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編 沉浮

雖然打敗了六角浪右衛門,光秀卻並未因此而名聲大噪。

「兩個窮浪人在楓林馬場比武,一個死了,一個還活著。」

僅此而已。這算什麼事啊。

(真讓人失望。)

光秀只好作罷。光秀之所以和六角賭上性命,就是為了出名。如今的情形,想必六角也一定死不瞑目吧。

(六角也是徒有虛名。)

光秀在破舊的柴屋中想了又想。他分析了所有可能的原因。

首先,朝倉家是越前歷史悠久的大國。五代前的朝倉敏景吞併鄰國,定都一乘谷,制定家規,大到軍紀、人才錄用、選用武器,小到服裝、器皿、獵鷹和耍猴等日常生活和娛樂的所有項目,都奠定了朝倉家運營的基本方針。那時候的朝倉家,可以說是北國的太陽,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五代後的今天。主公義景碌碌無為,重臣們也都安於享樂,朝廷沉醉在國泰民安之中。

(所以才不為所動。)

光秀心想。年輕且具有活力才會受外界事物影響,一乘谷的人們已經失去了這種勁頭。

(所以他們才會覺得兩個浪人比武一決勝負,就像乞丐之間打架一樣。)

朝倉一乘谷這個古老社會對外界事物的感受性,就像老人一樣遲鈍。在這樣的環境中再怎麼掙扎,一舉成名,這種浪人的夢想恐怕難以實現。

不過,還是有人聽說了光秀的事迹來上門拜師。

寥寥數人而已。

而且這些人都是小卒,頂多是個步兵組長,或是武士家的雜役工。要想靠這些人攀上朝倉家這棵大樹,不過是白日做夢罷了。

光秀雖然教給他們劍術和槍法,卻並未打算真正把戰略戰術傳授給他們。一個小卒學了大將的謀略又有何用?

生活也捉襟見肘。

光秀不曾向他們收取任何的學費。倘若收了,就會淪為流浪的藝人。谷里的權勢人物,都把光秀視為——

窮鬼。

由此,光秀決心不收學費,就算餓死也要維持自己的尊嚴。

不過這些學生們,多少會送些柴米油鹽上門。加上阿槙到底是土岐一族的千金,生得一雙巧手。徒弟彌平次也經常上山打打獵、下河捕捕魚什麼的,總算得以勉強度日。

這時,光秀病倒了。

起先是受了風寒。高燒不退,食慾減退,人也迅速消瘦下來。得的像是肋膜炎。

「我來替您教,您就放心養病吧。」

彌平次自告奮勇道。他把光秀教給自己的劍術和槍法傳授給徒弟們,徒弟們卻心生不滿。

——怎麼能代替呢?

他們逐漸減少了上門的次數,很快就無人登門了。

前面提到的越前長崎稱念寺的旁邊,住著一個叫做考庵的醫生,在鄉里頗有名氣。考庵多少和光秀有些交情,特地到一乘谷來看望光秀,他給光秀把了脈後說:

「這樣可不行。趕緊搬到我家附近來吧。我就不收你葯錢了,專心給你醫治。」

光秀離開一乘谷去了郊外的長崎,在稱念寺門口租了一間小屋。

(我怎麼這麼不走運啊!)

他感慨道。

自從離開美濃,他周遊了列國,得以和足利家的年輕幕僚細川藤孝成為莫逆之交。兩人發誓要光復幕府,他只身前來越前的朝倉家,是為了要說服義景揮師上京,借他的兵力和財力擁戴義輝將軍。

這個願望,就像平原的天際上架起的一輪彩虹般壯觀而華麗。然而,現實中的他卻連朝倉家的家臣都無法接近,還被迫離開一乘谷,病倒在荒草叢生的郊區,窮困潦倒。

徒弟彌平次也是如此。光秀總是叮囑他:

「有朝一日,我會當上大將,那麼你就是首席家臣,負責守城衛國。一旦打仗,你還要替我統帥大軍。平時你一定要勤於修鍊身心,可不能到了那個時候上不了檯面。」

可實際上,彌平次不但無法修鍊,而且還要受雇於附近的百姓們,整日耕地鋤草幹些雜活,只為換些粗糧度日。

阿槙也一樣。

醫生考庵曾悄悄告訴阿槙,「十兵衛殿下的病只有一種葯能治,那就是朝鮮人蔘。」

朝鮮人蔘價格昂貴,一文目 要花上一兩黃金。

阿槙不知道用了什麼辦法買來了人蔘,讓光秀服下了。光秀躺在病床上望著阿槙,只見她像寒念佛的尼姑們一樣,頭上包著一塊白色的麻布頭巾。

(你把頭髮賣了?)

光秀髮現真相後,心裡難過得想要大哭一場。

(壯士人窮志不窮。然而連累妻兒一併受窮,就不是什麼引以為豪的事了。真正的貧窮,足以消磨人的志向氣節,到最後淪為真正的窮人。)

光秀悟出這個道理。此時,除了「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出人頭地」這個夢想之外,光秀再沒有第二個能支撐自己熬過目前困境的方法了。光秀越是心灰意冷,這個夢想就越是強烈。類似於念佛的和尚拚命念佛來渴求西方凈土的如來佛祖的心境。不斷念叨著佛祖的名字,就能心生嚮往,一心向佛,最終功成名就。

這場病整整耗去了一年時間。

病後的身體仍然虛弱,尚未完全康復。

這時,越前的上空已經籠罩著戰爭的陰影。

加賀是越前的鄰國之一。

加賀的守護大名原本是富樫氏,前後持續了五百年,歷經二十三代。

這裡的富樫氏,正是《勸進帳》 中出現的富樫氏乃同一人物。《平家物語》中有富樫入道,《義經記》中描寫了義經主僕的道行,記載道:

附近有加賀國的富樫。該國的大名叫做富樫介。

歷史悠久的加賀國大名家族,也早在這個故事前半部描寫的齋藤道三出生前幾年就破落了。

促使他們沒落的原因是宗教。信奉凈土真宗的本願寺門徒們發起暴動,與加賀的地方武士們裡應外合推翻了富樫氏。

之後的七十餘年,加賀國始終未出現統一全國的大名,由地方武士、本願寺的僧侶們和門徒們三方聯合執政,形成了一種共和制國家。或者可以稱作本願寺國家。

這個加賀本願寺之國也經常面臨內部分裂,或是捲入與能登、越後和越前的交戰中,這七十年也並不是風平浪靜。不過,這種「共和體制」一直維持到後來信長攻打本願寺之前。

「共和」其實內部頗為複雜。地方武士們為了爭奪權勢,國家難以統一,期間又不斷地湧現出野心家們。

當時,加賀有個叫做坪坂伯耆的人。

此人原本是加賀石川郡鶴來的地方武士,是個天才的戰略家和權術家。他很快就在「共和國」中嶄露頭角。

或者說是炙手可熱的人物。

坪坂為了掌控國內的權勢親任野戰軍司令出征,想憑藉在國外打勝仗來樹立自己在國內的名氣。

「坪坂伯耆要打到越前來了。」

傳來這條消息,是在永祿五年的初秋。對方的間諜不停在一乘谷附近出沒。到了這一年的九月,對方的軍隊開始騷擾邊境一帶的居民。

「坪坂伯耆在北陸道可是智勇雙全的人物。不知道朝倉家會作何反應?」

光秀住在稱念寺門前的陋室里,仍不忘打探各方傳來的消息。

聽說要出兵了。

又聽說朝倉義景撥了四千名兵力交給家臣朝倉土佐守,自己親自率領一千人殿後,駐紮在靠近加賀、越前邊境的加賀大聖寺城中,建起了大本營。

「阿槙,彌平次,秋天到了。」

光秀讓彌平次迅速收拾了行李,帶著一柄槍、一把白扇離開了稱念寺門前的陋居。

他朝北而行。

目的地是大聖寺。

過了九頭龍川,通往邊境的道路上都是朝倉大軍的運糧部隊。

光秀進了大聖寺城,在朝倉的大本營附近找了地方住下,先去打探了敵方的軍情。

坪坂伯耆的人數比想像的要少得多,只有一千五百人。

朝倉大軍卻有五千人。

然而,朝倉的將兵們卻被敵人坪坂伯耆的作戰能力所震懾,士氣消沉。坪坂伯耆率領的加賀門徒士兵們都是信佛之人,打起仗來都是拚命三郎,他們在頭盔的內側貼上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堅信一種自稱為「進則天堂,退則地獄」的就連佛祖們都不曾聽說過的信仰。這是來自本願寺的僧侶們思考出來的非正統信仰,號召大家,勇往直前者將升上天國,逃跑後退者則墜入地獄。加賀軍本著這種信念馳騁沙場,朝倉的五千大軍反而戰慄於人數甚少的加賀兵,在前哨戰中一敗塗地。

(明天應該就是決戰了。)

當天夜裡,光秀帶著彌平次潛入最前線,借著夜色的掩護接近敵陣,他趴在地上側耳聆聽著人馬的沸騰聲,又眺望前方分辨敵情,過了半晌,他喃喃自語道:

「坪坂明早一定會衝過來。」

他們穿過田野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