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華為依然沒有上市,而一些華為上市的傳聞倒是不少。
2003年,華為終端業務部門成立。2007年,華為終端售出4000萬部終端產品,銷售額高達25億美元。在2007年前後,華為終端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一的移動寬頻終端供應商、全球第四大CDMA手機供應商、全球第一的ADSLModem供應商和全球第一的移動固定台供應商。「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華為終端這麼好的業績也就有了及時出售和議價的資本。2008年,華為終端的上市被提上日程。
無風不起浪,2008年5月,有內部人士透露,華為將出售終端部門的部分股份,以上市做股權重構,管理層正在與私募機構頻繁接觸。這無疑是一條利於股民的消息,因為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垃圾股很多,股民散戶吃了不少啞巴虧。如果華為終端能夠分拆上市,憑藉其良好的業績,不僅讓大的莊家(私募機構)超高獲利,連那些被股市嚇「綠」的散戶們也能夠重新激起火紅的熱情。
外界消息不脛而走,華為出售終端股權,且即將上市的事情成為全國股民皆知的事情。華為不得不在6月20日公開證實公司擬出售終端業務股份,並聘請摩根士丹利負責售股事宜,為終端業務尋找優質買家。2008年7月,有5家公司參加華為終端的競購,AT&T、沃達豐、黑石集團(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公司)、TPG(美國德州太平洋集團)和KKR(美國老牌正宗的私募股份投資機構)摩拳擦掌,準備收購華為終端業務50%的股份。這5家公司當中,就有4家美國公司。
如果華為將終端公司的部分股份成功出售,華為將達到兩個目的:
一是,通過出售華為終端曲線進入北美市場,因為華為在北美市場屢戰屢敗,所以華為有意將華為終端出售給一家能夠幫助華為打入北美市場的美國公司。
二是,華為終端一旦上市,就可改變華為過於保守、不透明的外界印象,掃除在部分海外市場上的阻力。
就在華為積極尋找買家、出售華為終端的業務股份時,金融危機大爆發,股市暴跌、銀行失信、資本外逃、企業償債越來越困難,多家大型的金融機構轟然倒閉。鑒於這種惡劣的金融環境,華為認為市場狀況和經濟因素不明朗,如果華為終端被美國公司收購,然後該公司迅速破產,華為終端幾經轉手,流落到競爭對手那裡去,那麼,華為進軍北美市場的計畫就會全面落空。所以,2008年10月8日,華為決定「暫緩出售」,當然華為表示也會密切觀察市場狀況,出售華為終端業務部分股份的項目將來有可能會重新啟動。
金融危機過後,不到兩年時間,華為終端的上市問題又重新被提起。2010年2月春節期間,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召開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副總裁、終端部門董事長郭平向外界表示,華為可能再次嘗試剝離生產手機和數據卡的終端部門並上市,重啟上市之路。不過,上市的時間和具體操作手段還沒有明確。華為終端副總裁徐昕泉也表示,華為一直以來都在嘗試運用不同的商業運作手段達到戰略目標,華為終端上市的主要目的還是在於聚合國際資本,深耕北美市場,將終端業務進一步做大、做強。徐昕泉說:「(華為終端上市)不是外界所簡單理解的賣掉,各種資本運作都是發展壯大的武器,但不是唯一方式。」
「賣掉」華為終端並不意味著華為要徹底放棄終端業務,因為出售終端業務也是有底線的,華為的底線就是僅出售50%的股份,剩下50%的股份將牢牢握在自己手中。雖然華為目前沒有明確終端業務是否上市,如何上市,但是一直與戰略投資者頻繁接觸,以尋找最佳的合作方式。如果華為終端不用上市也能全面攻克北美市場,那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了。
從現有的情形來看,華為的上市之路,走的是分拆上市路線,而華為的四大主營業務中,華為終端的成長性特別好,是華為啟動上市的首選業務。另外,聯想集團在分拆上市方面的成功經驗也值得華為參考和借鑒。聯想集團先是整體上市,然後是分拆上市。而華為可能走的上市路線是先分拆上市,再整體上市。
整體上市和分拆上市都是資本運作的重要手段,二者並不存在實質性的矛盾。分拆上市可以說是上市公司併購重組與創新發展的重要手段。有很多案例顯示,子公司從母公司中分拆出來,獲得進一步發展所需的資金,而不再單純依賴母公司整體利潤的支持。
一旦子公司成功分拆上市,在市場上充分實現了自身價值,同時也間接提升了母公司的市場價值和股東利益。母公司分拆旗下公司上市,可以說是「卸下了一個包袱」和「堵截了一個花錢的口子」,有助於改善母公司的現金流,同時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主營業務更為清晰,更有利於雙方的發展。當然,如果業務分拆不合理、不徹底,子公司的專業性和獨立性得不到發揮,那麼分拆就等於沒有分,只是換個名字重新「整體上市」,正如一女二嫁一樣騙取股民的融資,這是比較危險的。
1994年2月,聯想集團母公司在中國香港整體上市。2001年4月,聯想集團實行資產重組,開始分拆旗下優質業務並上市,旗下子公司神州數碼公司(主營IT服務)從聯想集團(主營PC業務)中剝離出來單獨上市。聯想教父柳傳志可以說是這一資本運作的幕後推手,分拆之後,楊元慶掌管聯想集團,而郭為掌管神州數碼,最終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均實現了業績的突破性發展。
聯想集團在整體上市的兩年多時間裡,仍專註於PC品牌運作。從1996年開始,聯想電腦銷量就躍居中國國內市場首位,近幾年已發展成為世界電腦銷售量的第二品牌,地位僅次於惠普。神州數碼分拆上市之後,由於專註於做IT服務戰略,積極推進數字化中國進程,在2011年迅速成長為「中國智慧城市專家」,並且在《財富》雜誌公布的「中國企業500強」中,神州數碼力壓群雄,名列第73位。
在嘗到「分拆上市」這一資本運作帶來的巨大收益之後,10年後,聯想集團有意「拆了又拆」,繼續分拆上市子公司神州數碼下面的優質業務上市。2010年7月,郭為對外界宣稱,神州數碼旗下的IT服務業已經具備在深圳A股市場上市的條件,未來將會考慮分拆上市,不過第二次分拆上市將會綜合考慮H股股東利益和A股市場情況再決定分拆上市時機。
聯想集團「拆了又拆」,欲罷不能,可見分拆上市這一資本運作給聯想集團帶來了令人驚羨的發展規模。華為未來的上市之路,完全可以借鑒聯想集團的成功經驗,先拆分旗下的華為終端成功上市,接著就是服務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培訓認證等其他業務,一一分拆上市。在分拆子公司上市並穩定發展3~5年之後,華為母公司將會考慮整體上市。到時,華為或許會超越聯想集團成為中國民營科技第一股。
成功上市的華為,可充分發揮「4+1」的綜合優勢,包括資金優勢、技術優勢、服務優勢和全球化優勢。四大子公司就像是古埃及最大的神廟——卡納克神廟的圓形巨柱一樣牢牢支撐著華為「雲帝國」,而華為母公司就像是神廟裡的大柱廳一樣宏偉瑰麗。
不過,任憑中國股民和戰略投資者望穿秋水,華為的上市進程還是不明確。對於華為的上市時間和上市方式,這裡我們有一個基本判斷。
首先,等全球經濟平穩發展、世界資本市場處於上升期時,華為會上市。按照之前的分析,華為需要大量資金,但由於底子比較厚,加上有很多來自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渠道,即使華為對資金的需求很大,也會有較好的解決途徑,一般不會考慮「逆市上市」。畢竟,「逆市上市」雖然會暫時獲得發展資金,但也可能會付出更多,包括股份和市場劃分等。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加,華為肯定不會選擇在這個比較低迷的經濟周期上市。待國際金融市場趨於平穩後,華為肯定會考慮走上資本市場。
其次,華為旗下的四大主營業務很可能會分拆上市,如分拆為華為移動、華為終端、華為技術等類似子公司。華為要想分拆上市,單一業務的營收至少要達到足夠的數量級,比如百億美元,年增長率超過30%甚至更高,因為只有高速增長的百億元級企業才會贏得更多優質戰略投資者的青睞。
最後,華為分拆上市的業務要在全球排名中進入前三名,因為華為具有全球視野,不只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還會考慮在全球多個資本市場陸續上市。如果分拆的業務沒有領先的營收優勢和業務擴張能力,可能無法滿足多個資本市場同步上市的要求。
從這個基本判斷出發,華為服務運營商的業務和華為終端都具備分拆上市的條件。不過,我們認為,服務通信運營商的業務作為華為最基礎、發展歷史最長,與運營商關係最密切,也面臨最大轉型挑戰的這塊業務,華為一般不會輕易分拆出來。而要上市的熱門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