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雲霄之卷 第十七章 浪花淘盡英雄

曹操抵達洛陽時,關羽的首級已經送到,那是用鹽醃過,藉由驛站傳送過來的。「這一陣子走了不少人啊!……」雖然死亡是亂世之常,自覺年邁力衰的曹操,卻陷入難得的感傷中。

「一體」、「和睦」是孔明致力的目標。蜀的政權,是由各種不同出身的人所構成的:有從前就跟著劉備的近側人員,有在荊州才歸順的人,還有蜀的當地人士、五斗米道信徒、類似馬超這樣的外來軍閥,以及來自各地的少數民族的幹部。

如果不能使他們成為「一體」,彼此「和睦」相處的話,這個政權恐怕會立即瓦解。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二一七年)至翌年,蜀進兵漢中,與曹操陣營諸將交戰。二十四年,終於領有漢中。

諸葛孔明擔任軍師將軍之職,卻未參與漢中之戰,因為劉備親自率兵出征,他必須留在成都,鞏固內部。

要使蜀的人士有一體感,彼此和睦相處,絕非容易。孔明一一拜訪有勢力者,袒開胸襟與他們溝通。這些人和孔明交談,自然會說出他們的不平或不滿。

「我以前沒注意到這件事,真是慚愧。我會立即調查、研究。」

孔明虛心聽取眾人的意見,並允諾在某個期限內解決或改善。

「軍師將軍完全沒有私心。」和孔明稍作交談的人,都如此認為,而且都樂意接受孔明的意見。

孔明絕不信口開河,辦不到的事情不會胡亂答應,而明確表示:「抱歉!這件事情目前辦不到。」

甘海上了年紀,不太能遠行,但仍勤於搜集附近的情報。孔明的身份不便涉足的地方,甘海替他前往,帶回一些珍貴的情報。

蜀軍展開漢中之戰,是法正建議的。

「雖然五斗米道的張魯輕易歸降於曹操,曹操卻沒乘勢進兵巴蜀,而只令夏侯淵與張郃兩將留守,便揮師北返,這不是曹操『智』有未逮,而是他『力』不足,可能因為有內憂的關係吧?依我看,留守兩將的才幹,並不優於我方的將帥,舉兵前往征討,應該可以戰勝。……」

法正的觀測,可以說大致是正確的。

建安二十二年,在決定繼承人之後,曹操陣營多少有點不安定,而且疫病流行,人心不穩。法正以上、中、下分說出兵漢中之利:

上,可滅賊、勤王。

中,可擴大領土於雍州、涼州。

下,可長期固守要害。

因此,切不可失天機。

張飛、馬超和吳蘭諸將奉令動員,進駐武都郡下弁縣。此地即日後的成州同谷縣,位於以塑像群聞名的麥積山之南,在當今甘肅省成縣附近。五百四十餘年後,唐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貧困交加的詩人杜甫,曾住這兒,作了七首有名的悲壯之詩。

曹操聽說張飛等人進駐下弁縣,立即派遣都護將軍曹洪前往。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二一八年)三月,曹洪大破蜀軍於固山,吳蘭戰死,張飛與馬超敗走。當時,劉備率領諸軍進駐陽平關,魏將夏侯淵和張郃激烈奮戰,劉備只好向成都請求軍援。

「應該怎麼做呢?」

接獲求援的孔明,詢問從事(郡的輔佐官)楊洪。楊洪在蜀地土生土長,出身犍為。不用說,當然是要派遣援軍,孔明問他應該怎麼做,旨在觀察蜀人的反應。

既然盟主劉備面臨危機,對方當然會回答「速派援軍」,但孔明自信可以從對方回答的態度上,看出對方是否真心。

「這可是漢中的危機,而漢中正是益州的咽喉,此乃存亡關鍵,一旦沒有漢中,就沒有蜀。這種家門之禍,當然要派出援軍。」語氣毫不猶豫,而且一問即答。

「是嗎?」孔明一邊點頭,一邊拚命抑制欣喜。他覺得自己所追求的「一體」、「和睦」終於成形了。

不久,孔明推舉楊洪為蜀郡代理太守——因為蜀郡太守法正在漢中參戰,必須有人代理。楊洪也擅長處理事務,沒多久便就任正式太守。

這只不過是一例。

劉備與諸將在戰場之際,孔明在成都緊張的程度並不亞於戰場。換作現代的話說,孔明正努力構築官僚組織,必須讓政治不會因事故或疾病少了一兩人就告停滯,他希望擺脫「人治」(靠人統治),建立「法治」(憑藉法律施行政治)。

「看來閣下是法家。」法正出征漢中之前,對孔明這麼說。

「我並非商鞅、韓非之輩,倒不如說,我討厭他們。」孔明回答。

在所謂諸子百家的各類中國思想當中,主張以法律、刑罰作為政治根本手段的學派,被稱為「法家」,以與儒家、道家、墨家、兵法家等有所區別。而利用法家思想處理國政的,當推秦始皇。

「是嗎?」法正傾著頭。孔明並不贊成他的約法三章論。

「如果我是商鞅,我會活下來給你看,……」孔明笑道。

公元前四世紀的商鞅擔任秦國宰相,厲行嚴苛連坐製法律至上主義的政治。最後因失勢而逃亡,他所投宿的客棧主人,害怕收留沒有旅行證的客人會被處同罪,而拒絕讓他投宿。商鞅受縛於自己制訂的法律,結果被處車裂之刑。

「閣下希望成為有人性的法家?」法正問。

孔明點頭。其實光是「有人性」三個字,並不足以說明孔明的抱負,但為讓法正理解,如此簡單的形容也未嘗不可。

建安二十三年七月,魏王曹操為親自征討劉備,特意離開鄴城,於九月抵達長安。戰爭持續到翌年,三月,曹操進兵斜谷。

由長安沿渭水,西行一百數十公里,在五丈原附近有武功水會流,武功水形成的河谷,便稱斜谷。斜穀道是蜀出雍州(現在的陝西、甘肅,包括長安)的重要途徑之一。

派遣至漢中的總司令夏侯淵與劉備激戰,結果於正月殉戰。曹操獲悉此事,才揮軍出長安。

劉備出陽平關,渡沔水,布陣於定軍山。蜀與魏屢屢交戰,蜀軍經常據守此地。不僅如此,十五年後,歿於五丈原的諸葛孔明也被埋葬在定軍山——當然,那時候誰也料想不到。孔明沒有參與漢中爭奪戰,留守於成都。

魏軍副司令張郃駐軍於定軍山東方。蜀軍大鳴陣鼓,佯裝攻打東方,採取聲東擊西戰術。夏侯淵中計,將大半兵力調往東方,以援救張郃,魏軍大本營防禦力當然因之單薄。蜀將黃忠遂乘機攻擊,斬殺夏侯淵。

「我不出馬還是不行。」曹操咬牙切齒。

蜀軍聲東擊西的戰術,由法正策劃,黃忠執行。由於參謀與野戰司令合作無間,蜀軍進展相當順利,魏軍因此陷於苦戰。

曹操出陣其實只是威嚇罷了。當時東吳孫權覬覦合肥、西蜀關羽正攻擊樊城,魏軍在兩者壓迫之下,無法展開正式的長期作戰。

魏軍打算運送兵糧至北山麓貯藏,西蜀黃忠領軍前往搶奪。因為久久未歸,趙雲遂率領數十騎人馬前去探個究竟。曹操大軍碰巧遇到趙雲這一小支人馬。趙雲采捨身戰法,一會兒突入敵軍陣中,打殺一番,一會兒又退出敵陣,如此不斷重複。曹操以為這是誘敵之戰,擔心追敵過深反遭伏擊,因為對方人馬太少,而且指揮官又是鼎鼎大名的趙雲,可能有伏兵。

「撤退!」曹操疾呼。

「子龍(趙雲的字)可真渾身是膽!」敵軍撤退之後,劉備如此稱讚趙雲。

在斜谷布陣的魏軍,後來因士兵大量逃亡,士氣甚為低落,曹操只好對漢中死心。

「孔明一直勸我,我想時機也差不多了……」

事後,劉備若有所思地說道。他指的是稱王的事。皇帝之下有王,王為皇帝所冊封。在漢王朝,王必須是皇族才行。漢王朝始祖高祖劉邦,曾令諸臣發誓:「異姓立王者,伐之。」漢王室為劉姓,異姓指劉姓以外,亦即只要皇族以外者稱王,則視為逆賊,必將予以討伐。高祖死後,呂后立呂氏一族為王,但呂后一死,全遭誅殺。

儘管如此,兩年前的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還是當上魏王,也就是異姓為王。但是,卻沒有人敢討伐他。

「左將軍不是宗室嗎?既然曹公可以為王,左將軍又何須客氣?大可取下漢中稱王。」諸葛孔明如此勸誘劉備。

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劉勝為景帝之子,即武帝的兄弟。從景帝死後至今,已經超過三百七十年,歷經十數代,系譜也已不真實、淮確。劉姓而自稱和漢王室有血親之緣的,必然有幾萬人。不過,劉備畢竟不是異姓。

不自量力而稱王,必受世人嘲笑。光是益州主君還不夠,若能保有漢中就夠資格稱王了。

「兆頭也不錯哦!」孔明說。

高祖劉邦在秦朝滅亡之後,受項羽冊封為漢中王。中國歷代王朝,通常以最初受封的地名為國號,漢這個國號,便是劉邦取自最初受封的漢中而定的。後來,曹家取代漢為皇帝,也是以初封的「魏」為國號。晉、隋、唐、宋都是如此。

在漢高祖建國的土地,取同樣的名字稱王——這便是諸葛孔明所謂的「好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