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編 謁見

光秀花了很長的時間才下定決心。

然而,一旦下定決心,此後的行動,就像構圖清晰的畫師手下的畫筆一樣,運筆乾脆利落。

他離開越前朝倉家後,並沒有迫不及待地去投靠織田家。

太倉促反而讓人看不起。光秀暗想。

他從朝倉家的首府一乘谷搬走後,仍然逗留在越前。

他把落腳處放在了剛來越前時曾住過的越前長崎的稱念寺。

光秀和織田家的使者豬子兵助約好在這裡見面,並棲身於織田家。

「總之,我收拾好以後就去。請代向上總介殿下和濃姬夫人問好。」

光秀告訴同鄉的舊友。

他們還談到了已故的道三。

「關於道三殿下,還有這麼件事。」

兵助說。

「那時我還年輕。濃姬小姐剛嫁到織田家不久,道三殿下想看看女婿什麼樣,便把見面地點定在了國境邊的聖德寺,丈人女婿得以相見。那時我也隨同道三殿下一起去了聖德寺。」

「這件事很出名。」

光秀道。關於那場戲劇性的會面,如今的美濃和尾張可以說是無人不曉。

前面也提到過這個故事。

道三的隨行侍衛們看到信長怪異的打扮和舉動,無不認為:

國君如此愚笨,尾張遲早會是道三的囊中之物。

他們都喜滋滋地踏上了歸程。只有道三一個人,一路上悶悶不樂。途中到了茜部村稍作休息時,道三向身邊的豬子兵助問道:「你覺得那個年輕人怎麼樣?」

那時,就連豬子兵助也對信長一笑置之,答道:

「此人也太不成氣候了。」

道三卻嘆氣道:

「不成氣候嗎?將來我的兒孫們恐怕會到他的門前牽馬,美濃也將會是我送給女婿的禮物。」

光秀雖然早聽說過此事,然而當時親臨現場的豬子兵助再次將此事娓娓道來,道三、信長二人的表情和語氣都栩栩如生,光秀彷彿第一次聽說此事,滿是新鮮感。

「估計這件事,會流芳百世呢。」

「怎麼會呢,太荒唐了。」

兵助苦笑道。他覺得此事對自己是莫大的諷刺。

「豬子兵助我太慚愧了。有眼不識泰山,竟然藐視上總介殿下。你看現在,我還不是當了他的手下。美濃也如道三殿下所言,拱手送給了信長。一切都被道三先生言中了。」

「沒什麼可慚愧的。」

光秀微微笑道。

「只不過是人各不同罷了。」

光秀一直把已故的道三當作師傅一般敬重。既然兵助遠沒有道三的銳利眼光,感到後悔、慚愧甚至都是不遜之舉。

兵助回去後,光秀急忙整理家產。用不上的東西都盡悉換成了銀兩。

手頭的銀兩增多了。

幸虧在朝倉家當食客的時候,手下人手少,俸祿都換成銀兩存了起來。

(趁著北國還沒下雪。)

光秀把行李抬上貨車,帶著手下人馬離開了越前長崎的稱念寺。這天已是秋末,風颳得很厲害。

「去敦賀。」

光秀下令道。無論如何,也要先到敦賀的金崎城裡去向義昭(義秋此時已改名為義昭)告別。

沿途他又去了不少地方。

為了給織田家準備禮物。

(越豪華越好。)

光秀想。原本流浪之身是不需要什麼貢品的。光秀的自尊心卻不允許自己空手走進織田家。信長夫人是自己的表妹,那麼自己和織田家就是姻親。而且自己還有「幕臣」的名號。他想極盡自己所能華美地進入織田家。

他來到三國湊。

這裡是北陸路上屈指可數的港口之一,日本海岸的物資大多集中在此。

光秀買了五隻葡萄樽和二十個腌咸鮭魚的竹葉包,作為送給信長的禮物。

順便提一句,光秀此行還到三國湊附近一座叫做汐越的小漁村,觀看了有名的汐越松原。每棵松樹都由於抵抗海邊的潮風,不斷露出樹根,這些樹根的前方便能將白浪滔天的日本海一覽無遺。「汐越之松」便傳說是以前源義經淪落奧州時,對此景戀戀不捨,喜歡義經的光秀聽後更是感懷不已,作了一首王朝風情的詩歌,情感細膩。

漲潮時分

彷彿洗過的銀白

岸邊的松根

閃閃發亮

(也要給濃姬夫人準備禮物。)

光秀心想,又接著購置物品。

他去了府中,買了三十捆越前大瀧的特產結髮紙、上千張府中的特產雲紙,然後又派人去了戶口,買了戶口的特產網代組的硯盒、書信盒等,到了敦賀,又買了一座銀制的香爐,以及大大小小的雜品五十餘個。這些東西,幾乎都是為濃姬準備的。

光秀到了岐阜城下。

豬子兵助聞訊趕來後,立刻幫光秀一行人尋找住處,最後選在了這座新興城市裡的日蓮宗常在寺。

「提到常在寺,還真是親切啊!」

光秀感嘆道。

道三還是京都油商的「山崎屋庄九郎」時,懷揣野心來到美濃,最初踏入的就是這座寺院。

「兵助,不管是你,還是常在寺,都與去世的道三頗有淵源啊!」

「也許這正是道三殿下的安排呢!」

兵助小聲笑道。

光秀立刻動身去了常在寺,到了門口,讓人掛上了「明智十兵衛光秀借宿」的牌子。

他借了書院作為自己的居室,去向住持打招呼。此時的住持叫做日威,距離道三的朋友開山住持日護上人已是第三代。

寺院里尚留有不少關於道三的傳聞。

「您一定聽說過。」

住持娓娓道來。

「道三殿下年輕時,曾在京都的妙覺寺本山剃度修行,法名曰法蓮房。聽說才智出眾,無人能及。當時,本山的開山住持日護上人也在妙覺寺本山修行,二人情同手足。後來,道三殿下還俗離開了本山,漂泊度日,當了奈良屋的上門女婿,整日忙碌奔波,卻未放棄志向,到美濃來找日護上人。他說想當武士,日護上人便舉薦給自己的老家長井家,道三殿下得以站穩腳跟。或者不如說是美濃爭端的端緒啊!」

「正可謂是波瀾萬丈啊!如果當初他沒有來到這座常在寺,也就不會有今天的美濃了。」

「所以說啊,要不是他,美濃當今的國主仍然會是土岐家。」

「哪裡的話。正因為道三殿下來到美濃重建了這個國家,才在漫長的歲月中經歷了各種風雨,免遭他國的踐踏。倘若不是道三殿下守住了美濃,恐怕這裡早就落入上總介殿下的父親信秀殿下的手中,歸織田家所有了。」

「確實也有道理。」

住持若有所思,他始終想不明白,道三此人究竟是魔鬼,還是菩薩再世?

而且,道三屢次封賞常在寺,在他的支援下,常在寺修建得高大肅穆,早已不是當年道三來到此地時的光景。道三此舉,似乎是為了感謝改變自己人生命運的日護上人。

道三死後,這裡曾一時香火蕭條,如今,道三的女兒濃姬不時地派侍女前來為道三燒香,多少又恢複了以前的風光。

此時的信長,正在尾張的小牧城。他接到光秀來到岐阜的消息。

「那個人,從越前過來了呢。」

他告訴濃姬。

「我後天有事要去岐阜,順便見一下光秀。然後我會讓他過來,你也見上一面吧。」

信長對光秀滿懷期待。如果把將軍的心腹光秀收留在自己身邊,也就等於為自己統一天下的大夢鋪上了一塊堅實的基石。

(會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聽說此人既通曉兵法,又精通詩歌音律。)

兩天後,信長抵達岐阜城,城樓已經快完工了。

父親信秀活著時曾經日思夜想的稻葉山城。

(總算弄到手了。)

信長滿心歡喜,他將這些喜悅體現在了城市改造中。

當他把這座能夠俯瞰濃尾平原的城據為己有時,不得不打心眼裡佩服道三獨到的眼光和高超的設計能力。

此城以長良川為天然的護城河,稻葉山的山體則處處為營,城內外的道路巧妙相連,無論是攻是守都能夠將其功能發揮到極致。在紮營防守上,信長自然不用另外費任何工夫。

於是,信長只是下令修築防守要塞,他把精力都用于山腳新建的城館和改造城下方面。

然而,得到這座城後,信長時不時留宿於此,他開始覺得:

道三也不過如此而已。

山上的要塞太不方便了。雖然固若金湯,反過來卻容易禁錮人的心靈,城主由此難免會變得反應遲鈍。

便於防守。

然而過度的話,就像縮在殼裡的海螺一樣漸漸失去了新鮮活潑的朝氣,反應遲鈍、意氣消沉,一統天下的氣象也有所消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