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比我老的老頭》 那些浸潤飽滿的果實

在書店裡看到黃永玉的《比我老的老頭》,首先吸引我的是封面的題籤,要知道,不是每一個畫家都能寫一手好字的。

肯定有寫錢鍾書的那篇《北向之痛》,果然,它就被編者放在第一篇。前幾天我在《讀者》上看到這篇文章,內心的感受簡直是震撼。很羨慕作者與錢先生為鄰,在「夫子宮牆」之內,更敬佩他「只是自愛,只是珍惜他們的時間」,相距200米的路,20年來只去探訪過

一兩次。這種想法似乎是作者做人的一個基調,雖然黃永玉自己也堪稱一代大師了,但他尊重比他老的那些老人的時間和情感,確實如他自己所說,「懂事」,可惜這樣懂事的人不多了。

更震撼我的是寫表叔沈從文的那些「碎屑」,這些看似凌亂無規則的碎屑,卻比一部中規中矩的傳記顯得更完整,更能直刺人心。然而,「碎屑」我有啊,就在《沈從文印象》里。《比我老的老頭》全書才200餘頁,「碎屑」就佔去了近三分之一。這倒讓我猶豫了,買還是不買呢,家裡的書已經多得不能盡立於書架上,需要添置的是書架而不是書啊。

還是買了,成年以後再瀏覽書林,不再覺得遍地珠璣,又有多少書能一下子打動自己呢?

黃永玉這個老頭寫東西真是不錯,看似散漫和啰嗦,讀著卻有味道。比如寫陸志庠,抗戰時期那麼動蕩的歲月,因為有如此生動的陸志庠以及其他師友的烘托,讀來竟感覺日子如黃金一般燦亮。比如寫張樂平,前半段簡直是作者少年時代的行樂圖,那個「胖,力氣大,脾氣好,能打架,有錢,而且是個孝子」的同學李尚大一點也不比文中的主人公遜色。

也有遺憾,評《黃河十四走》的那幾段文字看著真讓人著急,「理出文化行當一條新的脈絡,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無可估量」等等等等,這麼好的一本書,究竟裡邊寫了些什麼啊,除了知道黃老頭對這書高度評價之外,我什麼也不知道。

「我知道你就喜歡那些老頭老太太。」一位朋友如是說。「有文化的老頭老太太。」還沒等我露出反駁的表情,對方又補充說。這有什麼不好嗎?聽一個老人敘事,比聽一個年輕人講同樣的故事感覺要飽滿得多;若是個有文化的老人,聽者自會更感受到一種悠然之氣。

「像掛在樹梢尖上的冬天凋零的乾果」,作者這話有點悲觀了,這些老人不是乾果,是外表乾癟內里卻浸潤飽滿的累累碩果啊。

《比我老的老頭》/黃永玉著/作家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定價:23.00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