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在天之卷 第九章 三顧之禮

自比管仲的諸葛孔明,大可以選擇主君,但他卻選擇懷才不遇的亡命將軍。劉備表達萬分感激後,又附加一句:「我會竭盡所能成為桓公。」

諸葛孔明有事到襄陽去。

「沒想到卧龍先生過隱居的生活,還這麼忙碌。聽說他弟弟已經娶妻了。」

劉備聽徐庶說孔明出去了,訕訕地說。這之前。他聽說孔明為弟弟均娶妻的事忙得很。後來,劉備在新野聽到諸葛均娶林氏女兒的消息。

「大哥倒知道得很清楚。」關羽說。

劉備一直很留意諸葛孔明這位青年,卻又不想讓部屬看出這件事,就連對經常來訪的徐庶姓名,當著部屬的面也假裝記不得。現在卻對連一面都未曾看過的孔明,居然連他弟弟娶妻的事都知道,難怪關羽覺得有點意外。

「偶然聽說的。」劉備若無其事地說。

「聽說明天會回來。」徐庶說。

「那麼,後天再去拜訪他。」劉備說著,打了一個小呵欠。

「還要在這裡待到後天?」張飛不悅地說。

「反正新野也沒什麼要緊的事。」

「要是曹操從烏丸那邊折回來該怎麼辦?劉公不也是這麼認為嗎?」張飛說。

「曹公應該不會如此莽撞行事。」

「是嗎?」張飛漲紅著臉,都起嘴唇。

「好好看書吧!在新野可沒法這麼悠哉看書呢!」關羽笑道。

劉備自來荊州當劉表的客將,駐屯新野以來,很勤於看書,他也曾學著讀、書(寫),但真正稱得上「讀書」的,是過了四十歲以後的事,可以說是晚學。劉備起先還覺得難為情,這陣子卻有自信了。因為他和同樣年齡層的士大夫談論經史時,發現他們大抵上都是在二十多年前讀這類東西,有的人拚命想記起所讀過的文章內容,卻已經不復記憶了。

二十年前,劉備當馬商的保鏢,後來加入討伐黃巾軍,哪能讀什麼書?而這之前,他還靠織蓆賣鞋為生。好不容易學習文字,但學的也是一些起碼的東西。他過四十歲才正式讀書,所讀的經史印象還非常鮮明,而且已累積各種人生經驗,可以和書籍的內容相對照,理解更加深刻。

「左將軍有思想又有學問啰!」

以劉表為首的荊州士大夫,起先看不起劉備是卑賤出身的武人,後來意外發現他似乎還有點教養,逐漸對他刮目相看。

年輕時,劉備懵懂地讀書,現在讀書則有明確的目的,為的是想在這個亂世存活下來。為存活就必須不斷向前邁進。對目前左將軍的身份來說,前進就意味著往爭霸天下邁進。這種對淮焦點的讀法,讀書的人也覺得興趣盎然。因此,讀書量也增加了。連張飛也擔心起來:「大哥到底怎麼回事?」

然而,這一陣子,劉備在新野已無法悠然讀書了。因為四十八歲的他,這才當父親。

「我的妻運不好。」

劉備經常如此嘆道,他已有幾位妻子過世,他當上豫州牧,住在小沛的時候,納甘氏為側室。正妻經常當人質,一直很辛勞,可能因此短壽吧!亡命荊州之後,甘氏總算安定下來,第六年好不容易生下一個健康的男孩。

劉備異常疼愛小孩,甚至捨棄讀書的時間,去疼逗小孩。

「老大回新野,還不是看小孩,這樣倒不如暫時留在隆中。」

關羽心裡這麼想。

「該不會要在這兒過夜吧?」

關羽只見劉備走到愛馬旁邊,拍打馬鞍,就要跨上馬,便開口問道。

「我們去卧龍先生那兒。」劉備回答。

「孔明不是外出嗎?」

「聽元直(徐庶)先生說,孔明夫人和他弟弟夫婦好像在家。」

「我們不是要留到後天,再去見孔明的嗎?」

「沒錯。」

「那為什麼現在……」

「我們必須盡到禮節。這樣好嗎,今天我們就當做不知道孔明外出而登門拜訪。」

劉備已經跨上馬。關羽和張飛等部屬急忙做動身的淮備。

當天,諸葛孔明隆中的草廬中,除妻子綬和均夫婦在之外,難得姊姊鈴也回來了。

就在劉備主從一行造訪草廬前一刻,鈴獲知此事。徐庶特地派遣擅於騎馬的人,走捷徑趕至孔明的草廬通知。

「真抱歉!舍弟為養子的事情,到襄陽去了。」

鈴低頭向劉備說道。

「喔?養子?」

「是的,孔明一直沒能生子,江南家兄連續生男孩,所以……」

「幾年了?」

「左將軍來荊州的前一年,民女才嫁進來。」這次換綬回答。

「那我可更久啰!我今年才生子,可不要放棄!」

「是的。」綬低著頭。

「對了,孔明先生什麼時候回來?」

「明天。」

「那麼,我後天再來。」

劉備一行離去。

「左將軍大人明明知道阿亮不在的。綬,你對此事可有覺悟?」

等到劉備一行的馬蹄聲消失了,鈴才對弟媳婦說。綬用力點頭說:「阿亮有他的打算……我也希望讓他做他心裡想做的事。」

「這也對,你的心意我也感覺得出來。這孩子從小就……」

鈴覺得眼眶熱了起來。

——三顧之禮。

後來孔明在《出師表》中,自己提到這四個字,換句話說,劉備三次造訪草廬才見到孔明。

劉備明知孔明不在還登門造訪的翌日,天降大雪。孔明冒雪回家,當晚便發起高燒。

第二次造訪,劉備聽說孔明發燒,不願打擾,就要告退。

「大人特意來了,民女請孔明務必出來拜見大人,孔明整裝的時候,請大人稍候。」

鈴說道。劉備卻說:「不要勉強孔明先生。我還會再來。」

於是當即告退。劉備有意延攬孔明為幕僚,因此想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好好評估一下對方,現在孔明又生病,情況不太適合。

隔一天,劉備第三度造訪,這才見到孔明,孔明已經完全復原了。

「我從元直先生那兒聽到關於先生的種種。聽說先生對管仲和樂毅甚為傾心,請問感佩之處何在?」劉備問。

「管仲出仕齊桓公,助他成為諸侯盟主。齊國能防止楚國北上,讓百姓和平度日,這是管仲輔佐之功;沒有管仲,就沒有桓公。尤其,葵丘之盟更是管仲最高的功業。」孔明回答。

葵丘是春秋時代靠近宋國首都的一個地方。公元前六五一年,諸侯在此會盟。位於南方長江流域的楚國日益強盛,黃河流域的諸侯受到威脅,為此思索對應之策。在這個國際會議上,擔任盟主、也就是主席的,是齊桓公,輔佐齊桓公的,則是管仲。

葵丘之盟是依照管仲的想法商定的。它不是軍事同盟會議,而是以齊為首,鄭、衛、魯等諸侯議決各國互通的憲法。諸侯當然各自獨立,各有其特殊的情況,想要超越這一點,確立共同的倫理基礎,必須仰賴超乎軍事同盟的力量。這便是管仲的想法。

——誅不孝,不易樹子(後繼者)。

——尊賢育才,顯彰有德者。

——敬老慈幼,不忘賓旅(外國人或旅客)。

關於這類約定,各國應當都無異議。

——士無世官(官職不世襲),官事無攝(不兼任)。

這一項就有點問題了,不過,站在君王的立場,不讓臣下世襲,集中權力,可以鞏固自己的地位。黃河流域諸國只要一國有蕭牆之爭,就會立即影響其他國家,這一項可以說是為了防杜蕭牆之爭。

——防無曲,糴無遏。

不可破壞或變更黃河的堤防;不可妨礙糧食輸入,換句話說,就是禁止水攻和攻擊兵糧。這是人道的約定。遵守相同遊戲規則的諸國,同夥的意識勢必日益增強。國與國之間的小紛爭減少,百姓也可免除災厄。

合作超越國度,眾國結為一體。——管仲藉由輔佐齊桓公,完成此大業。

「傾心」是由仰慕、尊敬,產生放傚的意念。

「先生應當也有『救庶民之苦』的願望。」劉備說。

「不只在下,身為士大夫者必定都有此願望。」

「衡諸天下,可有與齊桓公相當的人物?」

「這是個難題。」孔明笑著回答。

「那麼,我也不先問誰可與桓公相比,我想請教先生,如果桓公重生於今世,他當如何?」劉備改變問題。

「會先尋找輔佐的人吧!他應該尋找管仲。」

「假設找到管仲,先生認為管仲要如何進言?」

「建議佔領土地。沒有地方盤據,就不能完成大業。當今之世,不打仗就不能佔領土地。」

「要和誰打仗?」

「有兩個人不可與他打仗。」

「哪兩個人?」

「曹操和江東的孫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