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國際化「千里不解鞍」,灰度妥協更顯智慧 布局海外IT市場

2011年8月,華為英國分公司進軍英國手機市場,那是歐洲競爭最激烈的手機市場之一。在英國手機市場,超過70%的手機為智能手機,蘋果的iPhone佔據近30%的市場份額。一方面高端智能手機需求旺盛,一方面iPhone強勢擋路,華為終端該如何突破英國手機市場呢?

任正非強調捆綁運營商進行創新,所以從通信業跨越到IT業之後,華為終端就在運營商身上打主意。最初華為關注了沃達豐和EverythingEverywhere在內的英國移動運營商,不過這些訂單每次都要投標,而且訂數時多時少,不利於華為終端的持續成長。

華為英國分公司計畫在功能機市場發力,研發出更多的功能手機。功能手機屬於低端手機,比智能手機便宜,所以能快速佔領市場。等佔據功能機市場,獲得平穩收益之後,再在智能手機市場上與蘋果一決雌雄。所以,華為終端在英國推出了採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的自有品牌手機——華為Blaze。該手機直接面對英國民眾銷售,性能優良,售價低於100歐元,具有很強的價格優勢,由此激發了英國民眾的購買熱潮。

在海外拓展中,除了為運營商製造手機和自主研發智能品牌手機之外,華為英國分公司還在當地招聘了1500個分包商,對華為Blaze實施全英國拉網式分銷。

華為在挺進歐洲競爭最激烈的手機市場的同時,還馬不停蹄地進入中東地區進行多國布局。華為計畫在2015年進入全球手機製造商前三名。目前,全球前三大手機製造商分別是諾基亞、三星和蘋果。

中東是智能手機的重要市場,民眾對智能手機的需求很大,也很挑剔。不過,全球三大手機製造商都在中東進行市場爭奪,留給華為的空間很小。雖然空間小,華為還是要積極進取。2012年4月,華為正式進軍阿聯酋智能手機領域,給中東民眾提供華為的優質產品與全球化服務。

在阿聯酋手機市場,華為主推兩款旗艦機型智能手機——華為Honor和華為Vision。華為Honor的最大特點是塑造了用戶高貴榮耀的形象,雲服務操作便利。華為Vision的最大特點是設計圓潤,UI界面靈動,支持多種娛樂功能。

華為Honor和華為Vision都是華為的旗艦機型。所謂的旗艦,就是指揮艦,比其他艦船有著更加完備的觀察通訊器材和指揮功能裝置。華為在阿聯酋推出多功能旗艦配製智能手機後,迅速成為當地暢銷機型。華為希望到2015年至少佔據阿聯酋整體智能手機15%的市場份額。

孤掌難鳴,「華為狼」又一次發揮了集團作戰的威力。在阿聯酋實現重大突破後,華為又在巴林、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等多個國家大量投資,輸入更多的手機產品和通信業務,通過這些地方現有的通信業務,拉動IT業務增長,最終增加華為終端在全球市場的總體份額。

華為通過旗艦機型打頭陣,以高性價比手機俘獲當地消費者的心,同時在同一區域市場進行多國布局,以旗艦機型帶動更多型號手機的銷售,以一個國家突破發展帶動更多國家,形成燎原之勢。

2010年,華為首次在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市場推出智能手機,同年大約售出500萬部手機。2011年,華為終端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7億美元,同比增長50%;發貨量突破15億台,同比增長30%,其中,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2000萬台。一年之內,智能手機發貨量增長了3倍,可見華為智能手機的市場威力。此外,2011年,華為終端的智能手機產品線已實現全系列覆蓋,低、中、高檔都有不同機型推出,並且在運營商渠道的基礎上拓展了社會包銷渠道、電子產品銷售渠道和華為商城等渠道。

華為的國際戰場從通信業到IT業,成功的關鍵在於快速響應能力,也就是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機制。

華為的快速響應能力來自華為的拉網式全球化業務機構布局,這些業務機構包括「華為地區部+華為分支機構+華為研究所+華為培訓中心」。目前,華為在海外設立了中東、亞太、南非、拉美、獨聯體和歐洲等20多個地區部,100多個分支機構;在美國、印度、瑞典、俄羅斯及中國等地設立了12個研究所和31個培訓中心。這些機構就像人體神經系統一樣,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要客戶有需求、有訂單,華為都可以調配業務機構進行全球非同步研發,就近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如自從雙核CPU暢行於世之後,各大廠商都在搶先研發四核智能手機。就在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開幕的前一天,即2012年2月26日下午,華為就搶在所有廠商前面,發布了一款號稱「全球最快」的四核智能手機AsdDquad。而直到當天晚上和第二天一大早,HTC和中興才發布四核智能手機。

目前,3G是移動通信最為主流的技術。為了快速響應客戶需求,華為在開發3G手機時不再像通信設備那樣做本地化開發,而是注重全球通用,以不變應萬變。像華為的智能手機使用的是谷歌的操作系統而不是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就是為了使華為的產品快速實現全球通用。

除了快速響應能力外,還需要一定的戰略,也就是國際化手段。即使響應再快,如果華為沒有一定的實施手段,還是不能獲得訂單和業務合作。華為的國際化手段就是「服務本地化+自有品牌輸出」。

海爾的國際化手段是本地化,也就是在海外投資工廠,海外生產,海外銷售,成功繞過貿易壁壘。從嚴格意義上說,華為沒有製造工廠,只有機加和供應鏈,華為的機加中心就在深圳坂田,供應鏈在東莞的松山湖。由於沒有工廠,華為的國際化手段就是服務本地化,通過當地的分支機構、當地的僱員為當地運營商提供服務。當然,華為也考慮過在主要的銷售市場自建工廠。2011年9月,華為終端手機和平板電腦登陸巴西市場。華為選擇了當地的偉創力製造工廠生產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了拓展業務,華為還考慮在巴西自建或收購製造工廠,但最終沒有實現。

從通信業到IT業,華為的自有品牌輸出更加頻繁。在通信設備中,華為只有一個品牌,而在華為終端中,手機有多種型號與子品牌。2010年,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公司WCDMA手機晶元研發取得突破,成功打破高通公司在WCDMA晶元生產上的壟斷地位。隨後,像華為Blaze、華為Honor、華為Vision等品牌手機、四核智能手機AsdDquad都成功輸出海外市場。

華為在雲時代的升級過程,通信業和IT業並行不悖,主要手段集中在增強快速響應能力,服務本地化,還有自有品牌輸出。通信業走的是捆綁電信運營商進行創新,主要依據運營商的訂製要求生產相應的通信設備。IT業走的路子要多一些,既服務電信運營商又直接面對市場用戶,開拓多種營銷渠道進行多國布局,並以全球通用型產品、旗艦機型產品在各手機廠商盤踞的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