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起了個五更,趕了個晚集 多米諾骨牌

8月6日,馮玉祥在隴海線上發動全線總攻,時稱「八月攻勢」,其攻擊重點並非柳河,而是寧陵。

攻勢發起時,中央軍在寧陵方面的很多主力部隊已被調去津浦線,填補空白的多為新練部隊,缺乏陣地戰經驗,遭到猛烈進攻後,稍遇挫折,就因不能沉著應戰而潰退下去。

旗開得勝,不由得北方的政客們不欣喜。8月7日,雖然馮玉祥、閻錫山均因指揮軍事而雙雙缺席,但擴大會議仍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得以正式召開。會議選舉汪精衛等七人為中央常委,汪精衛同時出任組織部秘書主任。經過一番酸甜苦辣的爭鬥,這位常常自稱「生平不識畏懼」的「革命家」終於如願以償地坐上了黨魁之席。

第二天,改組派又在北平中山公園為他們的精神領袖舉辦了歡迎會。大會主持人在致辭中稱,汪精衛的到來,「如同增加我們前線二十萬兵力」。

當年孫中山從歐洲帶來了革命精神。致辭中說,汪精衛這次到北平與之相仿,「也是帶來革命的精神」,「汪先生到了以後,倒蔣問題即可解決,國民革命即可完成」。

汪精衛北上以及擴大會議的召開,雖然沒有主持人說得那麼玄乎,但至少在精神上對反蔣陣營是一個極大的激勵。就在會議開幕之日,太原張燈結綵,學生提燈遊行,以示慶祝。人人都認為蔣介石必定失敗,南京政府必定垮台,由擴大會議產生的新政府也必定會有一番新氣象和新作為。

閻、馮極力拉汪並促成擴大會議,是因為知道軍事無法脫離政治。不過歸根結底,軍事仍是第一位的,若無戰場上的勝利,一切皆無從談起,這也是閻、馮不得不缺席他們企盼已久的擴大會議的主要原因。

8月上旬,青紗帳已布滿田野,對面都不能見人,十分有利於西北軍發揮其擅長夜襲近戰的特點。可是正當西北軍浩浩蕩蕩,以排山倒海之勢向蔣軍陣地撲來時,滂沱大雨突然不期而至。

連日大雨令河渠暴漲。部隊冒險爭渡,往往才走到半途,就被洪水所淹沒。一時之間,槍炮雷雨震撼之聲與士兵喊叫呼救之聲混雜一片,真可以說是地動山搖,而且最奇特的事情是,炮響則雨來,聲停則雨止。

西北軍中,孫良誠、吉鴻昌部一向最被看好,也因為過於矚目,蔣介石特地將從平漢線上調來的上官雲相配置在了孫、吉對面。上官雲相部雖是雜牌軍,卻很能打仗,一直憑藉堅固陣地死守,加上連日大雨,孫、吉整日掙扎在泥濘之中,以致進展緩慢。

上官雲相久經戰陣,善於用兵。就在孫良誠部一度要有所突破時,他主動利用天時,率部星夜掘土作為胸牆,然後引河水入壕,成功阻止了孫部的進攻。

設若馮玉祥能聽取張樾亭的建議,集中兵力在一個點上發動進攻,即便兩個上官雲相也守不住陣地,但兵已分出,沒法再收攏,馮玉祥只得提前動用本來作為預備隊的宋哲元部,以協同孫、吉作戰。

在「八月攻勢」中,閻錫山並沒有敢在給養上加以剋扣,卡西北軍脖子的恰恰是他們自己。西北軍的運輸工具大多是原始的民間大車:以四個木車輪托一個古戰車式的木槽,前邊用幾頭牲畜拉。一個馭手負責趕車,車後兩側還要再跟兩個人,這兩個人手持木橛,一旦大車轉彎,就要用木橛幫忙,以保證後面的車輪能順利轉動。

這種大車在晴天還湊合,到了遍地泥水的環境下便寸步難行。宋哲元上去後,不但沒有能給孫、吉幫上大忙,還加重了運輸的負擔,弄得補給更加不濟。

西北軍中不斷出現斷糧的情況,即便運到的糧食也以霉濕腐爛者居多,這大大影響了西北軍的戰鬥力。上官雲相則抖擻精神,以一敵三,就是不肯稍作退讓。

本來馮玉祥還布置了一支騎兵,也就是鄭大章騎兵集團。他想用騎兵來襲擾蔣軍後方,甚至重演一把奇襲歸德飛機場的好戲,但這一計畫也因為大雨不停,騎兵行動受到阻礙而泡了湯。

依靠上官雲相的突出表現和雨季的幫忙,蔣軍終於在寧陵一線擋住了西北軍的攻勢。也就從這個時候開始,上官雲相以雜牌軍將領的身份,越來越受到蔣介石的信任和重視。

在西北軍對寧陵方面發起猛烈進攻的同時,晉軍和石友三部也兵進柳河,柳河外防線的多處要點已遭突破。柳河、歸德均岌岌可危,而蔣介石在柳河已基本無兵可調,只有附近的兩個營可用於防守。

鑒於情形危急,蔣介石一面分電各將領務必守住各自據守的城池,並宣布敵軍來攻時能固守不失者,即官升兩級,賞銀五萬元;一面在柳河召開軍事會議,準備從隴海正面及歸德以南退卻,以縮短戰線。

在這次軍事會議上,總參謀長楊傑認為在敵人攻勢正猛的情況下撤退極為不利,還是應繼續苦撐數日,視情況的發展,再尋找退卻的有利時機。

「楊大炮」雖短於實際操作,但他就和三國時的那個馬謖一樣,宏觀視角和戰略眼光並不差。曾在西北軍擔任過總參謀長的曹浩森支持了楊傑的觀點,他提出馮玉祥作戰向來都崇尚穩紮穩打,沒有十分把握,決不能冒險深入。

二人都建議蔣介石把柳河附近的那兩個營加上去進行重點突擊,俟穩住陣線後,再根據形勢變化做新的部署。

被當成寶貝一樣的兩個營原屬教導一師,它們被從教導一師抽出來後,一直擔任蔣介石司令部的臨時外圍警戒任務。兩營中有一個營還是自動步槍營,營的每個連都擁有四十挺輕機槍,火力相當猛。

參加會議的陳調元見狀,也自告奮勇,願意率所部同時發起反攻,以分晉軍兵力,確保隴海線正面無虞。蔣介石聽罷,這才決定中止退卻計畫。

石友三參加「八月攻勢」,本來就只想來走個過場,從晉軍那裡混點補給,遭到蔣軍的反攻後,即以部隊精疲力竭為借口,撤守原陣地。劉春榮一看石友三溜之大吉,馬上有樣學樣,將部隊撤回了原陣地。

如同打多米諾骨牌一樣,晉軍見石友三、劉春榮撤退,左翼露出了一個大空當,也不敢再往前進攻了。

在寧陵以北、歸德以西,蔣軍與反蔣聯軍重新形成了膠著狀態,只不過蔣軍陣地已被迫由原來的直線變成了直角。

這已是雙方第三次在隴海線形成對峙局面。對於此次功敗垂成,西北軍和晉軍兩邊互相埋怨。西北軍認為晉軍在總攻擊令下達之後,前進遲滯,無法與隴海線以南的西北軍形成密切配合,說到底還是不願意西北軍先拿下徐州。說到難過處,馮玉祥簡直痛心到了極點:「閻百川(閻錫山)這個老弟真不是好東西。」

晉軍則以為,馮玉祥固執己見,不將最有力的部隊使用於柳河,卻用於洪水泛濫、行動不便、無法充分發揮戰鬥力的寧陵,可謂是「以有用之師,用之於無用之地」。

按照晉軍方面的意見,如果當初馮玉祥肯將西北軍主力用以柳河,石友三攻至柳河邊緣便不致退回,晉軍也不致停止追擊。要是雙方再進一步,乘勝聯手向歸德進攻,則寧陵以北、歸德以西的蔣軍必然會被全部圍殲,隴海戰事將勝利在握。

楊愛源恨恨連聲:「馮玉祥不分輕重,只顧自己,不顧友軍,私心太大,這樣的隊伍,就應了徐次宸(徐永昌字次宸)所說的『以後沒有好戲唱了』。」

與前兩次形成對峙不同的是,這次反蔣聯軍特別是津浦晉軍所面臨的形勢變得異常嚴峻和危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