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划過夜空,用盡所有的光和熱,給行人在瞬間照亮了前進的道路,自己卻悄然地離開了。但是只有那些最具慧眼和最有勇氣的人,才能在那一瞬間看清黑夜裡的道路,並且不顧一切地沿著那條道路走過去。流星照亮的,只是一小段路,夜幕如此深沉,完全無法判斷前方會有什麼。對於前進的人來說,如果他經歷的還是失敗,那麼最好的結果是他變成一顆更亮的流星,在燃盡了自己以後,為後人照亮更遠的一段前行的道路。
唐錦生應該就是這樣的一顆流星。1984年,唐錦生帶著他的研究成果——複合材料車身製造技術——來到深圳市中華汽車製造公司。在克服了眾多想像不到的困難之後,他終於在世界上首先成功研製了車身全部用複合材料製造的中華牌轎車。1995年首批賣給華汽出租公司的400輛中華汽車,質量卻不盡如人意。唐錦生也由於國家強制政策使中華汽車在北京停牌而黯然退場,不知所終,成了中國汽車史上曇花一現的英雄。不過可能連唐錦生自己也不知道,早在1989年,他的一輛中華牌汽車賣給了一個偶然闖蕩深圳的台州小老闆,這個人就是26歲的李書福。它像一根火柴一樣點亮了他年輕的心。
買過汽車的人都能體會到1989年李書福對自己第一輛汽車的感覺。這位年輕的老闆把這輛車從深圳一直開回台州。雖然多年以後當李書福自己也開始造汽車的時候,他對這輛中華牌汽車的評價並不是很高,但從他買了這輛車之後的行動來看,李書福造汽車的起源,應該就在這輛由中國人製造的中華牌轎車上。對於這一點,李書福的說法是,從買了第一輛車以後,就想造汽車了。
摩托車是李書福在進入汽車行業之前生產的最後一種產品。他在摩托車行業中一改在冰箱、裝潢材料等行業中快進快出的手法,從1993年進入這個行業開始,他在這個行業中整整做了六年之久。摩托車給李書福帶來了巨大的利潤,這一次,李書福沒有因為許可證問題而放棄摩托車的生產。經歷了冰箱定位的痛苦和海南炒房產的失敗,下海已經十年的李書福開始知道進退。在機械部摩托車處碰壁之後,他收購了杭州一家瀕臨破產的摩托車廠,用這種方式避開了許可證障礙。
20世紀90年代,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已經快速加劇,政府也開始對國企的產權制度進行改革。相當一批在競爭中處於不利位置的國企被迫尋找自己的出路。在民營企業極其發達的浙江,已經出現了不少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收購國企的事例。在全國範圍內引起關注的就有娃哈哈收購杭州罐頭廠的案例,而靜悄悄進行的收購則更多。因此到2000年,浙江因為經濟增長速度而在全國聞名的時候,人們突然發現,這個土地資源小省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國企的成分居然那麼少。
總結李書福在造汽車之前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典型的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形象。他們都是為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而下海的,在最初的掙扎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帶有一些原罪因素,做過一些當時政策不允許的事情,或者做過一些現在看來不道德的事情,而這兩者在李書福的經歷中都有。李書福出售白銀在當時是地下交易,有著很大的風險,他最原始的產業資金應該是從這裡積累起來的;他在做冰箱、建材和摩托車時,仿製是最為重要的手段,而這在現在看來,多少與知識產權保護的觀念是相衝突的。
但是李書福的性格註定要讓他走得更遠。他的性格正好應了那句話「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在早期的創業經歷中,偏執的性格屢次使他與退縮絕緣。
李書福經過十五年的磨鍊,在進入摩托車領域之後已經成了一個有錢人,不過他好像一點也沒有退出舞台的意思。如果說汽車業像一個被聚光燈籠罩的舞台的話,1996年李書福在與嘉陵公司合資建立自己的摩托車品牌「嘉吉」時,就像一個買到了門票可以進入劇院的觀眾。這個在中國汽車舞台上的新演員如何進行他今後的演出,我們拭目以待。不過在這裡,我們看到除了天生執拗的性格讓他做出直接衝上台的舉動之外,十五年的經歷,李書福已經積累了好幾手絕活,使他最終獲得了在汽車這個難度不小的舞台上表演的機會。
雖然十五年的創業使李書福成了一個有錢人,但這些錢顯然不足以讓他買到所有造汽車所需的要素。2005年政府為汽車業設立的投資門檻為20億,而李書福在進入汽車業的1997年,其財富累積大約為1億元,到2005年,李書福的個人財富才剛過19.2億。而他要造汽車這樣一個舉動,哪怕是在國外,也無法得到銀行的支持,所以他的錢也就夠買汽車業的一張門票。
但有一點是李書福十五年的經歷中最重要的,那就是他知道自己只能做實業。這是他在海南用數千萬元的財產損失換來的慘痛教訓。海南那一場房地產風潮,除了產生了一大批房產巨頭之外,還為中國意外地造就了一位堅定的實業家。
李書福有許多從無到有的實業經歷,他造冰箱可以暢銷,造建材可以暢銷,造摩托也可以暢銷,這並非用勇氣和自信就可以解釋。前人流星般的啟迪擦出他靈感的火花,但是真正成就他汽車夢想的,是他抓住靈感的能力。敏銳的洞察力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更何況他能毫不動搖地堅持自己最初的夢想,一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