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開放的華為引發「世界波」 向部分媒體開放採訪資源

華為向部分媒體開放採訪資源,向合作夥伴開放技術應用,這些都是在雲時代升級過程中堅持開放的實際做法。就連任正非也大膽開放自己,在媒體面前重塑形象。

2010年2月17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展的大廳里,一位精神矍鑠、面帶微笑的長者邁著矯健的步伐走進展廳,他身穿一件黑色西裝,戴著紅色領帶,配掛著鋥亮的參展證。幾位年輕的小夥子也身著黑色西裝,簇擁在這位長者身邊,不時攀談著。

「哎呀,是任總!」「任總,來一張特寫吧!」不知從哪裡衝出幾個國內的記者,認出了這位長者就是任正非,馬上要拍照採訪。任正非笑著說:「哈哈,沒想到被你們抓到了,那就拍吧。」說完,他將雙手放到背後,欣然接受了記者的拍照。

「咔嚓、咔嚓」,記者拍完之後,就向任正非請教有關接班人和上市的問題。任正非笑著說:「我還想多點時間看看會展。」說完就和參展的人們一起走入場館,消失在人海中。

多年來任正非恪守低調,從來沒有公開接受過媒體的採訪。在這次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展上,他欣然接受記者的拍照,簡直是破天荒的事情。同年,任正非提出要「改善與媒體的關係」,並向部分媒體開放採訪資源,同時安排華為高層出席一些公開活動。

2011年4月,華為發布了2010年年報,並且第一次公布董事會結構。

2011年4月18日早上,華為在官網公布了2010年年報。該年報最大的亮點是,年報披露的信息更多、更開放、更透明。外界可以通過年報獲得華為的經營數據,不再像以前那樣靠分析師進行臆斷和揣測。想獲知華為經營數據的主要有三種人:一種是華為內部員工,將此作為考核的數據依據;一種是媒體人士,將此作為宣傳和追蹤報道的第一手材料;一種是競爭對手,希望了解自身與華為的差距所在。

年報以真實的數據向人們展示了華為從2005年到2010年的財務數據。具體公布數據如下表所示:

華為2005年到2010年的財務數據(略)

從公開的報表中,我們可以看出,2010年華為的銷售收入約為1852億元,同比增長24.2%;同時,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凈利潤達到237.57億元,凈利潤率15.8%。從地域上看,增長的來源主要來自海外。華為2010年的海外市場收入為1204.05億元,同比增長33.8%;國內收入647.71億元,同比增長9.7%。從產品角度看,2010年華為電信網路產品銷售收入1229.21億元,增長23%;服務收入315.07億元,增長28.6%;終端收入308億元,增長24.9%,其中,日美市場實現了100%的增長。

截至2010年12月31日,華為持有可用現金流380.62億元,現金流狀況良好。截至2010年底,華為部署了80個SingleRAN網路,其中包括28個LTE商用網路,47個管理服務合同,同時終端發貨量也達到1.2億台。

華為作為一家非上市私營公司,能向外界披露這麼多的經營數據,說明其具有良好的開放心態。除了公開經營數據之外,年報還首次公布了董事會結構及成員簡歷。華為新一屆董事會成員為:孫亞芳、郭平、徐直軍、胡厚崑、任正非、徐文偉、李傑、丁耘、孟晚舟、陳黎芳、萬飈、張平安、余承東;監事會成員為梁華、彭智平、任樹錄、田峰、鄧飈。

華為走向開放具有雙向性,一方面外界通過開放的資源了解了華為,另一方面華為也通過開放學習了別人的長處。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任正非認為,只有以開放的心態取長補短,才能與時俱進。任正非說:「由於成功,我們現在越來越自信、自豪和自滿,其實也在越來越自閉。我們強調開放,更多一些向別人學習,我們才會有更新的目標,才會有真正的自我審視,才會有時代的緊迫感。」

在全球化經濟時代,如果企業不開放產品技術,不謀求開放式創新,一味獨守閨房,很容易遭遇產業周期的風險。正如技窮的黔驢,最終會被虎視眈眈的對手吃掉。

未來任正非或許會考慮公開出售部分技術以獲得更強的發展動力。就像寶潔公司一樣,華為完全可以進行開放式創新。寶潔公司曾經確立了一項標準:如果自己的某項專利技術在3年之內沒有被公司內的任何部門採用,那麼就將其出售給別人,甚至包括競爭對手。自從實行開放式創新以來,寶潔的研發生產力提高了近60%,創新成功率提高了2倍多,而創新成本下降了20%。

任正非是一位善於自我否定、自我剖析的企業家,將華為帶上開放之路,就是要謀求開放式創新的本土化路徑。目前,華為已經開放了經營業績和組織架構,未來將會開放更多的核心資源。

在通信技術領域,有部分技術涉及國家信息安全,所以,保密、封鎖、壟斷成了競爭中的秘密武器。在信息技術領域,很多技術都是全球性的應用,特彆強調兼容性。很多時候,競爭對手之間拼的不是技術,而是服務水平。

華為還沒有上市,談不上是一家開放型的公司。但是,華為向媒體開放採訪資源,其做法類似於一家開放型公司。華為之所以開放採訪資源,是因為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由「撲克競賽」發展到「象棋競賽」。

在「撲克競賽」中,雙方只看到同樣花色的背景,至於底牌是什麼,則無從判斷。每個企業對外都保持高度的神秘感,企業對研發信息的保密幾乎上升到了國家機密的程度,只要擁有一項核心技術並且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就能在市場上呼風喚雨。因此,企業唯有不斷持續投入研發工作才能保持長效的市場地位。像華為,每年將營收的10%用於技術研發,就是要做到以技術征服市場。

在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發展後,美國、俄羅斯等大國的商業競合日趨頻密,亞太、歐元區、第三世界等經濟圈也獲得了高速發展,誰都不能吞併誰,所以,企業之間的競爭發生了演變,從「撲克競賽」轉為「象棋競賽」,從暗鬥變為明爭。在「象棋競賽」中,企業不再神秘,因為開放所以「家底露盡」,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依靠技術專利和技術壟斷,而是依靠對未來市場態勢的把握、引導和創造時尚潮流,還依靠全球化服務能力。

華為在雲時代升級,最重大的工程就是打破通信業的邊界,進入信息領域,打造「雲帝國」。這一發展主題,華為在全球分析師大會上果斷地提了出來。

2011年4月27日,華為2011年第八屆全球分析師大會在上海成功舉行,此次大會的主題是「拓展電信的邊界」。「全球化正在消除彼此的鴻溝,一個完全的數字化社會即將到來。在這個社會中,電信行業將跨越自身行業界限,通過創新的技術和應用,持續推動其他傳統產業實現更加高效的發展。這一趨勢將為行業和華為帶來巨大的商業機遇。」華為首席營銷官余承東在大會上言之鑿鑿,與眾人分享了未來十年電信行業的趨勢及發展戰略。

華為走向開放,除了主動接觸媒體外,還通過組織專業峰會和論壇活動,讓全球更多的媒體朋友和分析師獲知華為的發展戰略。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已經成功舉辦了8屆,很多時候都是在華為總部所在城市深圳召開。每一次全球分析師大會既是華為發展的階段性總結,也是一次開放交流的活動。

2011年全球分析師大會是在互聯網與電信產業走向融合的大背景下召開的,睿智的華為人從市場反饋的信息中獲知,用戶需求將從基本的通信需求轉向對信息的綜合需求,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整個產業鏈的競爭。為了順應行業發展趨勢,任正非通過實施「雲戰略」拓展電信業務的邊界。之前,華為做電信通信供應商,主要是為運營商提供專業化服務,現在,通過雲戰略,整合雲計算、電信網路和終端各類資源,華為要為運營商、企業和消費者提供綜合性解決方案。

在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宣布,基於已有的電信市場,華為全部向企業市場、消費者市場拓展,要在下一個十年,成為營收達到1000億美元的公司。可見,任正非想通過市場拓展實現預期營收的目標。

2009年,中國電信研究總監李先生以分析師的名義參加了華為的分析師大會。參加完大會後,他寫了一份總結。我們可以看看,他從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獲取了多少信息。

從深圳回來後,李先生開始與同事探討華為的業績表現及未來的發展動向。平日里,這些分析師根本無法深入接觸華為,自從有了分析師大會,交流起來就方便多了。李先生聆聽到華為高層的最新聲音,那就是要控制市場擴張的節奏。因為2008年,華為的貿易性應收賬款增長率為357%,與銷售收入427%的增長率相比,低了7%。應收賬款指預期收入,還沒有真正「落袋為安」,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搞不好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