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危機中蛻變 馬化騰向右

金融危機以來,一貫小心謹慎的馬化騰強調企業要在金融危機中做適當調整,苦練內功。他在2009年IT領袖峰會上說:「有志於長遠發展的企業都會正視這次危機,從實處著手對公司打算進行調整,並尋求在市場中利用危機的機會。即使一時盈利會少一些,可是只要市場份額還在,當經濟回暖的時候,企業就會獲得比原有競爭對手更大的發展機遇。」

一個昔日小小的QQ,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情況下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值得我們所有企業剖析和思考。在這場金融危機的暴風雨洗禮中,一批優質企業不幸倒下,但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一些反周期業務模式的行業卻沒有受到世界經濟增長放慢的影響,不僅具有較好的防禦性,並且在當前階段成為主要潛在受益者。這其中就包括騰訊。

騰訊的「三駕馬車」——傳統互聯網增值業務、移動及電信增值業務和網路遊戲,被公認為是業績堅挺的主動力。

2008年財報顯示,騰訊總收入達到7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2%;期內贏利人民幣28.2億元,同比增長79.6%,保持了上市以來連續18個季度的規模增長。

馬化騰作為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他認為這一成績的取得,主要在於「騰訊擁有一個防守性較強的經營模式」。2009年,騰訊的這一穩健經營模式仍在有效發揮作用。

就馬化騰的經驗來看,互聯網產業、遊戲產業可能不像其他行業那樣容易受經濟蕭條的影響。關於金融危機對互聯網、遊戲產業一些具體層面的影響,馬化騰談道:「有幾個不同的垂直板塊要區別對待,如電子商務,因為和商業、進出口有緊密的聯繫,尤其是對中國的商業來講,短期內影響會大一些,當然從長遠來看,整個行業十分看好。像網路廣告,騰訊有一些壓力,因為畢竟整個環境有變化,而網路廣告也依賴於各個企業的發展。互聯網還有幾個板塊,比如增值服務、無線增值業務、網路遊戲等,從騰訊的業績來看,這些板塊會有不錯的發展。」

在馬化騰看來,就金融危機關於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影響而言,和其他產業不盡相同。對已經穩定下來的這幾家互聯網公司來說影響不大,反而可能比較有利。但關於新興的創業公司壓力會比較大,因為這個時候需要有想像力,需要概念去支撐他們融資。

當然這也是歷史的看法,甚至有樂觀人士認為,失業人數增加、開支的節省以及借娛樂逃避現實等因素,反倒使互聯網業有更大的發展。

馬化騰很高興地注意到,在怎麼使新經濟產業在危機中發揮作用方面,政府已經採取了一些重要舉措,而且可以預計,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採取與互聯網相融合的方式優化業務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從而強化競爭力。這其中,藉助互聯網開展在線營銷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可是,作為一家跨境上市的公司,當國際金融危機襲來的時候,騰訊感受到的市場變化與困難依然很明顯的。為了應對局面,騰訊採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是自主研發,另一方面是引進代理、合作開發,包括投資、參股、控股,以保證遊戲供應線的充足,盡量把不同種類的遊戲產品補充全面。

同時,馬化騰也加緊布局以應對危機。馬化騰在《馬化騰的騰訊帝國》一書中說:「目前的經濟環境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很大的機遇。我們的用戶是比較均衡的,在全球性的經濟壓力面前,一些板塊的發展增長會受阻,而另一些板塊可能會發展得更快。」馬化騰這樣看待自己公司的長板與短板。

其實,2009年關於騰訊來說十分關鍵。因為越是金融危機,越是離不開網路,這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一個共識。為應對金融危機,國家不斷加大信息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這關於拉動整個產業鏈,帶動網路運營商、內容提供商和信息服務提供商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馬化騰判斷著互聯網的發展新空間與新方向。大量的新需求被源源不斷地創造出來,比如移動上網、處理社交網路等,這些都為新的產業形態出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騰訊將加倍重視抵禦力強的細分廣告客戶,如食品飲料、服裝和網路遊戲等。此外,公司將繼續在銷售團隊、技術平台、內容、品牌推廣以及與廣告主的合作關係等方面進行慎重的投資,待市場一旦復甦就能把握機遇。」關於去年有所下滑的廣告收入這塊短板,馬化騰如此認為。同時,他也認為全球經濟衰退對中國的影響才剛開始浮現。

很多人都有如此的疑問:這場危機將繼續蔓延依然會很快過去?「不論怎樣,對中國而言,我們不缺乏戰勝危機的經驗,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都有戰勝危機的信心與部署。並且在金融危機的風暴里,世界都期待中國能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馬化騰如此總結道。

馬化騰並不否認,騰訊會比對手在推廣方面節省成本,這確是QQ的溢出效應。可是,馬化騰也明確表示:每個產品依然會面臨具體的競爭,假如具體產品做不好,任何促銷都沒用。

騰訊在立穩基礎後,就像其他多數公司一樣開始迅速擴張。與其他公司略有不同的是,QQ的社區優勢,讓騰訊的擴張顯得更為順利。可是,我們也不能忽略一個問題:任何企業都存在不足。馬化騰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他一直在思考:QQ最大的危機埋藏在哪裡?

MSN無疑是騰訊最大的競爭者,騰訊在面對它時,曾用騰訊通切入企業級即時通信市場。但因為經銷商違規收費,並且產品本身不如QQ,市場反響並不強烈。與此同時,或許還有另一個更需要關注的問題:那確是QQ的用戶群通常是年青人,以娛樂為首要目的。但隨著年齡和需求的變化,他們是否還會繼續選擇騰訊?不敢保證他們的注意力不會轉移到其他即時通訊軟體上,比如MSN和GoogleTalk。騰訊的問題類似於一家兒童用品公司,要知道孩子子總有長大的那一天。

所以,騰訊需要考慮得更為長遠一些,一方面要為那些可能轉換的用戶找到不換的理由。另一方面還要提供新的服務,保持新鮮感,獲得新的用戶源。

如此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騰訊會在2005年3月收購著名的郵件客戶端軟體Foxmail了。儘管Foxmail的用戶數量不過500萬,比起QQ差得多,並且在網路業,收購用戶的成功概率也十分低。不過馬化騰的目光是長遠的,他真正看重的是Foxmail團隊在郵件技術方面的積累:每年新增的網民數在兩千萬左右,假如其中一部分人同時使用QQ和騰訊的電子郵件,那確是給他們上了雙保險。

關於Foxmail的原有團隊,從客戶端郵件處理技術變為伺服器端的電子郵箱技術,需要一個轉化過程。儘管馬化騰不得不承認,此前騰訊推出的捆綁在QQ上的郵箱是一次敗筆,但「使用它的客戶超過1億」。不過這一次可以確定的是,騰訊一定會推出搭載於QQ的大型郵箱。一款足夠優秀的信箱,應該有超過1億的客戶吧。

儘管在2005年第三季度,騰訊在無線增值上的收入為1.212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它在無線方面的高增長期已經過去。即使把因騰訊與中國移動在「161移動聊天」方面的合作方式改變而導致每月收入下降的因素考慮進去。但其癥結在於,QQ的成功,讓QQ之外的SP業務線壓力不足。儘管如今無線增值業務只佔該公司收入的30%左右,但依然令馬化騰感到不舒服。

於是,在圈定用戶的基礎上,馬化騰盤算著:「我們做的這些服務反過來讓騰訊的社區有別於其他競爭對手。如今人們用的QQ,已經不是一款軟體,而是各種各樣的服務。別人就很難全方位打壓你。」

儘管聽起來是不錯,但擺在馬化騰面前的,宛若是歷史的重現:在2000年之前,即時通信軟體關於新浪、搜狐來說僅僅是副產品,它們沒有也不會全力投入,因此在這個領域它們打不過騰訊。當它們醒悟過來,看到即時通信軟體龐大的市場後,才重新積累經驗,但為時已晚,QQ的先發優勢已經形成。如今的騰訊就宛若若干年前的新浪、搜狐,若染指其他領域,怎麼能保證不會出現機制,或意識上的問題,而導致市場的丟失?

為此,2006年1月,騰訊收購了靠廣告媒體投放起家的JOY-MAX。他認為這支團隊的最大價值是他們真正理解怎麼能精準有效地推廣產品:「你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無線業務的簡訊,事實上這後面很有學問。比如100萬元的預算,投在哪家電視台,哪個檔期是最有效的。他們可以做到比電視台更清楚收視率。」

判斷一個項目,騰訊先看對用戶有沒有價值,再看自己是否擅長,最後看團隊。

騰訊和51.鬧得沸沸揚揚的糾紛,起因確是51.開發的彩虹QQ——一種基於QQ的外掛程序。

51.的QQ外掛,也確是附在騰訊QQ主程序上的外部替代程序。隨著騰訊外掛的佼佼者、珊瑚蟲的作者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