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雲霄之卷 第十六章 荊州三郡

由於放棄以往保有的三郡,對劉備方面而言,不能說是有利的解決方式;沒有拿回整個荊州,孫權陣營當然也心有不甘,但顧及共同敵人曹操的威脅,兩陣營都不得不讓步。

攻陷益州成都之後,劉備自稱「益州牧」。

這之前他被尊稱「左將軍」或「豫州牧」,它們都是曹操所任命的官職,現在當然已經失效了。豫州包括潁川、汝南諸郡,相當於當今河南省的一部分,屬於曹操的勢力範圍,不用說,現在的劉備已經不能踏進此地一步。不過那時候眾人還是習慣稱呼他「劉豫州」。

如今他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益州主君了。

州是較廣大的地域,其下有幾個郡,郡的長官叫太守。州有「刺史」,這個官職如前所述,本來是並沒有實際的領地,只是負責巡視州內之事,並監督各太守的施政狀況,俸祿原本低於郡太守,但不久就跟太守一樣,同屬二千石,而且,也擁有領地,成為廣大地域的行政官。由於原來「刺史」的名稱太輕了,遂改用古代官名「牧」。

諸葛孔明也由軍師中郎將升格為軍師將軍,併兼益州太守。

益州包括漢中、巴、廣漢、蜀、犍為、牂牁、越巂、益州、永昌諸郡。孔明被任命的官職,是益州這個州之下的益州郡太守。統治益州首府成都的,是益州(郡)太守,這一點很容易搞混。以現代用語來說,孔明的官職相當於參謀總長兼首都市長。這可是最高階的要職,可見劉備對他有多信賴。

漢武帝設置的益州郡,則是原來被稱為「南中」的滇國,和孔明擔任太守的益州郡沒有關係。劉璋為掌管首都行政,特別設置益州太守一職。成都本來隸屬蜀郡,所以成都這個大都市在地方行政部分由蜀郡太守負責;首都行政部分則由益州太守負責。

劉備任命法正為蜀郡太守。法正是劉璋舊政權的要人。劉備在建立新政權時,都一一與諸葛孔明協商。

孔明把荊州的家人接來,此後就落居於成都。他有意制定瑣細的法律,並嚴格實施,但遭到法正的反對。

「以前高祖入關時,僅約法三章,百姓大喜,視為德政,漢朝得以順利統治。我們的新政權應該放傚高祖,法律宜求簡素,以爭取民心。」

這是法正的主張。孔明神色黯然地搖頭,說:「這是因為秦始皇的法律過分煩瑣而且嚴苛,百姓才會歡迎高祖的約法三章。現在情況正好相反,你看看益州的情形,恕我失禮,在劉璋政權之下,幾乎是無政府狀態。成都的百姓莫不希望有個能嚴懲惡人的政府。」

「是嗎?……也許有人這麼希望,但畢竟是外來的政權,太嚴苛恐怕不好吧?……」

「我們應當處罰惡人、表彰好人。好人賜予官爵、給予高位,激發他的榮譽心,必然上下有節,成為政治棟樑。」

兩人就這樣一來一往。總之,孔明主張「嚴」,法正主張「寬」。

成都有一位奇特的人,那就是人相鑒定家許劭的堂兄許靖。許劭的秘書文波與孔明的秘書甘海一直保持合作關係。許劭的堂兄許靖為避亂世移住交州,後來應劉璋之聘,前來成都。

許劭約在建安五年(公元二零零年)去世,此後眾人發覺許靖的名聲原來是拜堂弟之賜。在鑒定人相方面,名為兩人鑒定,其實幾乎都是許劭一人的意見。許靖根本只是個無能的讀書人。

但是,劉璋仍然延聘許靖來成都,因為他是劉璋喜歡的那一型。換句話說,他是有名氣的人。不管內涵如何,只要是名人就好。劉璋以延聘名人為幕賓而自豪。

「甭提啦,文休(許靖的字)這個人!何況也年紀一大把了。」

孔明反對起用已過七十歲的許靖。如果說他有能力,那還另當別論,問題是他只有虛名,完全不具任何事務能力。

「文休不行啦,我也覺得他這個人不行。……」

劉備也這麼說。其實在圍攻成都期間,許靖也曾自城內表示願意充當內應。由密使口中得知,許靖這個人似乎只在乎保住自己的性命。劉備不喜歡這一點,他不信任許靖的人格,豈能讓他擔任新政權的要職?但是,法正持不同的看法。

「兩位認為文休一無是處嗎?」

法正問劉備和孔明。劉備回道:「他毫無內涵,徒有虛名罷了。」

「益州牧(劉備)說他一無是處,文休不是擁有虛名嗎?」

「虛名是虛名……」

「虛名也是一種名聲啊!」

「也許吧!」劉備點頭。

「現在益州牧如果不用文休,世人會怎麼說呢?連中原知名的許靖都不用,人家會認為新的益州牧心胸狹窄。」

「人家怎麼認為都無妨。」

「不!不!人家不僅這麼認為,還會這麼說,說劉益州沒什麼了不起。……」

「這樣我會生氣。」

「不只生氣,益州可能招攬不到好人才。」

「這樣就不好了。」

「有句話說『始於愧』,益州牧何不『始於文休』?」

劉備陣營一直苦於缺乏人才,雖然有關羽、張飛、趙雲等能力高強的野戰將領,但卻缺乏參謀、行政的人才。劉備之所以至隆中盡三顧之禮迎聘孔明,便因為這個緣故。此後即將正式經略益州和荊州,進行三分天下之計,更需大量補充文官。

戰國時代,燕昭王想延攬人才,便找郭愧商談,郭愧說:「就先從愧開始吧!」言下之意是,大王如果連我這種沒才能的人都予以優惠,那全國有能的人才就會爭先恐後前來。昭王採納他的意見,果然人才聚集如雲。

「是嗎?要從文休開始?」

劉備苦笑。他由豫州牧改稱益州牧,但仍然使用「左將軍」這另一個稱號。漢代官制,三公九卿相當於現代的閣僚級,前、後、左、右四將軍與九卿同格,各自可以開「府」,擁有自己的執行機構。府的文官之長長史,為千石之官。劉備任命許靖為「左將軍長史」。

本來這個官職應該待在首都洛陽的,卻破例讓他留在益州,因此等於是個閑職,但名義上卻很好聽,正適合擁有虛名的許靖。

益州政權的主要名單如下:

諸葛孔明——軍師將軍、益州(郡)太守

法正——揚武將軍、蜀郡太守

張飛——巴西太守

趙雲——翊軍將軍

黃忠——討虜將軍

糜竺——安漢將軍

簡雍——昭德將軍

孫乾——秉忠將軍

馬超——平西將軍

黃權——偏將軍

龐義——司馬

李嚴——犍為太守

費觀——巴郡太守

董和——掌軍中郎將

劉巴——西曹掾

伊籍——從事中郎

彭漾——益州治中從事

其中的董和原本在劉璋政權下當益州太守,頗有人望。黃權和李嚴也在劉璋陣營,曾與劉備交戰。費觀是劉璋母親的親戚。彭漾曾遭劉璋處罰。劉巴理當是劉備的宿敵,在劉備往荊州擴張勢力之際,湖南人士紛紛投入其麾下,唯獨劉巴跟隨曹操,因為無法返回中原,便經由交阯(越南)進入蜀地,加入劉璋陣營。

最反對讓劉備進入蜀地的,就是劉巴。

但是,攻擊益州城時,劉備卻對全軍下令:「凡是殺死劉巴的人,誅殺三族。」意在保護劉巴,劉備極想拉攏昔日不選擇自己而選擇曹操的劉巴入幕。

也就是說,益州的人事打破了個人恩怨。

諸葛孔明位居蜀新政權中樞的正中央。

雖說孔明主張「嚴」,法正主張「寬」,但實際施行起來也未必如此。

法正本來就是劉璋陣營中的不滿分子。雖然由新都縣令升至軍議校尉,劉璋卻未曾諮詢過他。法正的祖父法真是名人,劉璋只不過滿足「法真的孫子在我麾下」這種虛榮心罷了。

法正在名義上滿足劉璋的虛榮心,事實上卻受到冷落——至少法正有這種感覺。法正為此鬧彆扭,情緒也顯現在言行上,難免引起別人的不快。

「這傢伙在誹謗我……」只要有人冷落了他,法正便如此妄下斷語。

劉璋是個不太有主見的人,通常都會聽從別人的意見行事,也難怪法正有這種想法。

「不可以讓法正擔任要職,那太危險了。他的人品不怎麼好。」

對劉璋說這種話的,絕非一二人而已。

迎奉劉備、獻上益州的功臣,是法正和張松。如今張松被斬,當屬法正功勞最大,因此,才能當上蜀郡太守這個要職。事情總算有個好的發展,然而就任要職的法正,卻開始展開報復。

《三國志,法正傳》寫他:睚眥之怨莫不報復。意思是說,就連被瞄一眼的小怨也要報復。而且不僅在人事上報復,法正也實際殺了幾人。有人看不過去,便向孔明進言,請他叫法正收斂一些。

「關於我們入蜀之前的事,本來是不該提的……」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