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李嘉誠:經商是一門制衡的藝術 雞蛋分籃裝——利潤與風險的平衡

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隻籃子里,是因為風險太大,如果籃子被外力打翻,雞蛋將摔得粉碎。企業也是如此,一旦它遭遇巨大的衝擊,就會在狂風暴雨前轟然倒下。正如李嘉誠所言:根據投資的法則,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隻籃子里。

香港就好比是一個籃子,如果將雞蛋全部放在此處,在199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李嘉誠的日子肯定很不好過。他將自己的雞蛋分放到世界各經濟中心的「籃子」里,進行跨國投資,增加公司的風險規避能力。他靠這個法則在各國市場上叱吒風雲、屢戰屢勝。經商需要冒險,但是更需要保險,李嘉誠是一個堅持利潤與風險平衡的精明人。

全球化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世界經濟的大趨勢,李嘉誠看準機遇,開始將目光著眼於全球。經過多年的發展,他已經在香港積累了龐大的家業,需要為手頭的巨額資金尋找增值的出路。香港畢竟是彈丸之地,作為全球華人首富的李嘉誠,只局限於此,舞台未免太小了。他的目標是將長實建為跨國集團,加入到更大的經濟競爭格局中去。為此,他開始了大規模的行動。

20世紀80年代,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事業的發展,一般是以本土較為穩妥,但是李嘉誠不這樣想,這除了因為他生活在香港這個全面開放的港口城市之外,還因為他充分看到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他在80年代中期就開始大舉進軍海外。在大規模行動前,他已在海外投資中小試牛刀。

1977年,李嘉誠首次在加拿大溫哥華購置物業;1981年,他在美國休斯敦,斥資2億多港元收購商業大廈;同年,他再次斥資6億多港元,收購加拿大多倫多希爾頓酒店。在短短數年中,李嘉誠的公司,在北美擁有的物業有28幢之多。1986年12月,在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的撮合下,李氏家族及和黃投資32億港元,購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股權。時值世界石油價格低潮,石油股票低迷,李嘉誠看好石油工業,做了一筆很合算的交易。這是當時最大一筆流入加拿大的港資,不但轟動加拿大,亦引起香港工商界的騷動。

1990年,他試圖購買「哥倫比亞儲蓄與貸款銀行」的30億美元有價證券的50%,這次行動涉及資金近100億港元。然而,因為這家銀行是加州遇到麻煩的問題銀行,捲入了一系列複雜的法律訴訟中,結果,李嘉誠的投資計畫擱淺。1992年3月,李嘉誠、郭鶴年兩位香港商界巨頭,通過香港八佰伴超市集團主席和田一夫的牽線搭橋,攜60億港元巨資,赴日本札幌發展地產。李嘉誠的舉動,引起亞洲經濟巨龍日本商界的震動。他曾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表示:「正像日本商人覺得本國太小,需要為資金尋找新出路一樣,香港的商人也有這種感覺。說一句大家都明白的道理,那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隻籃子里。」

經過幾年的艱苦磨鍊,李嘉誠積累了許多經驗,眼界更加開闊。他一方面在內地和海外全力開疆拓土;另一方面他把眼光和資金投向更多不同的行業,實施多元化戰略。

1988年,鑒於西方有線電視的發展,以及香港電訊的壟斷地位,港府計畫設立第二電訊網路,這一網路將提供有線電視和其他非專利電訊服務(如行動電話、無線尋呼等)。已經擁有非專利電訊業務的和黃集團,捷足先登,迅速與英國大東電報局、香港中信公司等集團組成新財團,力奪第二電訊網經營權。

1988年2月24日,和黃、中信、大東合組的亞洲衛星公司成立,宣布投資發射、操作經營第一枚專為亞洲提供電訊服務的人造衛星,計畫利用中國長征三號運載火箭送入東南亞上空同步軌道。李嘉誠雙管齊下,一手欲奪第二電訊網,一手放衛星覆蓋亞洲。1989年初,港府初步選定有實績的和黃為第二電訊網的經營者。另一個強大競爭對手,是包玉剛的九龍倉與郭得勝的新鴻基地產合組的新財團。

港府要求的投資承擔最低線是55億港元方可取得有線電視經營牌照。和黃集團的首腦,對是否在港重點投資舉棋不定。結果,港府轉手把牌照給了九龍倉有線傳播公司。然而,李嘉誠並未退出角逐。按亞洲衛星公司與中國航天部的原有協議,「亞洲衛星一號」人造衛星,於1990年4月7日成功發射上天。「亞洲衛星一號」的原用途是以電話服務為主,由和黃通訊負責經營。李嘉誠「移花接木」,把未盡其用的衛星改用在剛剛起步的電視計畫上。

後來,衛星電視不僅為李嘉誠、李澤楷父子賺了大錢,而且成就了李澤楷出山的第一功。1989年,李嘉誠在英國和黃電訊注資84億港元收購了一家英國電訊服務公司,開始涉足英國的電訊市場。然而此次出師不利,新購公司處於長期虧損狀態。

其後,李嘉誠又於1994年將電訊業務重新包裝,改名為「橙」(e),推出GSM行動電話服務業務。起初並不被業界看好,但後來漸漸被接受。此舉不僅使和黃獲得1130億港元的巨額收益,而且成為德國最大流動電話公司曼內斯曼的單一股東,待兩公司合併後,和黃更可直接控制市值7000多億港元的曼內斯曼,而曼內斯曼亦將成為歐洲最大的跨國電訊巨人,遠遠領先於第二名的義大利電訊。

和黃財務顧問指出,此交易是全球有史以來的第22大合併收購,香港輿論則稱其為香港公司前所未有的國際併購交易。為了完成這樁交易,李嘉誠親自指揮和黃與曼內斯曼公司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緊張談判。時間雖不長,但也令素有「超人」之稱的李嘉誠非常緊張。為了隨時獲得最新消息,李嘉誠臨睡前特意把手提電話鈴聲調高,放在枕邊,以免延誤戰機。

此役之後,李嘉誠控制的資產市值暴漲一倍。根據美國《財富》雜誌1999年底的全球富豪排行榜,李嘉誠的排名由第12位躍升至第10位,成為世界前10位富豪排名榜上的唯一華人。他的業務遍及世界各地,全球僱員超過25萬人,海上13%的集裝箱在其港口內運載,擁有7500多家散佈於中、法、英、俄等國的零售店,其控股的赫斯基能源每日產出34.4萬桶石油,集團業務遍及54個國家,全球3G移動網路用戶超過1350萬。

香港著名經濟學家郎成平曾將李嘉誠的規避風險策略總結為業務多元化、全球化、穩健的財務政策和不為最先。不過,從資本運營的角度看,更能引起人們興趣的與其說是李嘉誠跨國投資本身,不如說是他向國外投資的宏大氣魄,而這一點,正是「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投資法則的具體體現。他沒有局限在香港的地產業務上,也證明了他的視野超越了同輩許多企業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