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雲霄之卷 第十四章 兵家必爭之地

周瑜耐不住孫權對曹操畏首畏尾的樣子,遂由江陵下長江,至京口會見孫權,提出西征之計。「不拿下蜀地,就談不上天下大計。」想起這個主張,孔明覺得周瑜彷彿近在身邊。

蒸水古時候似乎寫成「承水」,它由湖南邵陽縣東南的耶薑山流出,里併合武水,再與湘江匯流。武水一名清揚水。臨蒸縣位於蒸、武兩水交匯處,由此至湘江僅二十幾公里。

在臨蒸定居的諸葛孔明,便利用水路和各地聯絡。水路雖然四通八達,非常便利,但是較費時間。

人一旦處在偏僻之地,就深切感受到情報有多重要。

諸葛家以前的管家甘海,雖然年紀大了,身體卻仍然硬朗,他住在交通要衝武昌,經常搜集各種情報,傳遞過來。負責聯絡的,則是昔日豫章郡佛教集團領袖徐習之弟徐季,他擁有為數眾多的信徒。信徒都樂意效命,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所做所為有助於宣揚佛法。這也是徐季告訴他們的。

「日子過得真祥和。如果能這樣過下去,就沒什麼好抱怨的了。」

妻子綬頗樂於過臨蒸的平穩日子。

「這可不行啊!現在表面看來祥和,其實搖搖欲墜,這種祥和不知什麼時候會瓦解。我希望能從根本遏止它的動搖,因此,才投入劉公麾下。……」

孔明這麼說並非在責備妻子。他堅信妻子理解自己所做的事,只是,他希望能將表面的、短暫的和平,變成真正的和平。

其實,孔明毋寧認為妻子的話是在催促他。雖然過著平穩的日子,但孔明的妻子總是在做些事情,即使說話當中,手也不曾休息。

「這次在做什麼東西?」孔明看著妻子手邊的東西。

「我想用它來應付很多客人上門的時候。」綬回答。

「什麼東西啊?」孔明看不懂那東西。

那東西用木頭做成長方形的框,木框里鑲了一排細木條,她正在將木條的前端一根根削尖。

「這道具可以很快做出水引餅。」綬回答。

「喔?水引餅?」

「水引餅」就是最早的麵條。在和孔明同時代的一位名叫傅玄的人的著作中,已經出現這個名詞。五世紀的《齊民要術》如此記載它的製法:將麵粉團拉成筷子那麼寬,一尺一尺切斷,浸在水中,用手指搓成韭菜葉那麼薄,再放入鍋中煮。過程相當麻煩。

「你看!」

綬事先已將麵粉和成麵糰,她將麵糰放在大飯桌上,用木板壓成扁平的圓狀,然後用她所製造的木框按壓,再慢慢拿起木框。木框有一尺多長,木框按壓的範圍內,由於木框和框內的木條前端呈尖細狀,一下子就切出大約十條一尺長的麵條。一大塊圓狀麵糰可以壓製三次。

「哦!一下子就做出這麼多來!」孔明很驚訝。

「不管突然來了多少客人,大概都來得及淮備。」綬笑道。利用這個東西,只要淮備滾水,很快就可以煮出一桌面來。

「沒想到你個頭這麼大,手居然這麼靈巧。」

「個頭大小和手靈不靈巧沒什麼關係。以前常有一次來好多客人的情況,我還在淮備東西要給他們吃,他們人就走掉了。……所以,我一直在想怎麼樣才能弄得快,只要用心思,一定就有方法。我一直想怎麼樣才能又快又多,自然就想出東西來了。」綬若無其事地說。

「只要用心思嗎?……」孔明仰望著天井。他正在思考未來幾年的事。

三分天下之計,前提必須先拿下荊州和益州。現在劉備才擁有荊州的一半。荊州北部有曹操派遣的樂進駐守襄陽,作為南下的踏板;荊州中部則有周瑜坐鎮江陵。

對此不講究對策不行。但是,如果只拘泥於眼前的事,將會誤了大計。

孔明甚至盤算到拿下荊州剩餘部分和益州以後的事。

想揮師出益州和曹操對決,必須出漢中北伐。這條路號稱「蜀棧道」,古來被視為天下之險。其後,李白曾有詩曰: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所謂棧道,是在狹窄險峻的道路鋪上木板或圓木,必須利用「棧」(木板、木條)填補,才能勉強通行。

四百餘年前,項羽和劉邦相爭時,受封於漢中的劉邦,進入其封國之後,便立即燒掉棧道。只要燒掉勉強可通行的棧道,大軍便無法通過。《史記》記載張良唯恐項羽猜疑,而向劉邦做此建議。劉邦之所以燒棧道,是想昭示天下他甘於留在漢中,對中原已無野心。其實棧道既然是人造的東西,再怎麼燒,人還是可以重新把它造好的。不過,「焚燒」這種戲劇性的動作,多少具有減輕猜疑的效果。

孔明正在思索要如何讓大軍通過蜀棧道。

靠兩條腿走路的士兵沒什麼問題,問題在於輜重的運送,大型車輛勢必無法使用。但車輛小,運送力就相對降低,運送效率恐怕無法提高。

孔明邊盯著妻子的臉邊思考。

「怎麼啦?一直盯著人家看,心裡怪不舒服的。」綬蹙著眉頭說。

「漂亮啊!今天你特別漂亮。所以我才盯著你看。」

「說這種話才令人更不舒服呢!……到底怎麼了嘛!」

「對了!」孔明一拍膝蓋。

在狹窄的棧道正中央挖一條深溝,然後使用單輪推車,推車的裝載台盡量做寬一點,如此就可以大量運送了。容納車輛的路溝愈深,車子勢必更安定。

「現在的車輪恐怕沒法使用。……必須改良車輪才行。……」

孔明的視線由天井降至地板,喃喃自語。

綬想了一想之後,又馬上動手做水引餅。孔明自言自語已是稀鬆平常的事了。

赤壁之戰兩年後。

戰爭翌年——建安十四年(公元二零九年),孫權之妹嫁給劉備。她此去公安似乎是為監視劉備的。

隔年的建安十五年,曹操在鄴城建造銅雀台,顯示他的力量仍然強勁,劉備去京口向孫權要求荊州八郡未果,主要是因為周瑜強烈反對,周瑜建議軟禁劉備,供他美女、玩物,予以架空勢力,但未被孫權採納,劉備得以歸返公安。扣留劉備,必然導致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把長江流域弄得擾嚷不安。這正中北方曹操下懷。

周瑜耐不住孫權對曹操畏首畏尾的樣子,遂由江陵下長江,至京口會見孫權,提出西征之計。孔明在臨蒸獲悉此事,嘆道:「聽說周郎患病,其實何苦如此勉強呢?」

孫權陣營內部評估曹操的實力,有很大的歧見,原因主要來自赤壁之戰的戰果評估。

赤壁之戰的總指揮周瑜當然視此為大勝利,而沾沾自喜。他的看法是,既然已經給予曹操致命性的打擊了,短期內曹操勢必無法發動大型的軍事行動,因此,現在正是西征取下蜀地(四川省)的良機。

與此相對的,魯肅大為高估曹操的實力,他認為赤壁之戰曹操所失去的東西——例如被燒掉的兵船等——是他來荊州之後奪取的。孫、劉兩軍沒能攔截、殲滅曹操軍,並沒有給予致命的打擊。曹操還命令樂進駐守襄陽,並在鄴城建造銅雀台。最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大力擴展軍屯,目標無疑對淮南方的東吳。如果現在西征,對曹操才真是良機。當前東吳應該將荊州讓予劉備,增加曹操的敵人,並集中力量防犯曹操軍南下正面攻擊。

魯肅的主張正好與周瑜相反。

周瑜來到京口,極力向孫權遊說自己的方策,孫權為之心動。

「曹公之憂乃心腹問題。」周瑜如此說道,他認為赤壁戰敗已動搖曹操的根基,建造銅雀台只是示威罷了,根本無法大舉南下。

「將軍(孫權)應當溯長江,直取蜀地。主君不妨派遣奮威將軍(孫權堂弟孫瑜,丹陽太守)和屬下擔負此任務,先里並下漢中的張魯,然後由奮威將軍負責征蜀,並與涼州馬超連手。屬下則返回,與將軍(孫權)據守襄陽,一旦攻下曹操,北方中原之地,盡歸東吳矣!」

周瑜說得頭頭是道,不過,打動孫權的,還是他那滿腔的熱血。周瑜在赤壁之戰的雄風,仍然留在孫權的腦海里。

「我懂了。你就著手淮備吧!」

孫權決定西征的消息,很快就傳到臨蒸的諸葛孔明耳中。

孔明抱著雙臂,現在他最先要考慮的,是立即籌措軍資,他思索各種可能的情況,也許孫權會要求「妹夫」劉備參與西征,這個可能性最大,不過,西征的實權必然掌握在孫權手中。

周瑜認為曹操陣營已然疲敝,可能會傾力西征。但是,孫權還是畏懼著曹操,可能會命令劉備攻打襄陽,以防曹操正面南下。

無論情況如何,劉備陣營都需要資金。由於湖南諸州已排除中間的榨取,稅收已增加了相當數目。

「如果我方先孫權一步,展開西征,情況又是如何呢?」

孔明一一盤算如果這麼做,會出現何種反抗。

劉備陣營要獨力取下蜀地並不難,一年來孔明一直研究、觀察蜀地,因而有此信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