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郭台銘:速度制勝 雷厲風行,並肩作戰

群創光電是富士康集團在高科技領域最大的一筆投資,初期資本額是220億台幣(母公司鴻海精密30年來的資本額也才有280億台幣)。但群創一開始就被外界認定很可能會延遲投產時間,能否順利達到目標,仍是一個未知數。

延遲的理由不止一個。首先是2003年底市場變得景氣起來,全球TFT-LCD面板廠紛紛加緊擴大產能。產能一擴大,零件原料供應就開始吃緊,從設備、原料到大尺寸的彩色濾光片等,各路對手都爭相搶奪資源。而2003年5月才動土的群創,才準備開始大興土木,就受到了其他面板廠的資源排擠。「大家都會想辦法卡他。」全球知名的調查機構美商顯像信息公司台灣總經理王建二一句話說明了當時的環境。

群創是全球競爭的一個典型縮影。就算其他廠商的產品規格和群創沒有直接的競爭關係,仍難保群創未來不會成為它們的競爭對手,因此其他廠商沒有必要互相合作,來幫助富士康壯大成長。群創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得靠集團自己支持,這便是所謂的「公司營銷成本的競爭」。

郭台銘對競爭環境的敏感無所不在。他語帶憂慮地表示,他從韓國機場手推車的模具製作水平,和大陸官員的年輕化及高效率,感覺到台灣值得驕傲的地方越來越少。

除了搶材料、搶設備、搶資金,最重要的還有人才的供給、人力的素質,這些都是「社會成本的競爭」。這次的競爭,國外及國內的對手都竭力想卡住群創的腳步,但卻阻止不了郭台銘親赴第一線作戰。

為了和奇美組成策略聯盟,郭台銘曾親自南下。初期奇美曾提供十五寸和十七寸面板半成品給鴻海,讓鴻海自己做後段組裝。

花旗美邦銀行董事總經理KirkYang指出,當SARS(「非典」)來臨的時候,前往大陸的台資公司董事長只有郭台銘一人。其實董事長本來不用到生產線,但郭台銘站到了第一線,一方面為爭取決策時效,一方面穩住軍心,這完全是一種戰略思考。

但這一次富士康傾全軍之力衝刺TFT-LCD面板,肯定是因為它對富士康下一步的競爭非常重要。

2005年,富士康掌握著全球十分之一的個人計算機出貨量。根據研究機構IDC的估算,2003年全球桌上型個人計算機出貨量約為1億5000萬台,2004年大約為1億8000萬台,2005年達到2億台。就像過去筆記型計算機如果沒有面板就出不了貨一樣,現在全球1億2000萬台個人計算機也處於從CRT監視器,全面轉成TFT-LCD面板的關鍵階段。如果沒有面板供應,就算有訂單也沒用。

富士康絕不會放過這個產業結構改變的好機會。富士康投入TFT-LCD產業,一方面可保護既有版圖,另一方面群創也可以扮演面板供應者的角色。一名內部決策人士說:「如果把未來TFT-LCD的個人計算機做到像CRT顯示器個人計算機一樣便宜,別人肯定會交給他們訂單。」他一語道破了富士康的企圖心。

郭台銘曾經在股東會後強調,個人計算機未來也會繼續演變,桌上型電腦有無法取代之處,未來會和筆記型電腦分庭抗禮。只要群創能供應更便宜的面板給富士康,讓富士康趁這一波TFT-LCD桌上型電腦市場演變的關鍵時刻,搶攻更大的市場,只要變成每十台個人電腦,有三台由富士康出貨,富士康的勢力就會增加兩倍。

但是這一次群創的對手,布局一家比一家深,後台也是一家比一家強。

日本夏普、韓國三星及樂金飛利浦集團早在1993年就開始投入研發,而台灣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領軍的友達光電、奇美集團許文龍領軍的奇美電子、超過五十年歷史的中華映管,以及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領軍的廣輝電子,都有日本公司的技術支持和合作,在產業初期高風險時就完全投入,郭台銘的面板能做得比他們便宜嗎?

前瀚宇彩晶總經理吳大剛在2004年3月12日彩晶五代廠動工時就指出,越晚進來的人,在資金、產能和技術上越不能犯錯。他們的每一項投資都經過仔細精密的模擬和計算。奇美副總經理吳炳升說,富士康買先進設備不一定比較貴,但是用先進設備來投產到量產,學習曲線的成本就比別人高。既然富士康要做面板,就要有把握做得比別人便宜。

「有困難才有機會,有挑戰才有創新」,這是郭台銘的名言之一。當今IT市場中個人電腦的變化越來越快,困難和挑戰並存。誠如郭台銘強調的,經濟發展面對的是「新思維」、「新科技」、「新生態」,只有靠自己和自己競爭,才能克服惡劣環境生存下來。

企業無論大小,都面臨全球競爭。為了在競爭中把握時機,爭取速度,郭台銘親赴一線作戰,這源於他內心對競爭速度的重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