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尊崇謙卑的國度,企業領導一般都是低調評價自己,生怕引起別人議論自己「不知天高地厚」,而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卻有些霸道和固執地評價自己說,她從來就沒有失誤過,從不認錯。「我永遠是對的」,這是她在面對記者採訪時的直白話語。
董明珠說話聲音洪亮,頻率很高,語氣中有不容置疑的自信,同時還讓對手找不到可以胡攪蠻纏的漏洞,這就是她招牌的講話風格。她形容自己要麼不說,要說就非得說贏,逼得人家認錯服輸。這種說不清是娘胎裡帶來的還是後天曆練成的強悍性格,讓她自中學起就得了個「常有理」的外號。「常有理」並不意味著「永遠有理」,而主要是在上班時間有理。董明珠說自己不工作的時候也很隨和,吃虧受累也笑口常開。她說自己是江浙的女子,也有柔順的一面。
對於外人的評價,董明珠總是一笑而過。她有自己的原則:自己的決策,自己肯定認為是對的。她的這個原則,看起來有點荒唐蠻橫,卻有一定的道理。作為一個企業領導,如果自己的決策自己都不認同,更談不上讓別人認同,也就不能夠有效地執行。
正因如此,董明珠在管理上甚至有些自以為是。她告訴員工,只要走進格力公司,就必須按照她董明珠的思維去工作。她說得硬邦邦,誰違背原則,誰就是她的敵人。
一般的企業領導不會如此明目張胆地說出這樣的話,但是董明珠就敢說。
董明珠敢如此說,是因為她始終將企業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問心無愧的人才敢這樣說。
董明珠敢如此坦率地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不僅因為在格力的十幾年來,她所作出的絕大多數決策都是正確的,還因為她的每一項決策都是站在公司利益的立場上,為了公司的發展作出的。作決策的時候,她從來不考慮自己的利益。
對手們這樣形容她的厲害:董明珠走過的路,都長不出草來。此話事出有因。從1996年開始,董明珠帶領23名營銷業務員迎戰國內某廠家近千人的營銷隊伍,實現全國銷量第一,而且沒有一分錢的應收賬款,其營銷絕招至今還讓人津津樂道,令對手口服心服,以至於有人自費坐飛機到格力,非要看看「董明珠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女人」。董明珠說,如果作為一個領導者,在作出一個決策之前,不能全盤考慮盡量縮小風險和錯誤的可能性,那就是不負責任的。一個決策上的失誤,對個人來說可能沒什麼,但對企業來說,就可能釀成無法補救的後果。因此,她不能失誤,她必須作出正確的判斷。
可見,董明珠的自信背後有著負責任的態度在支撐著。她對自己決策的堅持,並非倔強或者固執,而是一種理性思考後的自信。董明珠之所以敢坦誠自己從來沒有過決策失誤,是因為在決策之前她進行了相當慎重的反覆思考與醞釀。
其實,董明珠不僅是在公司的決策上從來沒有失誤過,即使在個人事情的判斷上,她也總是能夠作出正確的選擇。
進格力之前,董明珠對營銷非常陌生,是個門外漢。可是她看到很多人都下了海,就想別人都能做營銷,憑什麼自己就不能做。到了格力,負責人覺得她的工作背景更適合搞企業行政,或者到其他地方做一些相關的職務。但是董明珠有自己的想法:既然下海了,就要從基礎做起,要做就做營銷人員。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看似偶然的決定,實際上改變了董明珠的一生。假如她從事行政工作,她就不會登上營銷世界這個絢麗的舞台。沒有這個舞台,她就得不到領導的賞識,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平步青雲,就不會逐步走上公司高層領導的職位。
世間之事往往如此,一個很小的決定或許就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當人們都認為董明珠後來的種種傳奇經歷造就了她的人生輝煌時,卻忽視了她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決定。
或許其中有運氣的成分,但即使是偶然的決定,也肯定是需要付出的。
董明珠最初的理想,並不是做銷售,而是想做一個教師或者醫生。她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家裡有七個姊妹。由於年齡最小,家裡所有的成員都可以指責她。董明珠不服氣,就和她們頂嘴。長大後有一天,董明珠突然產生出去闖一闖的念頭,於是就來到了深圳一家生產化工產品的企業搞管理。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她來到珠海的一個朋友那裡,結果被珠海寧靜的環境吸引住了,就來到了格力。
董明珠做夢也沒有想到,這個偶然的選擇,會讓她在以後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的風雲人物。
確切地說,時刻掌握主動權,是董明珠的做事風格。正因為她做任何事都能夠掌握主動權,所以她能夠做到自己永遠都是對的。當事情都朝著自己的預定思路發展的時候,我們又怎麼不可能永遠都是對的呢?
當然,對自己為什麼總是能夠掌握主動權,董明珠有自己的看法。她說:當一個人的決策是站在大家的利益上考慮問題,而不是為自己謀取私利時,他就自然而然地佔據了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