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毒蛇、毒蜘蛛和其他有毒生物 致命的水下生物

名稱:水母(海蜇)

毒性強度:6級

產地及形態:世界上有很多種水母,它們漂浮在水波上或水波附近,往往不易被人察覺。人們經常是在感到一陣強烈的刺痛後才發現水母的存在。水母有著藍色、玫瑰色或紫色的張開的傘膜,傘膜邊上有四根、八根或更多的觸角。1956年福蘭克博士認定海黃蜂是導致眾多游泳者死亡的罪魁禍首。如今它被認為是最具致命性的生物之一。海黃蜂呈盒狀,通常體小且在體角有觸角群。它的針囊里有許多刺細胞,每一個都裝有少量的毒液,而這種毒液是迄今發現的最具致命性的毒液之一。

水母經常成群地侵佔海灘,其中澳大利亞的水母是最危險的。它們既棲息在冷水域,也出現在熱帶暖水區域,同樣在北至美國亞特蘭大中部也有看到它們的蹤跡。

危害及癥狀:在危險的水母類中,毒液毒性也從使人輕度焦躁不安到致人死命不等。癥狀通常為胸疼、肚子疼、難以咽食,皮膚壞死及導致死亡的呼吸和心臟功能衰竭。美國的水母則會導致被咬者生病,但不一定致人死命,除非是被咬者本身便有心臟或其他毛病。在澳大利亞,許多游泳者的屍體被發現浮在水面上。起初人們認為他們是溺水身亡,後來才意識到是由於海黃蜂所致。

被海黃蜂叮咬時的疼痛和驚慌使得被咬者猛烈掙扎,而這反過來促使其觸角釋放出更多的毒液。在海灘,如果被咬者試圖撕下這些纏著的觸角,更多的毒液便會從其中釋放出來。免於一死的倖存者也會長出許多奇形怪狀的紅色水泡,而這些水泡幹了以後很有可能留下永遠的疤痕。

發作時間:致命的水母在幾分鐘內便能將人置於死地。

解毒及治療:有對付此毒的抗血清素,但必須馬上注射並給所有受影響的肢體都纏上止血帶。應該倒大量的白酒於緊緊纏繞人體的水母觸角上以抑制刺細胞和緊縮觸角,這樣,就可把觸角拔下來且使其不再釋放更多的毒液。理論上,毒液的毒性發作是通過強烈的化學作用,如果這一過程速度減慢,人體就有能力應付它了。

另一種被稱作葡萄牙戰士的水母毒液可導致蕁麻疹、麻木、嚴重胸疼、肚子疼,但幾乎無人因此喪命。

個案歷史:1955年1月的一天,在暖和的昆士蘭(澳大利亞)海灘邊上,一名五歲的小孩和他的父母在一起。男孩在僅兩英尺的水中玩耍,突然他痛苦地尖叫起來。他的母親試圖將那些纏著的觸角從他的身上拽下來。隨即她驚恐地看到她兒子腿上那些令人恐怖的傷痕。後來他被帶上岸並在兩分鐘內昏迷死亡。

當水母纏住一個又一個在昆士蘭附近淺水區游泳的人時,他們驚恐萬狀地跑上岸來,而旁觀者束手無策,被咬者膚色轉藍,很快地陷入昏迷。

有關水母襲擊人類的最早記載出現在蘇斯格特博士1884年寫的《澳大利亞海中脊椎動物傷人事件》中。羅斯群島上的一名目擊者目睹了一名十一歲游泳少年被水母襲擊後消失在茫茫水中。當人們在幾小時後發現他的屍體時,他的身上纏著一個類似透明繩子的生物。蘇斯格特記載道:當他急忙想把這東西從那少年身上拽下來時,自己卻被叮了一下。

注意:澳大利亞海黃蜂可能是海生動物中最危險的一種。

這種海黃蜂即便是被衝上海灘長達數日,只要它們能時常得到海水滋潤,其刺細胞仍然能夠釋放毒液。即使是風乾幾星期後的刺細胞也可能具有相當強的毒性。

名稱:藍帶章魚。其他:澳大利亞斑點章魚以及北美洲西海岸章魚。

毒性強度:6級

產地及形態:這種章魚身上的褐色斑點與圍繞其觸角上的藍帶紋路在顏色上形成對比,它也因這些藍帶紋路而得名。這種海生小動物非常危險。當觸角上的帶紋發亮發藍時,即意味著它要釋放毒液了。章魚極少侵擾人類,除非是它先受到侵擾。由於這種海生動物很小,僅六英寸寬,許多人往往認為它無害無毒。

澳大利亞斑點章魚分布於澳大利亞昆士蘭、新南威爾士、悉尼和維多利亞附近海域、印度洋、印度一太平洋及日本。它們喜歡居住在海灣及沙洲地區。

危害及癥狀:影響中樞神經系統,使全身肌肉從感覺乏力到全身麻木直至最後死亡。

發作時間:立刻發作。

解毒及治療:立即持續進行人工呼吸。由於神經肌肉中毒,死亡率較高。

個案歷史:1967年,一名年輕的士兵將一隻章魚在其手背上放了一兩分鐘。他並沒感到被咬,但當他把章魚放下來後,他看到了手上的血。幾分鐘後,他的嘴唇四周有刺痛感,而這種刺痛感迅速擴散開。十五分鐘內他幾乎全身癱瘓,幾乎不能呼吸。一小時後他開始嘔吐和抽搐。在被咬一小時後,他被送往醫院,尚能呼吸。當時他神志清醒,但已全身麻痹,軟弱無力,對外界刺激也失去了本能反應,甚至不能開口說話。又過了一小時,他呼吸停止,醫生最後使用了人工心肺機。最終他逃過了這場劫難。

一名獨自打魚的漁民用章魚作誘餌,他幾乎沒有察覺他被章魚咬了。等到在水中的他意識到身體開始麻痹時早已為時過晚,最後他溺水而死。後來當他的屍體被找到時,屍體上沒有毒液迅速發作留下的徵兆。人們找了很多次,也沒能在被水浸泡過的屍體上找到章魚留下的傷口。

注意:近年來,章魚的毒液殺死了至少兩人,這兩人都是因玩耍章魚而喪命。

名稱:雞心螺。其他:世界上共有七十多種雞心螺。如百合雞心螺,條紋雞心螺等。

毒性強度:5級

產地及形態:雞心螺是體小有毒的海洋蝸牛,藏身於顏色鮮亮且有斑點的殼中。它的殼呈圓錐形,有一到四英寸長,上面有一條大開口。有三種雞心螺:以蟲子為食、以軟體動物為食和以魚為食的海螺。其中以魚為食的雞心螺對人有致命的危險。有時候,這種雞心螺那魚叉似的牙齒可長及半英寸,結實得能把一塊薄布刺破。

不同種類雞心螺的毒液呈不同的顏色。如白色、灰色、黃色或黑色。

雞心螺分布在印度-太平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水域、澳大利亞昆士蘭附近的熱帶水域、新幾內亞島以及大堡礁。一些種類的雞心螺分布在地中海,加利福尼亞南部和紐西蘭的水域中。

危害及癥狀:雞心螺的毒液最輕可導致四肢的暫時性麻痹和長時間的呼吸困難。麻痹的部位最初從嘴唇開始,然後遍及全身。被咬者會出現頭暈、喉嚨縮緊、呼吸時感覺疼痛、脈搏微弱且急促的癥狀。一旦出現呼吸功能衰竭,死亡也就隨之而來了。

發作時間:被咬後立即出現中毒癥狀,持續一至八小時後死亡。如果被咬者熬過了頭十個小時,他就有可能活下去。

解毒及治療:尚無對付此毒的抗血清素,只能採取一些必要的輔助措施。

個案歷史:1935年在澳大利亞發生了一起雞心螺致死事件,不幸者是一名身體健康的年輕人。當時他把雞心螺放在手中並用刀去挖它。雞心螺伸出它的喙在他的手掌上咬了一口。儘管只是一個小傷口,卻使他幾乎立刻麻木。他的嘴唇開始僵硬,視線也開始模糊。半小時內,他的雙腿癱瘓了,一小時內,他失去了知覺,陷入了走向死亡的昏迷。

注意:所有的不幸者都在被咬前把玩雞心螺,雞心螺通常是從小的一端伸出喙咬人,但即便這樣,最好是用鑷子去夾雞心螺或根本不要去撿任何海螺。已有這樣幾起事件發生,雞心螺曾刺破晃悠在人肩上的布袋而扎向那些可憐的受害者。

名稱:海葵。

毒性強度:2級

產地及形態:海葵外形似花,通常在海濱附近的水中漂浮。在大西洋東部、地中海、黑海、亞速海、太平洋熱帶海域、澳大利亞大堡礁、吉爾伯特群島、帛琉群島和非洲海岸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

危害及癥狀:海葵有刺絲囊(刺細胞)或刺觸角。當它咬人或其他動物時,觸角張開似一飛鏢。被咬後人的麻痹感將逐漸升級並出現組織壞死、肌肉腐爛的癥狀。即使被咬者倖免一死,其傷口也會出現二次感染。海葵咬人很少致死,但如果被咬者當時正在游泳,則有可能溺水身亡。

發作時間:立即發作或幾小時之後。

解毒及治療:視中毒癥狀而定。

注意:食用海葵也可能中毒。由於海葵外形美觀,孩子們經常把它們撿起來貼在嘴上而遭咬。裸體者的生殖器官也常被咬傷。

名稱:僧帽水母。

毒性強度:4級

產地及形態:這種水母狀的海洋生物棲身於世界暖水區的水面,長達165英尺的觸角向下垂著。漂浮在水面上的僧帽水母看起來就像古時葡萄牙士兵的頭盔一樣。它們直徑僅三至十二英寸,呈透明狀,但又點綴著粉色、藍色或紫色。

危害及癥狀:被僧帽水母叮咬後會出現胸疼、肚子疼、咽食困難、發燒和易受驚嚇的癥狀。如果被咬者當時在游泳,胸疼就會導致麻煩。因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