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的改變,並沒有改變事實本身,改變的是對事實的看法。比方說一天24小時,不管改革開放以前還是以後都沒有變化,而一旦提出改革的口號「時間就是金錢」,因為改變了對時間的看法,所以時間的內涵也就改變了。原來可能8個小時,是否幹完不要緊,反正明天接著干;有了這個觀念,如果今天干不完拖到明天就會有損失,今天必須要幹完,所以時間就是金錢。一天24小時這個事實並沒有改變,但是它改變了對一天24小時的看法。所以在任何地方,很多問題如果觀念還沒有改變,不管有什麼樣的資源都不可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
張瑞敏在談到創新的重要性時,他有如下解釋:
企業不斷高速發展,風險非常大,好比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車,稍微遇到一點屏障就會翻車。而要想不翻車,唯一的選擇就是要不斷創新。創新就是要不斷戰勝自己,也就是確定目標。不斷打破現有的平衡,再建立一個新的不平衡。在新的不平衡的基礎上,再建一個新的平衡。他認為,創新也有風險,但並不是說不創新沒有風險,不創新風險會更大,等待的是只有死路一條。這就是海爾和其他企業不一樣的地方。海爾有一種文化氛圍,使所有的人認識到必須戰勝自我去創新,如果不創新就沒有立足之地。
如果決定了一個戰略,首先要改變觀念,否則就很難支持戰略創新。張瑞敏是海爾企業文化最堅定的倡導者與執行者,他將創新的觀念貫徹到企業發展的整個過程當中,不僅使海爾的企業文化有了廣度和深度,而且形成了一種創新無止境的觀念。海爾強調創新的空間存在於每個地方、每個人、每件事情上。
海爾始終堅持不斷創新,而創新的動力又源自企業的「觀念革命」。常言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1984年,張瑞敏揮淚砸掉176台冰箱,敲響了「觀念革命」的第一錘,他讓「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的思想觀念迅速深入人心。他砸掉的是根深蒂固的老觀念,通過這件事起到震撼作用,讓所有的員工都受到教育。後來海爾人又陸續凝練出「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觀念,就是全面地對每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進行控制和清理。今天的工作必須今天完成,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須比昨天有質的提高,明天必須比今天的目標更高。關於開拓市場,他還提出「只有淡季的思想,沒有淡季的市場」的理念。
20世紀90年代,家電市場開始供大於求,產品出現庫存。當時洗衣機到夏天銷量非常小,一般廠家到這時就減產,而張瑞敏分析,不是用戶在夏天不需要洗衣機,而是當時一般都是5公斤的洗衣機,到夏天可能一次就洗一件襯衣,不如用手洗方便。於是,海爾開發了一個1.5公斤的「小小神童」洗衣機,在中國市場上銷量非常好。這就是創造市場的觀念。如果只有市場是淡季的固定思維,就不可能想辦法改變現狀,自然會認為賣不出去是很正常的。正是有了新觀念的指導,海爾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等才得到了全面發展。
縱觀海爾的企業文化,我們發現海爾每一個理念都有緊貼市場的詳細詮釋,沒有晦澀難懂的高深理論,因而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可操作性,能夠被職工迅速運用到工作中。現在有些企業也在提倡「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開拓創新」,但員工要樹立什麼樣的思想,在市場開拓上、在產品質量上、在服務態度上,自己應該具有什麼樣的觀念,則往往沒有具體措施。儘管有人不停地空喊口號,但員工依然不知所云,無所適從,所以也就談不上如何執行落實,對開拓創新也就沒有指導意義。
張瑞敏是這樣看待「觀念革命」的,他認為觀念並沒有改變事實本身,但改變了事實所蘊涵的意義。因此,要想真正做到創新,就必須拿出「吃螃蟹」的勇氣,勇敢地否定自己不適合市場的思想觀念,破除頭腦中固有的條條框框,結合實際,確立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和具體可行的企業理念,在思想觀念上首先邁出第一步,才能衝破樊籬,去另做一塊可以獨自享用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