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編 後記

光秀死時,本能寺仍是一片燒毀的廢墟。幽齋細川藤孝出了丹後宮津的居城來到此地,臨時搭建了房子,邀請洛中的文人墨客舉行連歌大會,追悼信長。要想在亂世中明哲保身,這無疑是最華麗的手段。

「真不愧是幽齋殿下啊。」

洛中的人們無不另眼相看,秀吉麾下的猛將們也讚賞有加,有頭腦的人果然就是不一樣。幽齋這個人物,不禁讓人聯想到法國革命和拿破崙政權期間一直處於權力中樞的約瑟夫·富歇。

幽齋與秀吉並不是至交。自從幽齋來到織田家後,身份一直是舊友明智光秀麾下的大名。而這一經歷不利於幽齋在新時代中的生存。於是,他採取了在廢墟上舉辦連歌追悼大會這一富有戲劇性卻又不帶有絲毫政治色彩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心境的清白。幽齋的表演總是那麼典雅。

秀吉對待幽齋的態度,自始至終都不失殷勤。不但仍保留了織田時代的領地,秀吉又奏請朝廷將幽齋的官位提到了二位法印。豐臣家中的大名,無人能享有如此高的官位。

秀吉對幽齋的風雅尤為欣賞。不僅讓他修改自己作的詩歌,還邀請幽齋陪伴他出席氣氛緊張的筵席聚會。秀吉與家康議和的宴席上幽齋也相伴左右,使得殺氣騰騰的氣氛緩和了不少。

秀吉晚年計畫出兵朝鮮時,幽齋作歌讚頌道:

遙望日本之曙光

春至唐土

然而,敏銳的幽齋,內心應該猜到了豐臣政權將會因為此次出兵而失去人心。而且,秀吉膝下無子。幽齋應該是洞察到了這一點。從這時起,幽齋就頻繁地接觸前田利家與德川家康二人。與前田家結成親家,和家康則私交甚篤。之後,家康也不斷拉攏幽齋。明智事件發生後,光秀的女兒即忠興之妻一直分離蟄居,家康懇求秀吉使他們得以複合。經過這件事,兩人的交情更加深厚了。在幽齋看來,秀吉死後的天下無論是前田氏還是德川家,秀吉尚在世時就已經為自己的生存打下了足夠的基礎。

秀吉死後,天下局勢不明。此時,利家看穿了家康的野心,與其舉兵對峙。幽齋的嫡子細川忠興大驚失色,奔波在兩人之間調和。忠興認定家康將是下一任主公,竭力在背後勸說豐臣家的諸侯們投靠家康。不久就發生了關原之戰。

忠興率領細川家的主力部隊投奔了家康,幽齋獨自守在丹後宮津的居城中。西軍的大軍包圍了宮津城並發起了進攻。幽齋手下只有五百將士。他下令收起城門大橋退守城中,連續七天展開了激戰。在那個時候,幽齋的武略也可謂是天下第一流。

敵人也覺得無可奈何,七天後進入了長期包圍戰。這件事傳到京都後,支持幽齋的後陽成天皇和公卿們都千方百計想救出幽齋,以「幽齋一死便斷絕了歌道之源」為由,數次派出敕使勸其開城。幽齋卻一一拒絕了。朝廷又向西軍派出敕使,要求丹後宮津的局域戰議和,終於得以實現。公卿們自然不會有這等指揮,恐怕這也是幽齋自己設計好的途徑。幽齋在世人的贊聲中開了城門。不過總而言之,面對一萬五千大敵,僅靠區區五百人竟然抵擋了六十多天,可見他的戰術非同尋常。

幽齋在德川政權時代仍然鼎盛,細川家作為肥後熊本享祿五十四萬石的大藩,佔據了巍然不倒的地位。菊池寬曾說過,無法在兩個時代中生存。幽齋這一代,卻經歷了足利、織田、豐臣和德川四個時代,而且在每一個時代都佔據了特殊的地位。只能說,他在如何生存的問題上已經將本領發揮到了極致。

完稿後,我又重新回顧了寫作的內容,體會到這部小說中登場的人物們生活在一個多麼苛刻殘酷的環境里,不免為之動容。這一點也讓我聯想到幽齋。道三、信長和光秀三人都命赴黃泉,配角幽齋卻活了下來。這也是我在「後記」中,為何要從幽齋開始下筆的原因。

這部長篇小說在《SUNDAY每日》上連載,起初並未打算寫得太長。只想描繪齋藤道三這一人物,書名也定為《國盜物語》。中途,編輯部不斷建議道:

「再接著往下寫吧!」

可以接著寫。道三在中世的瓦解時期去了美濃,並嘗試著打破中世體制,撒下進入近世的火種,女婿信長、道三在稻葉山城的貼身侍衛、道三之妻小見方的外甥光秀繼承了這顆火種。而信長和光秀這兩名道三眼中的師兄弟在本能寺決一勝負,使道三這一人物描寫的主題得以完結。因此,道三死後,我又重新起稿寫了後半部分。如今終於完稿,我自認為自己已經充分地呼應了主題,雖然感覺疲憊,卻有一種如釋重負的快感。

這些人物全都死於非命。道三和光秀甚至死後也被世人唾罵。我在岐阜縣收集材料時,聽說道三的後代住在靜岡。然而,從德川時代至今,他的後代們似乎不願意透露出這段身世。

光秀的後人亦然如此。如今男丁已經絕後。他的女兒伽羅奢則歸入了細川家族。

江戶時代,大名、武士和地方鄉士們流行製作族譜。甚至有人收買別人家的族譜或是盜用,或是請來御用學者製作。由此,人們多奉各種英雄豪傑作為先祖,道三和光秀卻不在考慮之列。順帶說一句,製作族譜的潮流來自幕府下令由政府出資編纂各家的族譜。完成後命名為《寬政重修諸家譜》。原以大名和旗本為主要對象,各藩也紛紛效仿,讓藩士們撰寫族譜。由於多半為戰國亂世時期的家系,其先祖已經無從考究。據說幕府的御用學者林道春等人就受到各方大名的委託製作了一大批。族譜盛極一時,甚至被編入了落語 當中。就連在這一全盛時期,齋藤道三與明智光秀兩人也為世人所忌諱。

再扯遠一些,幕府末期的坂本龍馬據說是明智左馬助(彌平次)光春(秀滿)的後代。左馬助在光秀死後一直據守在近江坂本城中,戰敗後自殺身亡。乳母帶著他的女兒流落到土佐,之後在長岡郡植田鄉才谷村落下腳來。

當然,這種族譜之說大多是牽強附會之談,或是胡編亂造,龍馬本人似乎從未公開說過此事,看來連他自己都不相信。不過,坂本家的家徽繼承了光秀的桔梗圖案,也就是說坂本家對外表明自己是左馬助的後代。光秀雖然讓人有所忌諱,他的部將左馬助估計沒什麼大礙吧。

連載期間,收到了四方的諸多來信,成為我完成這部長篇小說的堅實動力。在此謹表謝意。

昭和四十一年六月

司馬遼太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