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張近東:與上游供應商的關係是蘇寧的核心資產 超越競爭,價值鏈分享前的陣痛

2005年是零售市場徹底開放的第一年。外資全面進入,市場競爭加劇,整個行業步入了白熱化的階段。不止蘇寧、國美,包括北京大中、上海永樂、江蘇五星在內的家電連鎖巨頭,紛紛走出所在區域,在全國跑馬圈地。整個行業步入了相互混戰、深度拼殺的階段,市場上短兵相接的「肉搏」態勢尤其慘烈。

這種急迫擴張引發了家電連鎖企業對上游供應商的拚命擠壓。在外界印象中,整個連鎖業的發展呈現出「瘋狂」躍進的狀態,非常不容樂觀。但讓人更不安的是作為生產力的業界代表,國美、蘇寧、永樂、大中等企業曾經得到過製造企業的大力支援。隨著競爭的白熱化和實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廠家被這些零售商牽著鼻子走,否則就會面臨制裁,令人不寒而慄。因為這些實力猛增的連鎖企業之間的競爭將廠家擺在了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要麼準備好廉價的子彈成為某家零售商的盟軍;要麼可能成為某家零售商征討屠戮的對象,反正總得面臨火與冰的雙重煎熬。

格力空調總裁董明珠對國美的反戈一擊無疑讓家電製造企業翻然醒悟。他們此時深刻體會到了「誰控制了商業流通渠道,誰就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這時候一些企業開始打造自己的銷售渠道,和家電連鎖企業的「霸權主義」分庭抗禮。

2005年6月4日,由TCL集團投資2億元人民幣打造的幸福樹電器連鎖有限公司在河北滄州開出了第一家分店。按照TCL的計畫,隨後3年內,TCL的幸福樹將在神州大地上遍地開花,規模達到3000家,銷售額突破300億元。9月16日,美的在宣布自己成為國內空調業老大的同時,發出信息:美的計畫用一年時間在全國一級城市建100家4S店,並最終建立自己的連鎖體系。

一些市場專家紛紛站出來警告,家電連鎖企業店長的培訓速度決定店鋪擴張的速度。與目前這種瘋狂的開店速度不相稱的是,中國家電連鎖企業在人才儲備、資金、管理等組織能力方面都顯得相當薄弱。有些家電連鎖商還不會走路就想跑步前進,勢必要摔跟頭。有記者述評,家電連鎖業的瘋狂難掩其背後的「內虛」,包括人才匱乏、管理落後等等。

對此,蘇寧表態:現在媒體老是說蘇寧強勢,其實蘇寧是弱勢的、受控的。20年了,商家都是弱勢;未來20年,也許還是弱勢。

張近東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定價權不在連鎖企業手上。歐美定價由超市決定,但國內定價權在生產廠家手上。從家電價格來看,不存在渠道擠壓廠家,不是靠渠道就能夠把價格搞下去的。供應商與連鎖企業是夥伴關係,只不過是渠道商沖在前面。他覺得提出渠道商擠壓廠家的人並非真正了解家電行業。連鎖企業作出了很多,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不理解。

自2000年以來席捲中國的家電行業連鎖浪潮,不是蘇寧這樣的大型連鎖企業孤立的主觀行為,也不是一種階段性的時尚潮流,而是渠道專業化、規模化發展的大趨勢。這是家電製造企業跳出區域市場限制,實現大生產、大市場之後,對大流通、大渠道的必然呼喚和要求。可以說,在現時的市場條件下,沒有一個成熟的現代化的家電流通業,就不可能有一個成熟的現代化的家電製造業。

這股「反連鎖」寒流雖然未能阻擋住渠道的擴張,但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國美、蘇寧全國擴張的步伐,尤其是對後者心理上的震動和影響很大。

蘇寧開始反思並修訂自身的發展模式。蘇寧總裁孫為民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是要和上游廠商及整個行業共存共榮,要把我國家電製造和家電流通領域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

在廠商關係方面,蘇寧雖然也同國美一樣備受媒體指責,但相對而言,它處理得相當溫和而「藝術」。這是由蘇寧一貫的企業風格決定的,也是張近東的個性使然。正如張近東所言:蘇寧從經營第一台空調起,就一直和國內外生產廠商建立產品直接供應、市場聯合推廣、服務專業自營的模式。這樣的行為背景和成長經歷決定了蘇寧和供應商「專業分工,合作共贏」的關係。

從張近東的言論和蘇寧、國美與生產廠家的博弈中我們可以看到,競爭終會歸於平靜,合作已經到來。連鎖和供應商之間的關係,是上下游的關係,是唇齒相依的關係。假如沒有坐擁天下的「治國」方略,與製造商達成價值鏈上的分享,又如何兼濟天下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