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加賀

小幡勘兵衛要去加賀。那接下來,就不得不講講加賀前田家的故事。我們得知道被世人稱為百萬石的這日本最大的大名,其立場究竟如何。

前田家一門興於利家。

利家自幼侍奉織田信長,好強和輕率的性格,讓他總愛在戰場上衝鋒陷陣,靠著高超槍法立下不少戰功。與其說運籌帷幄指揮作戰,不如說他更像是一介槍武者的性格。

從信長弱年時起,他就開始擔任信長的近侍。當時仍是犬千代的利家,與信長還是男色關係。信長晚年在安土城宴請諸將時,還邊扯著利家的鬍子,一邊面向眾人,打趣說:「這傢伙長了鬍子,看著還真彆扭。現在倒是個人模狗樣的大名了,這傢伙少年的時候,曾是個秀色可餐的童子呢,我經常讓他侍寢來著。」

雖然他並不是靠男色關係,才富貴加身,但他與信長確實感情深厚。利家還曾鬧彆扭,逃出織田家,當過一段時間浪人。但卻因信長的一聲令下,利家竟然越過了兄長,繼承了兩千貫的前田家宗家。可見利家對信長而言,確是特別的存在。

晚年時期,信長將利家提拔為越前府中(越前市)三萬餘石的大名。這個男人雖可以說是無人能及的沙場勇士,但就本事而言,大概也就適合當個三萬石程度的小部隊長吧。

然而信長死後,秀吉起來了。秀吉與柴田勝家爭奪舊織田勢力繼承權時,前田利家因地緣關係,屬於勝家陣營。兩股勢力在決戰場地賤岳附近的一座山峰排開軍陣。這時利家背叛了勝家。

「背叛」

利家的背叛是相當隱蔽而巧妙的,讓這種露骨的說法很難套用在他身上。有這麼一段故事。秀吉在開戰前,曾派密使前往敵營對利家說:「兩軍交戰後,希望你能背叛勝家。」秀吉與利家曾同為織田家的年輕武士,因此交情深厚,甚至當時世人都深信利家娶阿松(芳春院)為妻時,是朋友秀吉做的媒人。

對世人眼中的正派人士利家而言,肯定沒有比這更難辦的事情了。柴田利家一直對他信任有加。順便一提,這個賤岳之戰,是織田家上層武士集團內部的相互傾軋,兩派首領分別是勝家和秀吉。對利家而言,無論勝家,還是秀吉,原本都是自己的同僚,而非主僕關係。

「這等背信棄義之事,恕難從命。」

利家斷然回絕。利家從內心而言,是這樣的男人。但是利家的有趣之處,在於被逼到最後關頭時,他最終留下的肯定是明哲保身的本能。利家也並非一介江湖遊俠,而是一個團體的首領,於是他便肩負保護這一團體的責任。而且他也有想要保護這一團體的利害觀念。

(勝家必敗,秀吉將興。)

利家也曾這樣看待未來的局勢。說到權衡和預測這種力量關係,利家還是有些過人之處。從利害關係而言,現在應當棄勝家而投秀吉。在織田家,利家被眾人稱為義薄雲天的好漢,這是他自己的老字號招牌。在這老字號招牌面前,他是萬萬不能做出被世人唾棄的背叛舉動的。

「所以,交戰時我會保持中立。」

他讓人把話帶回給秀吉。

終於兩軍開戰,而後愈演愈烈,柴田軍前鋒佐久間盛政破釜沉舟,發起突擊。此時利家也沒有動。就在盛政軍隊狼狽潰敗之前,利家命手下假裝不堪敵人攻擊,擅自撤退,並朝自己的城堡所在地越前府中回奔。雖然利家此舉並非主要原因,但最終柴田軍全軍覆滅。主將柴田勝家往居城越前北之庄(福井市)回逃。利家的府中城便是勝家的必經之地。慘敗的勝家來到了利家的城堡。

利家隆重款待了勝家,但其家臣大井直泰此時悄悄獻計。

——主公,請取修理亮(勝家)殿下首級,將之獻於羽柴(秀吉)殿下。

利家聽罷大怒,這也算是堂堂武士嗎?難道不懂武士之道嗎?他大吼著,照著直泰的胸口毫不客氣就是一拳,將他推開。這種好強與豪氣,正是自保主義者利家的招牌。

身為脫逃敗將的勝家,視利家為重情重義之人,對此深信不疑,他握住利家的手,含淚說:「我已下定決心,待回到北之庄後,便自盡了斷。君之高義,我在九泉之下也絕不忘記。」

這是前田家自己編纂的家譜中記載的。但即便這是真的,那看來勝家還真是個好好先生了,假如是編造的,似乎也可以看出在自身利益不受影響的範圍內,作為當時的人來說,利家也是個少有的重情重義之人。利家在二十歲左右時,喜好江湖人士的打扮(用當時的話來說,便是「傾奇者」裝扮),他的言行舉止也頗有江湖氣質,在織田家中,也是有名的俠士。如今他已四十五六,早已不見當年的個性舉止,反而變成一個極其質樸、作風正派的中年男人。勝家似乎喜歡這樣的利家,也對他抱有感激之心。

勝家又說:「如今我既已慘敗至此,天下就將是秀吉的囊中之物了。既然如此,你也不必再考慮我的處境。今後你要好好為自己的將來打算。所幸你與秀吉一向交好。希望你能跟隨秀吉出人頭地。」

不久,秀吉率領大軍,乘勝追至府中。他說馬上就要對北之庄的勝家發動進攻。利家經秀吉規勸,加入了秀吉軍中。不過秀吉說:「你是堂堂正派人士,要你加入討伐勝家,想必也很為難吧。所以你也不必參戰。待我殲滅勝家後,你再加入我軍中即可。」

如此,不僅是己方的勝家,還是敵方的秀吉,都對利家心懷謝意,並設身處地為他著想。而且,雖然利家實質上是背叛勝家,倒戈敵方的秀吉陣營,但世人卻也完全沒有注意到這點,當然也沒人因此批判利家。這是一種把誠實當做商品兜售的藝術。當然了,如果這也稱得上是藝術的話,那這種藝術便是利家首創,而利家之後的利長、利常則把它作為「準則」繼承下去,成為了其後數百年前田家傳統的處世「準則」,一直延續到幕末。

「秀賴是興是衰,全在加賀大納言(利家)的一念之間。」

彌留之際的秀吉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秀吉認為自己死後,可以依靠的人就只有利家,所以他讓利家做了秀賴的傅人。傅人雖為家臣,卻是代親生父親養育公子的人。這裡說的養育,當然也不是讓利家寸步不離秀賴身邊,沒事抱著逗著玩,而是類似於精神上的父親一角。如果利家是傅人,他就一定會愛護秀賴,將來秀賴若是有難,他也能挺身而出,保護秀賴。秀吉對利家抱有這樣的期待。

「因為又左(利家的通稱)是正派人士。」

秀吉不僅對利家這麼說,還對其他人也這麼說。正派人士,換而言之,就是誠實。利家在眾人眼裡便是這麼一個人物。秀吉的打算,是要把他正派人士的名聲捧得更高,將他栽培成秀賴將來的靠山,那自己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說到栽培,秀吉很早就對利家有了栽培之心。為了牽制豐臣家首席家老德川家康,他不遺餘力地提拔利家,加官進祿,將他培養成能與家康分庭抗禮的人。

「家康,利家。」

可謂是豐臣家的雙璧。秀吉在談話中,時不時故意調換順序,稱二人為「利家殿下、家康殿下」,為的也是要讓利家參透自己的栽培之意。

彌留之際,秀吉規划了自己死後的豐臣體制藍圖。利家與家康共同輔佐幼主秀賴,利家是豐臣家家政方面的代理人(傅人),家康則是行政方面的代理人。

不料秀吉死後,家康野心立現。他開始與各國大名大搞政治聯姻,結黨營私,組織了一個可以稱作是德川黨的小集團。秀吉死前曾預感到家康會有此舉,為了消除心中不安,他留下遺言,下令「大名之間不得擅自聯姻」。不料家康竟公然無視秀吉的遺言。奉行石田三成以微祿之身,站出來彈劾家康,其原因就在於家康的狂妄之舉。與三成交情不深的利家,雖未助三成彈劾家康,卻也極為憤慨:「簡直豈有此理!」利家的激憤立刻在世間傳開,一時鬧得人心惶惶。甚至連大坂城下的町人,也都驚慌失措,大呼「完了,要打仗了!」而後所幸有人出面調停,最終決定由利家親自登門道歉,才平息了這場風波。此時利家已是重病之軀,卻拖著殘破的身體,從大坂乘船順淀川而下,前往家康所在的伏見城。面對同僚的家康,他表達了自己的心意:「其實我並無他意。」

利家無論從健康狀況,還是從手段能力而言,說到底都不是一個能對家康這種男人拔刀相向、保護豐臣家免遭家康毒手的男人。這段時期,利家似乎更加深感心有餘而力不足吧。秀吉的提拔讓利家享受極高的官位,但他的領地卻是八十萬石,根本無法與家康的關東二百五十萬餘石相匹敵。不僅如此,利家雖備受諸大名愛戴,可說到威望,卻是家康遠出其右。況且一直以來,對於前來投靠的大名,家康都有意識地收為自己的黨羽。與此相對,利家在壯大自身勢力方面,卻沒有絲毫計謀,而且似乎也不太喜歡這麼做。這一點後來也成為前田家的一大特點。

秀吉死後,翌年閏三月,利家也撒手人寰。秀吉的期待因此落空。利家病危時,家康還特意從伏見遠道而來,探望他的病情。那時利家的態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