後藤又兵衛的隊伍以「搶佔國分之險」為目標,連夜行軍。同時,另外兩個縱隊也朝著生駒-葛城山脈向東行進。

木村重成軍 六千人

由大坂城出發,取道若江村(今日的近鐵奈良線沿線)

長曾我部盛親軍 五千三百人

由大坂城出發,取道久寶寺·八尾(今日的近鐵大阪線沿線)

以上兩個縱隊加上後藤又兵衛率領的兩千八百人(如今的近鐵阿倍野線沿線),三支縱隊兵力共計一萬四千人。這一萬四千人就是大坂方派到野外決戰的全部兵力。

與此相反,家康的三十萬人馬都是野戰兵力。其中,迎戰大坂方這三支縱隊的兵力不少於十五萬,與其正面交鋒的兵力不少於五萬。

大坂方的悲慘不單單在於兵力不足,還在於作戰計畫本身有致命的缺陷——雖說河內平原地勢平坦,可這三支東行縱隊之間沒有南北向的通路,沿途沼澤、泥田、池塘密布,相互之間無法取得聯繫,各自處於孤立狀態。

話說回來,雙方兵力懸殊如此之大,大坂方也無法制定什麼「作戰計畫」。冬之陣時,大坂方還擁有日本最大的城堡,可以設法打陣地戰。今時今日,他們只能在野外決戰,加之戰場遼闊,無處藏身,導致大坂方束手無策。兵力寡少的決戰部隊面對如此絕望的戰況,還能士氣高昂的前進,放眼從中世到近世的諸多合戰,也不得不說是個例外。照常理,大坂方應該軍心渙散,士兵四處逃散。然而,不僅沒有出現這種常見的情況,大坂方的軍隊還主動出擊,迎擊敵人。

「大坂城內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

這話出自藤堂高虎之口。事實也確實如此。城內士兵大多是十五年前關原之戰時的敗兵。他們流落荒野,藏身沼澤,忍飢挨餓,藉此機會重回大坂城以圖東山再起。如今,這個希望變得日益渺茫。他們可以逃走,卻不知逃走以後該如何謀生。在他們看來,與其苟且求生還不如英勇戰死,留下一段佳話。三位指揮官是這麼想的,士兵們也跟著主帥的馬標毫不遲疑地大步前行。

再看看數日來木村重成的活動。

「家康或將主力集結於城南四天王寺一帶。」

木村同意後藤、真田的這一看法。考慮到「萬一家康主力出現在淀川沿岸」,他派兵戒守城東到都島、守口一帶。通過探子頻頻回報,重成得知家康很可能沿生駒山麓的東高野街道南下,出現在道明寺一帶,便暫且回城組織了這支縱隊。

重成回城時,後藤又兵衛早已出城。聽說此事,重成說「恐怕今生無緣再見又兵衛大人」。可見重成是如何看待這場戰役的。

重成抱著「此乃最後一次」的想法進入本丸拜見秀賴,樂觀地說「小人必取家康首級獻給主公」。從本丸退下後,重成回到二之丸的府邸。他一邊吃茶泡飯,一邊讓妻子用香熏烤他的頭盔。

重成預測,目前距離家康最遠的是後藤又兵衛的部隊,因此後藤極有可能最後與家康展開決戰。他想在此之前,先抄近路襲擊家康大本營。就算自己戰死,後續的長曾我部盛親軍也將繼續發動進攻。即使長曾我部潰敗,只要又兵衛能殺入敵陣,家康的大本營就算固若金湯也勢必被攻破。事實證明這不過是重成在痴人說夢,因為敵人的兵馬實在是太多了。

東軍中取道國分-道明寺的水野日向守勝成最有可能與又兵衛正面交鋒。他於五月五日夜裡領先大坂方控制了國分。後藤又兵衛「據守國分之險以迎敵」的作戰計畫由此付諸東流。

成功控制了國分的水野勝成認為,戰鬥將在黎明時分打響,故於深夜到前方去勘察地形。從國分往西一步就是豐臣家的領地——南河內。在河內國中,南河內地區多丘陵,少泥田,地形比中河內複雜,因而戰鬥形勢也將更加複雜。

水野勝成佔領了國分村,在這裡安營紮寨。大和川從營地前緩緩流過,為水野軍構築了一道天然屏障。

勝成走到河邊,命人準備小船。他麾下的其他將領走過來,要求勝成「帶我等一同前往」。蹲在蘆葦叢中的勝成,讓士兵在黑暗中舉起火把,一一照向來人的臉——來的是丹羽氏信、松倉重政、奧田忠次等人。一行人因勝成無禮的舉動而面露慍色。松倉重政高聲說:「看清楚了,是我!」。勝成仍就蹲在蘆葦叢中,不在乎地說:

「想去就別帶那麼多人。只能一家之主去,不許帶家老。」

他們每人都帶著幾個騎馬的武士,如果把他們都帶上,這艘小船恐將沉沒。這個道理他們都懂,只是很不滿勝成的說話方式。勝成不以為意,對他們說:「下馬吧,船上勉強能擠下五六個人。」

就這樣,他們過了河。河對岸是太平寺的山。經過勘察,他們得出「從地形上來看,這裡不適合作為大本營」的結論。

勝成繼續勘察地形,邊走邊思考佔據什麼樣的地形才能獲勝。

終於,他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地點——國分西邊的丘陵地帶。

丘陵的右手邊是片山村,左手邊是玉手村。當地人稱這片丘陵為小松山或玉手山。

「到小松山上去看看。」

棄舟步行的勝成大步流星向前走去,跟在後邊的將領只好加快步伐。火把在勝成周圍,將領們跟著火光往前跑,半路上還有人啪一聲摔倒在地。好不容易追上勝成後,一群人推推搡搡,搶著擠在勝成身邊不離開半步。終於,一行人登上了山頂。

腳下的河內平原籠罩在一片黑暗中。據探子回報,黑暗之中並不平靜。後藤又兵衛率領的三千人馬熄滅火把,給馬套上馬銜,用稻草綁好護腿甲,正無聲地向這個方向靠近。

「這就是小松山啊。」後來成為肥前島原城主的松倉重政在山頂上走了一圈,說:「今夜應率軍佔領此處」。

水野勝成沒有理睬他。

其他將領與松倉重政持相同看法,紛紛說「沒有比這座山更好的陣地了」,可勝成沒有同意。

大家都覺得奇怪。明日即將在這裡開戰,只要是久戰沙場的老將,不都應該搶佔唯一的制高點——小松山嗎?

水野勝成的想法和他們不同。

「要想贏,當然要這麼做。」

小松山的位置相當于山崎合戰中的天王山。然而,家康把這個軍團的指揮權交給身為小大名的勝成時,曾囑咐他「要想打贏,不要想怎麼贏,先想辦法不要輸」。不管怎麼說,對手畢竟是聞名天下的戰將後藤又兵衛。他的手下雖說是浪人,可都是些對又兵衛心悅誠服,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倘若陣地太靠前,陣形太分散,被又兵衛尋得可乘之機,很可能輸掉第一戰、第二戰。

與其如此,不如放棄這個山頭,在國分村布陣。大和川流經國分村右側,是一個絕佳的天然野戰陣地。如果敵人想攻佔小松山,自己可以騰出多餘的人手,兵分兩路,一路從右側的片山村,一路從左側的圓明村發動進攻。

抱著這樣的想法,水野勝成離開了明日將進行激戰的小松山。

可是,從大和方面陸續趕來的後續部隊,不斷對勝成橫加干涉。比如,率領五千人馬的本多忠政。他在德川家的地位比勝成高,強硬地提出「你在小松山布陣,我在國分布陣」的要求。無奈,勝成只好大聲叱責本多派來的使者,甚至搬出了家康的話——不服從吾命令者殺之!

繼本多忠政之後進入國分的是仙台的伊達政宗。因為身為外樣大名,他頻頻派人拜訪水野勝成。他讓先頭部隊(隊長片倉重綱)一路行至小松山東南部的山腳下,說:

「在下軍中將士眾多(一萬人),此地狹窄,不足今夜宿營之用,故欲派兵駐於前方小松山腳下。大人若覺不妥,稍後撤退。」政宗既通曉世事,亦精通戰術。

伊達政宗心想「怎能放棄這座山頭」,派片倉小十郎重綱先趕赴小松山。政宗的巧妙之處在於沒有派兵登山,而是讓他們埋伏在山麓。伏兵分為兩路,一路攜帶二百支小火槍、五十張弓、數百支長槍,另一路攜帶一百支小火槍、五十張弓、數百支長槍。既然是伏兵,水野勝成也沒有理由拒絕。要否定伏兵戰術,水野勝成就必須提出比它更有魅力的戰術。然而,他在決定放棄小松山時並沒有考慮那麼多。

「悉聽尊便。」勝成對外樣大名伊達家做出了這樣的答覆。

要說以勝成為司令官的軍團規模有多大,看看這個例子便知:

當部分人馬已進入河內時,還有一半人馬在國境線上徘徊,而走在最後的松平忠輝手下的一萬多人當天夜裡居然只能在奈良宿營。

後藤又兵衛欲率領手下的兩千八百人與這個龐然大物對抗。

事實上,他曾在藤井寺村休息了很長時間,等待後續部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