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雲霄之卷 第十九章 出師表

「陛下亦宜自謀,以咨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孔明擱筆,擦拭垂掛在兩頰的眼淚。

「又『放炮』啦?骨頭還真硬啊!」

「沒被殺可真慶幸呢!……」

「這種人真罕見。」

東吳的虞翻又被降級的情報傳進蜀地,眾人如此交頭接耳地談論著。

虞翻,字仲翔,會稽餘姚人,是知名的學者,曾注釋《易經》,學問超出當時的水淮甚多。雖然學問如此優秀,問題是他目中無人。他原本為孫權之兄孫策所拔擢,不知何故與孫權處不來。他說話往往不給人留顏面,即使對孫權上諫言,也直言不諱,弄得孫權火冒三丈,把他貶至丹陽涇縣。

東吳大將呂蒙出兵討伐關羽之際,曾要求孫權:「臣有病在身,可否攜虞翻隨行?」

孫權應允。虞翻也精通醫術。

孫權在宴會上有強迫部屬飲酒的壞習慣。有一次,孫權又醉眼朦朧地提著酒壺,勉強家臣喝酒,虞翻看到孫權走近,當場躺下來,擺出爛醉如泥的模樣。孫權才一走過,虞翻立刻坐起身子,毫無醉態。不巧的是,偏偏這時候孫權回過頭來,看到虞翻一副若無其事的表情。

「這傢伙真是豈有此理,給我斬了!」

孫權當場嚷道。大司農(農業部長)劉基拚命勸止,虞翻才得以保命。

這次左遷,原因亦是虞翻失言。

有一天,孫權和元老張昭聊起神仙之事,提到非常羨慕神仙,想去修行之類的話,虞翻正好經過,便說了一句:「你們都是死人。」

「你說什麼?」

孫權臉色大變。

「這個世界哪來的神仙?神仙只有那個世界才有,談神仙等於是死人。」

虞翻毫不畏懼地說。史書記載:

權,積怒非一。

意思是說,孫權對虞翻已積怒多時,這不是頭一遭。孫權藉此次的「死人問答」,將虞翻貶至交州。

「動作不可太快。」

諸葛孔明在成都的府邸,聽到虞翻左遷的消息,雙手交迭著如此說道。

「仲翔先生這次左遷,是不是時機不太對?」孔明的妻子綬問。

「東吳可能在交州有什麼打算,不可掉以輕心。」孔明回答。

呂蒙和關羽交戰,特意帶虞翻同行,為的可能不只是虞翻高明的醫術。孔明認為東吳對關羽之戰,勝利得力於虞翻的「建言」,呂蒙不是拉虞翻去當軍醫,而是請他當參謀長。

「我聽說他酒一喝,就什麼分寸都沒有了。」綬說。

「這可能是他故意作態的。」

「你會不會想太多了?」

「不會。」

孔明語氣相當堅決。關於虞翻的種種傳說,孔明一向不會聽什麼就信什麼。徐季所領導的豫章那批佛教徒,一直提供孔明情報,他們所告知的虞翻這個人,和傳說中的虞翻怎麼樣也拼湊不起來。

這隻能說虞翻是故意塑造這樣的形象。問題是為什麼?

虞翻被貶抑到涇縣這個鄉下,其實當地正發生相當嚴重的農民反抗運動。接下來,他又被拉去參加對關羽的戰役。只要有重要問題發生的地方,都有虞翻的份兒。但是,表面上,虞翻去這些地方,不是因為左遷,就是去當軍醫。為什麼非掩飾不可呢?這一次因「死人問答」惹孫權生氣,而被流放到偏僻之地。孔明卻覺得這當中另有文章。

交州雖然是東吳的勢力範圍,但可以說是士氏的獨立王國。士氏政權獨佔與南海諸國的交易,孫權當然想從士氏手中搶得交易之利。由於士氏表面上擺出臣服的姿態,如果東吳強行奪取交易權,必然招致士氏激烈抵抗。失去交易之利,士氏政權就無以維持。

與北方的魏、西方的蜀漢鼎立的東吳,眼前已經經不起激戰,只能以溫和的手段取得交易之利。

「你到當地看看有什麼辦法?……」

虞翻此次必定承受孫權這個意旨,才前去交州的。交州與蜀地南部相連,交州發生的事可不能單獨來看。身負特殊任務的東吳之士,目標除了交州的士氏政權之外,恐怕也指向蜀地南部。

「現在對南部得多加註意了。」孔明自言自語。

孫權除擾亂士氏政權,甚至派遣虞翻到蜀地南部展開各種活動。

所謂三國鼎立,其實是「一強二弱」。曹氏的魏太過強大,其餘二弱為避免遭各個擊破,只有結盟一途。魏如想攻吳,會擔心背後被蜀偷襲,而不敢傾全力;攻蜀時情況也是一樣。

東吳和蜀漢,任何一者都會因對方變得太弱而煩惱,一旦失去襲擊魏後背的實力,魏就可以安心地傾全力各個擊破。劉備死後,蜀漢內部又有不少人主張與東吳結盟。這是當然的事,因為別無選擇。不過,孔明一直對主張結盟的人說:「暫時觀察情形再說。」

孔明在腦中尋找適合出使東吳的人,而且也找到了中意的人。只要這個人開口說出結盟的事,孔明就打算立即任命他為出使東吳的使節。

孔明中意的人是鄧芝。鄧芝的辯辭毫不誇張,但該說的話一定說得淋漓盡致。而且,他會盡量體會對方的立場。此外,鄧芝是東漢司徒(宰相)鄧禹的末裔,必能討喜愛名門的孫權歡心。有一天,鄧芝向孔明說明與東吳締結友好關係有多重要,還說應該派遣大使去。

「這件事我也思索好久了,就是找不到合適的人,不過,現在總算找到了。」孔明回答。

「那個人是誰?」

「就是閣下。」

孔明的眼光是正確的,鄧芝果然達成任務。而且,日後,大凡有關兩國的外交問題,孫權一定指名鄧芝為交涉對象。

丞相府的後頭,便是諸葛家的住宅,雖然不算很大,不過,像那個時代稍有地位的家庭一樣,僱有數十名傭人。諸葛府中的男女用人,有一半是西南夷。

有一天,諸葛夫婦對貼身的侍女,名喚阿綿的少女說:「為了方便你工作,你可以找熟人、親戚來幫忙。」

「他很擅長馬術,可以派他到遠方辦事。」

阿綿於是引見一位三十四五歲的精悍男子,時間在鄧芝剛起程出使東吳那時候。男子自稱叫「朗」,雖然是西南夷,卻很會說漢語,而且,不僅會說,還會讀、寫。

孔明很喜歡他,騎馬外出時,經常帶他隨行。如同阿綿所說,他的確是名騎馬高手。

「你很像一位叫伯苗(鄧芝的字)的人。」

二人騎著馬在郊外賓士時,孔明對阿朗說。

「這位先生是什麼樣的人?」阿朗問。

「他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說話。你不也一樣,很懂得配合我的騎術?」孔明回答。

孔明剛剛接獲消息,說鄧芝已經抵達吳都建業(當今的南京),還不知道交涉的結果,但是孔明對鄧芝有信心。鄧芝離開成都之前,曾向孔明出示即將給孫權看的表文草稿,開頭這麼寫著:

臣今來亦欲為吳,但非為蜀也。

意思是,我雖然是蜀的使者,但此番前來不是為蜀,而是為吳。孔明看了,會心一笑,建議他說:「你就盡量站在東吳的立場發言吧!」

「丞相剛剛說奴婢懂得配合丞相,這是怎麼說呢?」阿朗低頭說。

「就是那樣啊!你跟伯苗一樣,很懂得對方的心。」

「是嗎?丞相。」

「至少你很用心去揣測對方的心。」

「不!」阿朗這次搖頭說道:「奴婢完全不懂丞相的心。」

「不!你很用心在揣度,也許你現在還沒懂我的心。……難道不是嗎?難道你不是為此而來的嗎?」

孔明說著勒止馬,就在他剛要動手這麼做時,阿朗已經先勒止了馬,簡直像是反射動作。

兩人在馬上相互對看一陣子,高大的孔明在略高處凝視著阿朗,阿朗則毫不退縮地承接孔明的視線。

「阿朗,報出你的本名吧!」

孔明說。表情有點嚴厲,但聲音柔和。

「孟獲。」

自稱「朗」的男子回答。

「你是建寧的渠師(領袖)?」

「丞相很清楚。」

孟獲說道,臉頰肌肉稍微鬆弛下來。

巴蜀的漢人,尤其是近年來為避戰亂而來此地的漢人,對統稱為西南夷的少數民族幾乎漠不關心,其實,如同俗稱的「百蠻」,西南夷分成許多部族,非漢人所能理解。孔明一聽孟獲這個名字,立即猜出是建寧的渠師,可見孔明對西南夷的瞭解十分清晰。

建寧即當今雲南省曲靖市,在昆明市東北方約一百三十公里處,源頭在此地的南盤江,當時被稱為溫水,現在仍有很多彝族住民。瀘水(現在的金沙江)亦離此不遠,順著此河,可以很快抵達江陽郡(現在的四川省瀘州市)和江州(現在的重慶)等漢族居住區。因此,建寧的西南夷漢化的程度很高,首領等上層分子的學養並不遜於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