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任正非:在危機和憂患中成長 尋訪日本企業過冬秘訣

日本在「二戰」後經過長達30年的持續高速增長,在20世紀70年代發展成為全球經濟大國。但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發展速度明顯減緩,從20世紀70年代年均增長10%以上下降到了4%,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後,日本經濟增長率更是降低到不足2%。從此日本經濟進入了緩慢的發展階段。

作為華為的領路人,任正非尋找預防危機、化解危機良方的腳步始終沒有停止。2001年,他踏上了尋訪日本企業如何平穩「過冬」的奧妙的旅程。他在日本時經常思考和討論華為的發展問題:

華為經歷了10年高速發展,能不能長期持續發展,會不會遭遇低增長,甚至是長時間的低增長,企業在結構與管理上存在什麼問題,員工在和平時期快速晉陞,能否經受得起冬天的嚴寒,快速發展中的現金流會不會中斷,這些都是企業領導人應預先研究的。華為總會有冬天,準備好棉衣,比不準備要好。他在思考該如何應對華為的冬天。

任正非這次訪問,正值日本經濟的復甦時期,但尚未完全恢複。不過,日本社會治安狀況良好,街道整潔有序,人民安居樂業,讓任正非感觸良多。他認為:日本一旦重新起飛,憑藉這樣的基礎一定能一飛衝天。然而,任正非始終不忘為自己的企業思考:如果華為連續遭遇兩個冬天,也像一些日本企業一樣幾年不漲工資,華為人是否還會平靜、沉著地應對,克服困難,期盼春天。

任正非由此想到,如果華為的增長速度大幅減慢,那日本企業的僱傭過剩、設備過剩和債務過剩這三種過剩都將在華為出現。沒有及早地認識和充分的思想準備,肯定會陷於被動。因此,任正非在《北國之春》中著重提出,如果華為也遇到日本企業所遭遇的這一切,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方法,他這樣認為:

只要華為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自我批判,不斷地建設與改進,總會有出路的。就如松下電工所昭示的救冰海沉船的唯有本企業的員工一樣,能救華為的,也只有華為自己的員工。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沒有神仙皇帝,要創造美好的明天,全靠自己。

冬天總會過去,春天一定會來到。華為應該趁著冬天,養精蓄銳,加強內部的改造,華為將和日本企業一樣自信——一定有方法能度過嚴冬。華為定會迎來殘雪消融,溪流淙淙。華為的春天也一定會來臨。

任正非要尋找的是引領華為員工面對挫折與困境的方法,鼓勵企業安然度過冬天所必需的精神和信念。在一次研發常委會議上,任正非給大家分析了當時的大環境,鼓勵人們以正確的心態對待「華為的冬天」,要善於從困難中看到希望。

任正非總是給人一種不苟言笑的印象,他手舉一隻無形的鞭子促使著華為的員工不斷前進,像狼一樣爭奪海內外市場,一點都不給他們喘息的機會。他不斷在公司內施以壓力,迫使還沉浸在勝利喜悅中的華為人繃緊神經,在槍林彈雨的前線繼續奮戰。但是在任正非看似嚴酷的外表下,其實他更懂得如何在下屬感到失望的時候及時鼓勵他們,引導他們看到春天的希望,聞到春天的氣息,朝著目標大步奔跑。

2006年,企業顧問哈里赫特森與管理諮詢師芭芭拉佩里發表了一篇名為「領導要給員工希望」的文章,在管理界引起了強烈反響。這篇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希望是火種,有了希望,人們將不再憤世嫉俗和委靡不振。播種希望是領導者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領導者能在行動或講話前先自問一下自己採取的行動或者說的話是會撲滅希望,還是會點燃希望,那他們將會獲得莫大的好處。

在「華為的冬天」里,任正非以其巨大的精神推動力,積極尋求日本企業度過危機的方法,為華為人指明了前進的道路,使得華為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能夠處變不驚、處難不慌,平穩高效地不斷向前飛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