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馬云: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做中小企業的生意,給小蝦米造大船

在商業競爭中,大企業就像唐僧肉一樣,許多企業都想和他們做生意,分一杯羹,這樣往往會出現蜂擁而上「千軍過獨木」的壯烈場面,這在我國尤為盛行。許多做服務或者銷售業務的公司往往將目光放在大客戶、大企業身上,卻忘記了做中小企業的生意。

馬雲是個對中國國情相當了解的人。無論是在「中國黃頁」還是在外經貿部做客戶宣傳,他會見一個國有企業的領導要談十三次才能將其說服,而在浙江一帶,去三趟就可以了。中小企業的老闆們異常精明,有時候太過穩重,捨不得掏錢,不管馬雲講得天花亂墜的戰略有多好、網頁設計得多麼漂亮,人家就是不動搖。但是這些人非常務實,一旦發現能讓他賺到更多錢的東西,他就會毫不猶豫地掏錢拿下。

比這些老闆還要精明的馬雲立即堅定了信心:我要做數不清的中小企業的解救者。他有非常現實和充足的說服自己的理由:亞洲是出口導向型經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供應基地。中小型供應商密集、眾多的小出口商由於渠道不暢,被大貿易公司控制。而只要這些小公司上了阿里巴巴的網站,就可以被帶到美洲、歐洲的市場上。

馬雲將大企業比做鯨魚,將小企業稱為蝦米。大企業靠吃蝦米為生,小蝦米又以吃大鯨魚的剩餐為生,二者互相依賴。而互聯網的世界是個性化獨立的世界,小企業通過互聯網組成獨立的世界,產品更加豐富多彩,這才是互聯網真正的革命性所在。他已經看到,ere、Ariba等歐美公司來到中國的目標是找鯨魚,可是中國沒有多少鯨魚,即便為數不多的幾條鯨魚還是不太健康的,貿易流程不一樣、信息化程度低等等。馬雲更願意吃蝦米,讓別人跟著鯨魚跑。

此外,中國「入世」也是馬雲堅定信心的重要因素。對於將外貿作為主打方向的馬雲來說,他將中國「入世」看得比什麼都重要。1999年,中國加入WTO失敗的消息傳來,失落之情掛在每個阿里巴巴員工的臉上,唯獨馬雲相當樂觀,他告訴員工中國「入世」只是時間問題,就像阿里巴巴的成長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一樣。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製造」風靡全球,中小企業跟著市場經濟穩步前進的節拍迅猛發展。據2007年10月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各地經工商部門註冊的中小企業總數已超過430萬戶,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8.5%,那些沒有統計在冊的個體工商戶和經營者更是不計其數。馬雲將中小企業作為自己的主要客戶群體,這是基於中國中小企業的迫切需求作出的決策。跟著市場跑而不是跟著鯨魚跑,這是馬雲成功的又一法寶。

然而,隨著2007年底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原材料和原油價格普漲、人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等諸多不利因素致使我國的中小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阿里巴巴也受此影響,股價大幅縮水,此時馬雲再次唱起「冬天會比大家想像的更長!更寒冷!更複雜!」的論調。既然自己和中小企業一同受挫,那是否說明馬雲「做中小企業生意」的觀念經不起「經濟寒冬」的考驗呢?

馬雲不這樣認為。他堅信此次危機將會使單一依靠美元經濟的世界經濟發生重大變化,世界經濟將會更加開放、更加多元化,而由電子商務推動的互聯網經濟將會在這次變革中發揮驚人的作用。他相信電子商務前景光明,自己能夠真正地幫助中小企業客戶改變不利的經濟格局。

在經濟風暴的猛烈衝擊下,缺乏對驚濤駭浪的抗禦能力的中小企業更需要得到重視和幫助。所以,馬雲的生意不會變得難做,他需要想辦法幫助中小企業存活下去並迅速扭虧為盈。出口固然會變得很困難,但是阿里巴巴憑藉十年來建立的龐大貿易平台,內銷渠道似乎豁然開朗,至少不失為中小企業可以嘗試的一種新途徑。

馬雲通過深入調查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準確預測中國未來的發展趨勢,避開為大企業服務的激烈競爭,建立了只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商務平台。他在為別人提供服務付出努力的時候,自然也少不了會有豐厚的回報。

為小蝦米造大船,做中小企業的生意,馬雲用「四兩撥千斤」的智慧,準確找到客戶群體,解決了企業的持續贏利問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