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雲霄之卷 第十三章 貌合神離

劉備終非省油的燈,他對孫權說:「我告訴關羽和孔明,此番前來京口會立即返回,我擔心回去晚了,他們恐怕會找我。」所謂「恐怕會找我」,言下之意是「恐怕會採取軍事行動」。

劉備、孫權聯軍為赤壁的勝利而興奮,幾乎是在陶醉的狀態下追擊敗逃的曹操軍,就像追逐受傷獵物的獵人一般,興高采烈地西進華容道。

唯獨諸葛孔明不露喜色。

「這次的追擊實在痛快!」在馬上起伏躍動的張飛,抖動滿腮虎鬚說道。

「那麼痛快嗎?」騎馬並列的孔明問。

「當然痛快啰!你看,咱們不是這樣休休地追擊嗎?」

「我們休休地追擊,是因為敵軍休休地逃。」

「這當然了……」張飛點頭,他並不知孔明為何不高興。

因為重大的情報來得太遲了。東進華容道的曹操殿軍曹丕隊,一邊修補道路一邊行軍,所以晚到集合地點——這個情報在從赤壁展開追擊的前一刻,才傳至孔明耳中。

「糟了!」孔明皺起眉頭。

將天下萬民救出戰火的第一階段,就是「三分天下」。為實現這一點,必須在此刻給予過分龐大的曹操勢力決定性的打擊。

在赤壁所攻擊的曹操的水軍,他們原本是荊州的水軍,根本沒辦法予以致命的打擊。唯有捕捉、殲滅敗逃的曹操軍,才算得了勝利。然而,曹操軍卻溜得意外的快。其實也難怪,因為曹丕早已準備好退路。

曹軍擺脫劉孫聯軍的追擊,逃入江陵城。聯軍在華容道擊斃和俘虜的曹軍,幾乎都是病患。

「戰果輝煌!」張飛等人高聲歡呼,孔明卻轉頭不看這個場面。他覺得自己被曹丕這個小夥子給擺了一道。

曹操令征南將軍曹仁和橫野將軍徐晃留駐江陵城,為圖他日再舉,揚師北去。途中,又令折衝將軍樂進留駐襄陽。換句話說,曹操雖然北歸,但在重要據點都留下守備軍。

劉孫聯合迎擊曹軍南下,時間也很緊迫,幾乎沒約定戰後的事宜。不過,擊退曹軍功勞愈大者,分得的戰果當然就愈多。赤壁之戰孫軍的功勞遠較劉軍大太多,劉備陣營多少顯得有點焦躁。孔明勸諫將兵說:「不可急功,當前我們最重要的是,要盡量避免無謂的犧牲。切不可為眼前之功動心。」

走華容道中途必須渡過夏水。

曹軍渡完河後,當然會燒掉船隻。向附近民家打聽的結果,得知曹軍東進時,殿軍指揮官已經事先安排舟船,停靠在東岸。

曹丕的撤退準備已經做到這種程度,當然不會被追到江陵。孔明以掌遮陽,看著因數日前下雨而水量大增的夏水水流,突然背後有人叫道:「孔明兄!」

孔明回頭一看:「哦!是你!」

孔明不自覺地伸出雙手,緊緊握住對方的手。

只見對方眼睛清澄,目光柔和,被太陽晒成淺黑色的臉孔,露出爽朗可人的微笑。雖然時近十五年,孔明依然記得這張臉孔。說得正確一點,他記得駐留在這張臉孔上面的該位男子的母親面容。而且記憶深刻,絕對忘記不了。

「母親可好?」孔明問。

「非常健朗。」對方回答。此人正是孔明繼母帶過門的兒子張怡,從小書就讀得好,應該比孔明大兩歲。眼前則身著文官服飾。

「這最好不過了。」孔明說,覺得喉頭有什麼硬住似的。

前陣子,孔明出使柴桑的孫權陣營,晤見哥哥瑾,才剛聽說母親安康無恙。不過,那時候並沒提及張怡。因為當時自己是正式而且緊急的使者,兄弟二人都盡量避免談私事。不過,數年前曾聽往來於江東和襄陽之間的甘海提到,張怡出仕東吳,擔任主簿,評價相當好。

「母親只是擔心戰亂。」張怡說。

「是擔心戰場上的兒子?」

「兒子?不!母親擔心的,毋寧是孫子。母親似乎擔心孫子們將來長大了,戰亂還沒結束。……子瑜(諸葛瑾)兄的小孩,還有過到您那兒的小孩,以及我的小孩……,光是他們,都夠母親操心的了。」

「是嗎?……」孔明覺得眼角濕熱起來。

「得實現三分天下之計才行……」這是解消母親心憂的唯一方法。

在第一階段,孔明已經嘗到挫折。雖然就與孫權結盟成功、擊退曹軍而阻止曹操統一天下這件事來說,未必算是挫折,但赤壁大勝並沒有給予曹操致命性的打擊。

如今曹軍經由這條夏水西方的華容道,此刻正經江陵移進。聯軍方面涉渡夏水相當困難,要截擊敵軍主力已不可能。

「你可真魁梧啊!」張怡說。

在陽都分手的時候,孔明十四歲。雖然孔明從小個頭就很大,但大他兩歲的張怡當時還是比他高一些,但現在張怡的頭卻只到孔明耳際。

「好好珍惜性命!」孔明說。

「孔明兄才應保重。我僅是區區主簿,孔明兄上戰場的機會比我多的是,請多珍重。……這也是為母親。」

張怡說著,再次緊握孔明的手。

所謂主簿,是書記官,通常都在後方的司令部。孔明則負責部署整個劉備軍,站在第一線的機會當然不少。

「你也為母親多珍重。」孔明回以同樣的話,並回握張怡的手。

這時候孔明突然覺得空氣間飄蕩著繼母的香味。回想起來,在泰山和陽都時幾乎都不曾站在繼母的身邊過。

「那,這股香味又是什麼呢?」它似乎發自生命的根源。

晚秋和煦的陽光停留在張怡白皙的面孔上。

曹操令曹仁和徐晃駐留江陵,揮師北去後,孫劉聯軍好不容易才抵達長江一線,得以仰望江陵城。

此時,隸屬孫權軍的甘寧脫口說道:「西方有座夷陵城,先取下再說!」

夷陵位於現在湖北省宜昌市一帶,由江陵往西約一百餘公里,據說是戰國時代楚國的王陵所在。

「應該斷絕敵方往西的退路。……」

周瑜說。聯軍打算由東進攻江陵。只要特遣隊佔據西方的夷陵,至少就能讓敵軍無法往西逃竄。南方是長江,所以只能往北方撤退。

「我軍想參與攻擊夷陵的行動。」

孔明提出此要求。

「我已經對我軍下了進擊的命令。」

周瑜對劉備軍的「好意」,並不領情。

「甘寧的兵力太少了!」孔明說出意見。

「夷陵是座空城,沒有敵軍在,甘寧的軍隊足足有餘了。」周瑜堅拒劉備軍。

「我了解了。」孔明讓步:「不過,如果需要幫助的時候,就讓我軍先趕往夷陵。」

「就這麼約定。」周瑜說。

甘寧率領一支小軍佔領沒有軍隊的夷陵。但是,曹仁立即動員大軍,反攻夷陵。夷陵的甘寧遭曹仁軍包圍,只好向總隊求援。

各方陣營之所以獨鍾夷陵,是有原因的。

夷陵面向長江,由此往西上溯約五十公里,即可進入西陵峽。此峽與巫峽、瞿塘峽並稱「三峽」。

三峽正是荊州和益州的分界線。益州乃巴蜀之地,也就是現在的四川,歷任南陽太守、太常卿的劉焉受命為益州牧,建立了地方政權,此地儼然成了獨立小王國。如今劉焉已死,其子劉璋當權。

據說,劉焉厭惡中原的動亂,希望謀得偏遠邊境的官職,起先運用關係想擔任交阯牧。交阯即現在的越南,公元前二世紀漢武帝在此設交阯郡以來,一直隸屬中國版圖。但是,侍中(侍從官)董扶說:「益州有天子之氣。」劉焉急忙將目標由交阯改為益州。

當時的人相信「氣」。一般人認為擅長看「氣」的人可以預言天上、天下的森羅萬象。劉焉聽說益州有天子之氣,便想去益州,可見劉焉本人想當天子,野心相當大。

《三國志》評劉焉的兒子劉璋說「非人雄」。由此不難想像其缺乏乃父的野心與霸氣。

不過,益州土地豐沃,有「天府」之稱,而且劉焉遺下為數可觀的精兵。劉璋並無運用此遺產的才幹,便打算依附天下的實力者。

依諸葛孔明的三分之計,只有荊州是不行的,他盤算必須合里並益州,才能與曹操、孫權對抗。只要佔據益州的出入口夷陵,便可以用它作為接收益州兵力的踏板。因此,孔明才想加入夷陵的攻擊行動。周瑜當然知道孔明的用心。

業已進入江陵的曹仁一聽夷陵失陷,便以大軍相向,也認為接收益州兵力是一雪赤壁之恥的踏板,不可任由敵方奪取。

益州雖然想找人依附,但有唯獨曹操不可的傾向。以前益州派遣使者去曹操那兒,最早的使者名叫陰溥。為此,曹操予以優遇,賜劉璋為「振威將軍」。益州方面特別派遣張肅以益州兵三百做為謝禮,進行示敬謁拜。曹操這邊當然也以大禮回報。此次益州又派遣張肅之弟張松前去。

張松抵達荊州時,曹操已經攻陷襄陽,勢如中天。

此時曹操已不將益州看在眼裡。曹操認為統一天下已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