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改革春風三十年,前浪未平後浪掀。

往者南下初創業,而今英雄競揚帆。

三十年,在歷史的夜空中猶如流星划過,轉瞬即逝。

三十年,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猶如春風吹過,精神煥發。中國的改革開放,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

在這短短的三十年里,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一個國民經濟瀕於崩潰的國家成長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伴隨奧運會的舉辦,一個曾經在溫飽和貧困線上掙扎的民族已舉世矚目,備受尊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在變成現實。

縱觀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國的改革道路和創業浪潮,為敢於冒險、堅忍不拔的人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台,提供實現理想的機會,它磨礪和培育了無數的企業家。

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走的是一條先「體制外」改革後「體制內」,先「增量改革」後「存量改革」的漸進式改革道路,在國有經濟體制外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引進外資企業,培育市場經濟主體,加速推動市場主體的形成和市場機制的發育,形成一個有效競爭的市場環境,使市場力量從外向內滲透,最終形成國有企業、民營業企、外資企業充滿活力的多元競爭、共同發展的市場經濟體制。

時勢造英雄,在這激動人心的三十年里,成就了一大批「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先行者;成就了一大批「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的商海弄潮兒。他們爭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是推動時代變革、改變中國面貌的重要力量。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企業由弱到強、從小到大,不斷發展,中國的企業家由粗放生產到精細經營,由摸索經驗到科學管理不斷進步提升。從改革開放以來,每一次創業浪潮都誕生了一大批企業家。他們可以劃分為三代:

第一代企業家是改革開放以來、1992年之前創業的企業家,這一代企業家既有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背景下誕生的科技型企業家,如「中國IT教父」柳傳志;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背景下誕生的農民企業家,如「汽車瘋子」李書福;還包括很早就在香港創業,改革開放之後回大陸投資的華人首富李嘉誠;以及先在台灣創業後到大陸投資的台灣首富郭台銘。這一代企業家大多屬於艱苦創業,敢於挑戰傳統體制的束縛,勇於在坎坷中奮力拚搏,對當時的經濟發展貢獻很大。

第二代企業家是1992年之後產生的。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後,中國的政策環境發生了改變,更多的人看到了商業活動的前途和曙光,大批原先在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知識分子和各方面能人受南巡講話精神的感召,被當時經濟發展浪潮吸引,紛紛主動下海創業。如曾經在北京大學做教師後來創辦新東方的「中國最富有的老師」俞敏洪;與伊利分道揚鑣另立門戶的蒙牛創始人牛根生;由「奧運冠軍」轉變成中國體育行業「冠軍」的李寧。他們具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企業的產權制度比較明晰,是20世紀90年代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這一階段掀起了中國企業革命的篇章,標誌著中國開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也開始催生真正的企業家。他們都是過去社會的主流精英,在「下海」進入商界之前,他們都有一份令人艷羨的工作,甚至還有一圈金光閃閃的光環。

第三代企業家則誕生於2000年前後,是伴隨新經濟的興起,依靠風險投資、互聯網經濟迅速發展起來的企業家,如推動電子商務前進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用即時通訊軟體影響了一代人通訊和溝通方式的「QQ幫主」馬化騰等。他們的典型特徵是高學歷、高技術、年輕化,更具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熟悉國際規則,能夠在全球競爭中搏擊風浪。

著名企業家柳傳志總結中國三代企業家成長之路時說道:「20世紀80年代,企業家主要面臨的是體制風險,進入90年代則主要面臨經營管理風險,而21世紀,企業家必須通過制定戰略、塑造企業文化,進行『基礎管理』,這樣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優秀企業家的作用越發突出,企業家精神需要弘揚,創業精神需要提倡。他們勇敢承擔了時代的責任,發動了一場激昂澎湃的企業革命;他們汲取和學習國外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運用自己的智慧,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結晶出新的成果;他們運用國際規則和前衛的知識和觀念,在中國立足並搏擊海外。我們應該記住他們,記住為中國改革開放和民族企業振興不懈努力、奮鬥的企業家們。

「國力的較量在於企業,企業的較量在於企業家核心理念」。正是基於這樣的觀點,我們希望能將中國頂級CEO的經商智慧和人格品質傳承下去。不僅是鼓勵更多的人具有企業家那樣做人做事的方式,還要幫助更多的創業者、企業家了解、探索科學、實用的經營管理模式,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加入他們的行列。

夢想有多遠,你就能走多遠。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是激蕩中國經濟掀起驚濤駭浪的弄潮兒,冒險站立潮頭揚帆遠航的希望之路;是潤物無聲將市場經濟潛移默化的革新者,用汗水和艱辛描繪大好河山、宏偉藍圖的奮鬥之路。這三十年,有許多激勵後人前進的故事,還有應該被歷史銘刻的演繹故事的英雄人物。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影響著中國、改變著中國。

古人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企業家在創業的過程中,很少去追求短期或者局部的利益,不去計較,不去爭奪。他們如同站在泰山之巔,「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當今社會,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企業家們正因為擁有高瞻遠矚的目光、海納百川的胸懷。所以不管是招賢納才還是策劃方案、制定戰略,都能比常人看得深,看得遠。他們如同棋壇高手,尚未落子,就能考慮到十步八步之後。因此能胸有成竹、遊刃有餘,總能出其不意,或者反敗為勝。

屈原曾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他為楚國的復興、為個人抱負的施展所抒發的誓言,企業家同樣如此。也許在初期,他們或因為要改變生活;或因為追逐財富;或因為獲得好名聲,開始了他們的經商之路,但這之中不能說沒有一種稱為理想的東西在支撐著他們前行。當他們帶領一群人為共同的目標和共同的使命奮鬥的時候,恐怕比屈原更值得尊敬。他們也是用個人的力量來影響更多的人,或為民族品牌,或為民族工業,或為更多即將創業的後來者,殫儘力竭、與時俱進。他們執著、堅韌,並且善於不斷學習,提升個人的修為,增強企業的實力,敢於承擔責任,取信於民,激勵後人。

北宋文人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成為志向遠大者的座右銘。這種憂患意識、愛民情懷,更多地來自於對國家和人民的愛,企業家同樣具有這樣的精神。任正非就用危機意識激勵員工,甚至影響所有的中國企業。他們不僅能居安思危,還能敢為人先,主動出擊,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能夠打破舊規則,建立新規則;摒棄舊模式,引入新模式;拋棄舊的觀念,實施科學管理方法。他們活學活用「拿來主義」,用外國先進的理念和方式,同外資企業競爭。他們將個人的膽識和才幹,化為企業前進的力量。甚至用個人的名字,創立世界名牌。

三十年來,中國的企業家帶領自己的企業,從非規範化、無秩序化逐漸轉變到誠信、科學、有序的經營管理的軌道上來。他們用觀念、模式、管理上的變革,從人、財、物這三大管理客體的多個角度,或不斷深入,或不斷拓展,給我們奉獻了一頓豐盛的經營智慧大餐。不僅是從「術」的層面給了我們做事的方法,奉獻經營或管理企業的精華,而且在「道」的層面給我們做人的啟示,用通俗實用的哲理和智慧,告訴我們基業常青的秘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十五位優秀企業家一起「行動」,不管是從創業還是守業、興業的角度,不管是從工作還是為人處世的方法,他們都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給予我們很多的啟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會比別人看得深入一些,看得遠一些。將成功者的智慧與大家分享,將企業家的精神與大家共勉。讓讀者少走彎路,走得更輕鬆、更踏實,這是我們編寫這本書的初衷,也是最大的願望。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